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029)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文桐周亚利黄春长庞奖励查小春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西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黄土
  • 2篇古气候
  • 1篇东段
  • 1篇新生代
  • 1篇玄武岩
  • 1篇一季稻
  • 1篇灾害
  • 1篇灾害研究
  • 1篇诊断层
  • 1篇色度
  • 1篇山地
  • 1篇山地灾害
  • 1篇山东段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释光测年
  • 1篇霜期
  • 1篇霜日
  • 1篇水热
  • 1篇水热条件
  • 1篇土壤

机构

  • 7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2篇王海燕
  • 2篇查小春
  • 2篇殷淑燕
  • 2篇庞奖励
  • 2篇黄春长
  • 2篇周亚利
  • 2篇张文桐
  • 1篇党群
  • 1篇刘静
  • 1篇赵军
  • 1篇殷方圆
  • 1篇王蒙
  • 1篇杨丹
  • 1篇李慧芳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郧西县庹家湾黄土剖面色度参数特征及其古气候重建被引量:14
2017年
通过对湖北省郧西县庹家湾黄土剖面的色度参数分析,并结合磁化率、粒度、铷锶比(Rb/Sr)指标揭示汉江上游地区风成黄土的色度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应用X-rite VS450型分光测色仪对庹家湾黄土剖面色度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庹家湾黄土剖面红度a*的变化与沉积物氧化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S0(6.34)>MS(5.52)>Lt(5.18)>L0(4.98)>L1(4.82)>T1-al2(3.66);亮度L*的变化与氧化铁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呈负相关,其中氧化铁含量对L*的影响更大,L*在黄土层出现了峰值;色调角h*在古土壤层呈现低值(68.64°),黄土层呈现高值,a*/b*与h*特征相反,在古土壤呈现高值(0.39),黄土层呈现低值;其中在马兰黄土L1中存在两层弱古土壤层L1-S2、L1-S1,其色度参数特征较L1具有较高的a*值和a*/b*值及较低的L*值和h*。黄度b*指示该区域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局限性,h*、a*/b*、L*和a*均可作为良好的气候替代指标,a*值和a*/b*值越大指示气候越暖湿,成壤作用越强,L*值和h*越大指示气候越冷干,成壤作用越弱。h*、a*/b*、L*和a*共同记录了该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经历了晚更新世末期的干冷、全新世早期逐渐回暖、全新世中期的温暖湿润、全新世晚期气候逐渐干冷,在马兰黄土形成时期,气候出现了短暂的温暖湿润期(27.3~21.6ka B.P.)。
王海燕庞奖励黄春长周亚利查小春张文桐
关键词:色度黄土剖面气候重建
浑善达克沙地新生代以来古气候环境变化研究
在干旱-半干旱区,大面积区域被沙漠/沙地覆盖,强烈的地表过程不仅可能增加自然灾害风险,影响区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还会通过粉尘传输影响北半球及更大空间尺度的气候环境。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是目前影响范围广、应对难度大的一个...
张岳敏
关键词:浑善达克沙地新生代古气候环境
新疆阿尔泰山东段冰碛物光释光测年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冰川是塑造地表形态最积极的外营力之一,对冰川地貌的年代学研究是重建古冰川发展史的关键,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冰碛物是冰川作用的直接产物,代表过去发生的冰川事件,对冰碛物进行准确测年能够为重建古冰川的进退、理解区域古气候变化提供年代学支撑。本文在新疆阿尔泰山东段采集了8个冰碛物样品以进行光释光测年,利用单片再生剂量法对90~125μm的石英颗粒进行等效剂量的测定。通过等效剂量值频率分布特征及De(t)坪区图分析得出大部分冰碛物的光释光信号晒退不彻底,所以利用一阶动力学公式对持续激发的光释光信号晒退曲线(CW-OSL)进行多组分拟合拆分,得到快速、中速、慢速3种组分,依据分离出的快速组分确定等效剂量值。研究结果显示,距今32 ka以来阿尔泰山东段区域在MIS3阶段、MIS2阶段、8.2 ka左右、全新世大暖期及新冰期等5个时段有冰川发育,冰川发育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贾彬彬周亚利赵军
关键词:冰碛物光释光测年冰川作用
明清时期陕南汉江上游山地灾害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根据陕南汉江上游明清时期山地灾害史料,统计分析了1368—1911年陕南汉江上游地区山地灾害发生频率,并对发生的时空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明清时期研究区山地灾害主要有河谷洪水、山坡重力作用和泥石流,灾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2.9年发生一次。山地灾害可分为4个阶段:1368—1467年呈减少趋势,1468—1567年呈上升趋势,1568—1717年呈下降趋势,1718—1911年为高频时期。研究区山地灾害季节分布不均,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的6—9月。山地灾害发生频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安康盆地的安康市和旬阳,汉中盆地的勉县、南郑为高频中心;而大巴山地的岚皋、镇坪,秦岭南麓的洛南、商南、山阳、丹凤为低频中心。研究区地质地貌是山地灾害发生的基础,气候水文是主导,人类活动是山地灾害的致灾因子。
党群殷淑燕殷方圆李慧芳王蒙
关键词:明清时期山地灾害
秦岭南部一季稻区水热条件变化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秦岭作为我国地理分界线和气候过渡带,对气候变化敏感,研究其水热条件变化对因地制宜发展本区水稻,保障该区水稻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16年秦岭南部37个气象站点逐日观测数据,通过线性趋势估计、气候倾向率、空间插值等分析方法,研究秦岭南部一季稻生长季内水热条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7年秦岭南部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水资源和光资源呈减少趋势;特别是1988年以来研究区升温更为明显,以暖干气候特征为主,但有向暖湿变化的趋势,光照条件相对改善。(2)秦岭南部一季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积温多年平均值自南向北递减分布,高温热害强度(7-8月)自西南向东北递减,日较差自中部向东西部减少;生长季降水量自南向北减少,穗分化期降水量自西向东呈多-少-多分布,干燥指数自西南向东北递增;生长季日照时数自西南向东北递增,结实期日照时数自西向东递增。(3)秦岭南部一季稻生长季平均气温和≥10℃积温高值区增幅较小,低值区增幅较大,西部受高温热害强度较大,日较差低值区趋于减少,高值区趋于增加;生长季和穗分化期的降水量空间倾向率变化复杂,整体上多雨区趋于干旱,少雨区趋于湿润,干燥指数空间倾向率东部在降低,西部在升高;光照条件空间倾向率均表现为减少趋势。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对秦岭南部一季稻耕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王水霞殷淑燕赵芮芮
关键词:一季稻水热条件空间插值倾向率
丹江中游河谷黄土母质发育土壤的诊断特征及其系统分类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选择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荆紫关镇龙泉村丹江中游河谷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剖面构型及其色度、元素、粒度等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丹江中游河谷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具有Ap-Bp-Bt-Bw剖面形态特征;在剖面40-220 cm深度发生明显的黏粒富集,具有黏化层(Bt)的诊断特征;风化成壤强度达到中等风化强度阶段。剖面具有热性土壤温度状况和湿润土壤水分状况,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可划为耕淀简育湿润淋溶土。
王海燕庞奖励黄春长周亚利查小春张文桐杨丹
1960~2014年秦岭南北无霜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1960~2014年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数据,利用线性趋势、M-K检验和kriging插值法对无霜期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时间上看,秦岭南北无霜期随纬度增加而减少,初霜日和无霜期在年际波动中略有下降后快速上升,终霜日在波动中略有上升后快速下降。55年来无霜期呈显著的延长趋势且发生增多突变,秦岭以北、秦岭南坡、汉水流域和巴巫谷地的延长速率分别为0.400 6、0.280 4、0.396 1和0.407 5 d/a,突变年份分别为1999、2002、2001和1990年。从空间上看,无霜期平均值和标准差由南向北增加,80%站点初霜日推后、终霜日提前和无霜期延长。多数无霜期延长是初霜日推后与终霜日提前的共同影响。无霜期在28个站点呈波动变化,19个站点发生突变,突变时间多在1990s^2000s,2000s的突变区域面积最大且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分析结果可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提供参考。
刘静殷淑燕
关键词:无霜期秦岭南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