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1355005-3-14)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吴洁覃晓波张琴杨苏萍陈晓婕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电图
  • 4篇调强
  • 4篇调强放射
  • 4篇调强放射治疗
  • 4篇动态心电图
  • 4篇心电
  • 4篇心电图
  • 4篇胸部
  • 4篇胸部肿瘤
  • 4篇肿瘤
  • 4篇放疗
  • 3篇电图改变
  • 3篇心电图改变
  • 3篇放疗后
  • 1篇调强放疗
  • 1篇致动

机构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4篇杨苏萍
  • 4篇张琴
  • 4篇覃晓波
  • 4篇吴洁
  • 2篇肖和卫
  • 2篇陈晓婕
  • 2篇蒿艳蓉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江苏实用心电...

年份

  • 4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肺癌和乳腺癌调强放疗致动态心电图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肺癌和乳腺癌调强放疗(IMRT)后动态心电图(DCG)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接受IMRT左肺癌43例和左乳腺癌39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24hDCG监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对IMRT后DCG改变的影响。结果 IMRT后出现DCG改变32例(占39%),将患者临床资料及DVH参数进行Logistic分析,发现性别(OR=1.52,P<0.05)、心脏V40>22%(OR=1.15,P<0.05)与DCG改变密切相关。结论肺癌和乳腺癌患者IMRT治疗后以偶发房(室)性心律失常、ST-T改变为主,性别及心脏V40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覃晓波张琴杨苏萍陈晓婕吴洁
关键词: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动态心电图
胸部肿瘤调强放疗后动态心电图改变的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调强放疗(IMRT)后动态心电图(DCG)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接受IMRT的胸部肿瘤患者87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24 h DCG监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对IMRT后DCG改变的影响。结果 IMRT后出现DCG改变37例(43%),将患者临床资料及物理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发现性别、心脏V40和DCG改变密切相关(OR=1.64、1.25、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IMRT治疗后性别及心脏V40是DCG发生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苏萍张琴覃晓波蒿艳蓉肖和卫吴洁
关键词: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动态心电图
126例胸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后动态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肿瘤、不同治疗方法下,胸部肿瘤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对动态心电图(AECG)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临床肿瘤中心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26例,按照肿瘤类型分为左肺癌组43例,左乳癌组39例,食管癌组4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单纯放疗组36例,同步放化组46例,序贯放化组44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半年后进行24 h Holter监测,比较这3个时间段的AECG异常发生率,以及在2种分类方法下各组治疗后新增AECG异常发生率。结果偶发房(室)性心律失常、ST-T改变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半年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不同类型胸部肿瘤、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各3组患者治疗后新增AECG异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后胸部肿瘤患者的AECG改变多在治疗早期出现,是可逆性的。由于调强放射治疗的精确性,不同类型胸部肿瘤放疗后的AECG改变无显著性差异。紫杉醇+铂类化疗方案对AECG影响较小,其心脏毒性相对较低。
杨苏萍张琴覃晓波蒿艳蓉肖和卫吴洁
关键词: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动态心电图
胸部肿瘤调强放疗后动态心电图异常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对胸部肿瘤患者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肿瘤、不同治疗方法动态心电图(DCG)的改变。方法接受IMRT的胸部肿瘤患者126例,按照肿瘤类型分为左肺癌组43例,左乳癌组39例,食管癌组4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单纯放疗组36例,同步放化组46例,序贯放化组44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治疗结束半年后进行24 h DCG监测,比较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半年后DCG异常发生率及各组治疗前后DCG异常例数。结果偶发房(室)性心律失常、ST-T改变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P=0.013;χ2=15.14,P=0.000),两者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半年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不同类型三组肿瘤、不同治疗方法三组患者比较,DCG异常发生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IMRT后DCG改变多出现在治疗早期,为可逆性的;不同类型胸部肿瘤,由于IMRT的精确性,其放疗后DCG改变相似;紫杉类+铂类化疗方案对DCG影响较小,其心脏毒性相对较低。
陈晓婕覃晓波张琴杨苏萍吴洁
关键词: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动态心电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