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006)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4
相关作者:万永继刘强波涂增沈佐锐马露芸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孢子
  • 5篇孢子虫
  • 5篇微孢子
  • 5篇微孢子虫
  • 2篇系统发育
  • 2篇卷蛾
  • 2篇家蚕
  • 1篇单细胞
  • 1篇单细胞真核生...
  • 1篇真核
  • 1篇真核生物
  • 1篇真菌
  • 1篇生理生化
  • 1篇侵染
  • 1篇子囊
  • 1篇子囊孢子
  • 1篇孢子形态
  • 1篇微孢子虫孢子
  • 1篇系统发育分析
  • 1篇林木

机构

  • 3篇西南大学
  • 3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厅

作者

  • 6篇万永继
  • 3篇涂增
  • 3篇刘强波
  • 2篇沈佐锐
  • 2篇马露芸
  • 1篇刘仁华
  • 1篇冯兴无
  • 1篇王金芳
  • 1篇薛英伟
  • 1篇张琳
  • 1篇冯光强
  • 1篇刘仁华
  • 1篇陈剑

传媒

  • 2篇蚕业科学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蚕学通讯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微孢子虫归类于真菌的评论被引量:8
2005年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营寄生生活、无线粒体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分类学上一直归类于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亚界。但最近对微孢子虫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的研究认为微孢子虫与真菌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2002年将微孢子虫归类于真菌。本文予以综述和评论。
万永继沈佐锐
关键词:单细胞真核生物分子进化系统发育
裳卷蛾变形孢虫(Vairimorpha ceraces sp.nov.)对家蚕、鱼类的感染性试验被引量:7
2006年
裳卷蛾变形抱虫(Vairimorpha ceraces sp.nov.)对家蚕为敏感性感染,感染中量(IC50)为1.2×10^4,可广泛寄生各种组织,其中丝腺与马氏管被严重寄生,病蛾胚传率为2.69%,孢子发育形态明显偏向二孢子母细胞(disporous)发育。以2×10^7-4×10^7粒孢子/mL对每尾红鲤(redcarp)添食0.5mL,饲养40d后解剖全部鱼体,约有10%-20%的试验鱼出现了明显的组织病变,在寄生组织中观察到大量的梨形未成熟孢子和少量的成熟孢子,但未观察到八孢子囊(octosporous)形态,病变组织疑似孢子免疫荧光检测为阳性,3次独立重复试验均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表明高浓度裳卷蛾变形孢虫可能对红鲤发生了机会性感染。试验结果对探讨微孢子虫的感染与感染适应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刘仁华万永继刘强波涂增冯光强张琳冯兴无
关键词:家蚕红鲤感染性
裳卷蛾变形孢虫SSU rRNA核心序列的克隆与系统发育分析
2008年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探索裳卷蛾变形孢虫的遗传发育地位。【方法】微孢子虫的SSUr RNA序列是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的重要工具。试验通过T-A克隆法对裳卷蛾变形孢虫(Vairimorpha ceraces)SSU rRNA核心序列进行了克隆,并采用近邻法构建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克隆得到了长为1228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 EU267796)。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裳卷蛾变形孢虫与分离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Vairimorpha sp.Germany(GenBank AF124331)和Vairimorpha imperfecta(GenBank AJ131645)相似性最高,它们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中与寄主为鳞翅目昆虫的Nosema属聚为一类,与纳卡变形孢虫(Vairimorpha necatrix)为代表的Vairimorpha属为相邻集。【结论】结合其生物学特征,裳卷蛾变形孢虫确实为Vairimorph a属的成员,但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归入Nosematidae科可能更为合适。
马露芸涂增薛英伟王金芳万永继
关键词:SSURRNA克隆系统发育分析
微孢子虫侵染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5年
微孢子虫种类繁多,侵染寄主过程十分复杂,pH值、离子种类及浓度、温度、射线等都能激活孢子发芽侵入寄主。近年来微孢子虫侵染机理研究已从激活因子推进到孢子生理生化的研究。研究表明:微孢子虫孢内糖类物质浓度的变化与孢子内压升高,诱发极丝的弹出密切相关;同时,微孢子虫孢子的表面蛋白、极膜和极管蛋白(PTP)
刘强波万永继
关键词:侵染微孢子虫孢子生理生化表面蛋白寄主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交叉感染的孢子形态变化及表面蛋白差异
2007年
试验探讨了微孢子虫的交叉感染性与孢子表面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转主感染桑尺蠖(Hemerophila atrilineata)后孢子形态变为细长,分离纯化感染前和感染后的孢子表面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发现形态变异株出现了34 kD和67 kD的差异带,在相同条带17、30、47、77和114 kD表达量存在明显的差异,但33 kD和43 kD条带表达量没有差异。孢子表面蛋白的差异性表达可能与微孢子虫感染适应性有关,而33 kD和43 kD可能是微孢子虫共有的保守蛋白。
陈剑刘强波涂增马露芸万永继
关键词: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形态
寄生于龙眼裳卷蛾的微孢子虫一新种(微孢子虫门,布雷孢虫科)被引量:10
2005年
本种于2 0 0 0年从四川阆中林木害虫龙眼裳卷蛾幼虫体内发现分离。孢子卵圆形(3 1μm±0 3μm×1 6 μm±0 2 μm ) ,孢子发育中呈现出八孢子囊孢子和二孢子母细胞类型,为变形孢虫属的典型特征,分别形成单核孢子和双核孢子,极丝圈数分别为7~9圈和10~12圈;从宿主、大小、极丝、发育等的差异检索表明:为微孢子虫门变形孢虫属VairimorphaPilly ,1976 1新种,定为裳卷蛾变形孢虫Vairimorphaceracessp .nov .。
万永继刘仁华沈佐锐
关键词:微孢子虫寄生布雷林木害虫子囊孢子NOV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