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310)
-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圣道韩天权蒋兆彦郑民华焦大海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囊胆固醇息肉和胆囊结石发病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7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胆囊胆固醇息肉和胆囊结石的发生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4~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微创中心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62例,分别收集病人的胆石、胆汁及胆囊壁全层组织,其中胆固醇息肉31例,胆固醇胆囊结石18例,对照组13例。入院后上午餐前及餐后1h行B超胆囊三径测量,计算胆囊排空率对比显示胆囊功能。测定结石胆固醇含量及胆汁胆固醇、磷脂、胆汁酸浓度,胆囊壁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胆固醇息肉组病人平均胆囊排空率为(47.3±18.6)%,较健康成人平均胆囊排空率(71.7±8.1)%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胆固醇息肉组和胆固醇结石组病人平均胆囊排空率(47.6±2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固醇息肉组胆汁胆固醇饱和指数为(1.0±0.2),较对照组胆固醇饱和指数(0.6±0.3)明显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胆固醇息肉组和胆固醇结石组胆固醇饱和指数(1.0±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例胆固醇息肉病人中,合并胆囊结石13例,结石发病率为41.9%。结论胆囊胆固醇息肉的存在可以促使胆囊结石形成。
- 焦大海韩天权蒋兆彦王明亮乙芳蔡劬张弢吴庆华莫菱蔚陈学瑜蒋渝郑民华张圣道
- 关键词:胆囊胆固醇息肉胆囊结石
- 加强对小肠吸收功能与胆石病发生关系的研究
- 2009年
- 20世纪早期,胆石病(主要指胆囊结石)很自然地被认为与胆囊有关,这是由于胆囊壁炎症为主要的发病原因,脱落的细胞成为胆汁胆固醇的来源。到了60~70年代,Small和Carey的研究建立了胆汁胆固醇过饱和是胆石形成物理化学基础的学说,肝脏分泌的过量胆固醇构成最主要的发病因素,由此认为胆石病是与肝脏代谢性缺陷相关的疾病。
- 韩天权姜翀弋王建承张圣道
- 关键词:胆石病胆囊结石胆固醇发病原因化学基础胆石形成
- 从胆石成因研究谈胆石病预防的新策略被引量:11
- 2011年
-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发病率有不断增加趋势。在胆石病发病机制中,胆汁胆固醇过饱和是胆石形成的必要条件。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胆石病患者肝肠循环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胆汁胆固醇过饱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包括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受体增加胆固醇的摄人、胆小管侧膜胆固醇转运蛋白增加向胆汁中分泌以及经小肠摄人体内的胆固醇增加。大量实验证据表明,对肝肠循环脂质代谢异常进行有效干预,通过降低肝脏胆固醇负荷及其分泌,抑制小肠胆固醇摄取等多个环节,维持胆汁胆固醇的平衡,有望成为预防胆石形成的一系列新的措施。
- 蒋兆彦韩天权张圣道
- 关键词:胆固醇结石发病机理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的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纤维胆道镜取石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取石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止痛药物使用剂量和术后消化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止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均显著低于或小于对照组,而术后消化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患者治疗效果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低,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 张萌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