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08007) 作品数:6 被引量:125 H指数:5 相关作者: 王颖 牛军峰 沈珍瑶 呼丽娟 李辛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河海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电气工程 更多>>
去除水体中砷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0 2010年 近年来,水体砷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方法去除水体中的砷已受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水中砷主要去除方法:沉淀法、吸附法、生物法和膜分离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表明,沉淀法和吸附法已广泛应用于含砷水体的处理,其中开发高效的氧化剂和混凝剂是沉淀法的主要研究方向,寻求新型实用的吸附剂是吸附法的研究热点;生物法除砷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加快微生物除砷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该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膜分离法适用于对水质要求很高以及小规模的饮用水处理,研究较好的预氧化处理方法是该工艺的重点。将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除砷效果,是目前水体除砷的发展趋势。 王颖 王颖 李辛 李辛关键词:沉淀法 吸附法 生物法 膜分离法 三峡水库主要支流沉积物的磷吸附/释放特性 被引量:45 2008年 以三峡水库主要支流寸滩、小江、大宁和香溪表层沉积物为对象,通过连续提取法分析4种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模拟研究了pH和温度对不同沉积物磷吸附/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寸滩、小江、大宁和香溪表层沉积物磷赋存形态均以无机磷为主(占总磷含量的59.29%~78.82%),其中钙结合态磷(Ca-P)含量大于铁/铝结合态磷(Fe/Al-P).上覆水pH值对沉积物磷释放有明显的影响,中性条件下磷释放量最低,酸性条件下由于占优势的Ca-P大量溶解导致磷释放量大于碱性条件,因此,水体酸化易增加三峡主要支流(寸滩、小江、大宁和香溪)的磷释放风险.pH值变化亦明显影响沉积物对于磷的吸附,pH在6~8范围内,4种沉积物对于磷的吸附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吸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小江>大宁>寸滩>香溪.偏酸性条件(pH<6)下过多的H+与固体表面竞争溶解态活性磷(SRP);偏碱性条件(pH>8)下大量的OH-与SRP竞争沉积物表面的吸附位,故这一pH值范围内(pH<6或pH>8)磷的吸附量明显减少.磷在4种沉积物上的吸附为吸热过程,不同温度下(278K、293K、303K)沉积物对P的吸附均符合修正后的Langmuir模型,标准吸附热为18.92~46.63kJ·mol-1,其中,磷从水体分配到大宁河沉积物中的标准吸附热最大. 王颖 沈珍瑶 呼丽娟 牛军峰关键词:沉积物 磷 化学催化还原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10年 与生物反硝化相比,化学催化还原法反应速度快,适于分散给水处理,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地下水脱硝方法。该方法以氢气、甲酸等为还原剂,利用适当的催化剂将水中的硝酸根还原为氮气,在反应过程中有可能由于氢化作用不完全形成亚硝酸盐,或由于氢化作用过强而形成NH4+等副产物。故有效提高硝酸盐还原速度的同时控制反应发生的方向是该技术的关键;寻求高效、高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探索环境因素对于催化反应的影响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在综述化学催化还原水中硝酸根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对关键影响因素:催化剂性质、水质因素、反应条件、传质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催化材料的功能设计、作用机理和实用化及高效组合工艺的建立和优化方面的研究是化学催化还原硝酸根的研究发展方向。 王颖 辛杰 李雪 阮爱东关键词:硝酸盐 影响因素 水污染 一次设备接地不良反击二次实例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对变电站一次设备接地不良反击二次设备故障的处理,总结了二次设备反击路径和反击损坏原因,结合实际对一次设备接地和二次设备的保护提出了改进办法和对策。 古珑 刘文先 常尼亚 张力强关键词:变电站 一次设备 二次设备 反击 超声-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22 2008年 超声-光催化是一项近年发展起来的废水处理的新型高级氧化技术。该技术利用超声的空化效应、自由基效应以及机械效应强化光催化的催化效能,实现超声和光催化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协同降解,从而提高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超声-光催化技术简单、环境友好、适用范围广,显示了较好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从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超声-光催化降解机理、降解动力学、影响因素(光催化剂类型和投加量、超声频率和强度、溶液pH值、温度、反应物初始浓度、溶解性气体和离子强度)和反应器类型(悬浮型、固定床型)4个方面介绍了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超声-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发展方向。 王颖 牛军峰 张哲赟 隆兴兴关键词:光催化 有机污染物 降解机理 反应器 Immobilization of laccase by Cu^(2+) chelate affinity interaction on surface modified magnetic silica particles and its use for the removal of pentachlorophenol 被引量:5 2012年 Magnetic Cu^(2+)-chelated silica particles using polyacrylamide as a metal-chelating ligand was developed and used for the immobilization of laccase by coordination.The effect of pH and temperature on the enzymatic property of immobilized laccase and its catalytic capacity for pentachlorophenol(PCP) degradation were evaluated systemically.Compared with free laccase,the immobilized laccase showed improved acid adaptabihty and thermal stability.The immobilized laccase prepared in this work exhibited a good catalytic capacity for PCP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Ying Wang Di Zhang Fu Rong He Xiao Chu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