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FX048)

作品数:2 被引量:90H指数:2
相关作者:何家弘梁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语言
  • 1篇语言问题
  • 1篇社会调查
  • 1篇社会调查报告
  • 1篇司法
  • 1篇司法证明
  • 1篇两个证据规定
  • 1篇裁判
  • 1篇裁判事实
  • 1篇采纳
  • 1篇采信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篇何家弘
  • 1篇梁坤

传媒

  • 1篇法学研究
  • 1篇环球法律评论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社会科学证据在美国的发展及其启示被引量:20
2012年
我国的民事、行政法庭中已经出现了社会研究报告这种全新的证据形式,它实际上是社会科学证据的典型代表。社会科学证据已经在美国经历了超过百年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出现的"布兰代斯辩论摘要"。在经历了司法实践多年的考验之后,社会科学证据终于从上世纪70年代之后在美国获得了长足发展。如今,社会科学证据在美国的法庭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可以学习美国的经验,将社会科学证据放在科学证据的框架之下进行研究和应用,这将成为我国证据法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突破。基于当前的司法证明实践,应当对社会科学证据的证据属性、证据形式、公证问题、审查认定规则等重点问题加强研究。
梁坤
关键词:社会调查报告司法证明裁判事实
证据的采纳和采信——从两个“证据规定”的语言问题说起被引量:70
2011年
司法人员审查认定证据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即证据的采纳和证据的采信。司法人员审查认定证据的内容应该包括"四性",即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充分性。采纳证据应该遵循带有一定刚性的规则;采信证据则应该依据带有一定弹性的标准。科学证据的采纳和采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何家弘
关键词:采纳采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