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1-1014-03)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4
- 相关作者:窦相峰孙玉兰黎新宇王全意吕燕宁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北方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 描述北京市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的发病就诊过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寨卡病毒病输入性病例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血液、唾液和尿液标本,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标本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该病例为委内瑞拉回国人员,发病前在委内瑞拉有明确的蚊虫叮咬史,经实验室检测患者尿液和唾液标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患者体温最高38.3℃,伴有全身麻疹样皮疹、结膜充血、颜面潮红及胸红,无肌肉痛、关节痛、头痛、呕吐、恶心、腹泻等其他表现,未孕.结论 该病例为中国北方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确诊病例,病例在寨卡疫源地委内瑞拉被蚊虫叮咬感染.对此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疫情处置措施进行总结,能够为寨卡病毒病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积累.
- 郑阳陈艳伟窦相峰黎新宇孙玉兰陈丽娟王全意
- 关键词:输入性病例流行病学
- 中国首例黄热病输入病例系列样本的实验室检测报告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中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不同时间和不同类型样本中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对不同时间采集的不同类型样本进行黄热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不同时间采集的血清样本中,病毒核酸的量随病程延长而降低,Ct值依次为发病3d时25.11,4d时26.00,7d时28.84。不同类型样本中可检测到的病毒核酸量不同,发病3d时,血清病毒核酸检测的Ct值为25.11,血块为25.80;发病4d时,血清病毒核酸检测的Ct值为26.00,血块为28.80,唾液为35.00;发病7d时,血清病毒核酸检测的Ct值为28.84,血块为27.38。结论黄热病感染早期,病毒核酸为灵敏、特异的实验室检测指标;综合考虑样本采集以及前处理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血清样本可作为黄热病早期病毒核酸检测适宜的临床样本,其检测结果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吕燕宁李洁窦相峰孙瑛王全意黎新宇庞星火陈丽娟
- 关键词:黄热病病毒核酸
- 寨卡病毒与寨卡病毒病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6年
- 2015年底至2016年初,美洲出现寨卡疫情,并通过旅游者输入到其他国家。截至2016年2月,美洲、非洲、亚洲等地已有超过30个国家出现寨卡病毒传播。虽然寨卡病毒感染者大部分症状较轻微,通常在发病3—7天后可自行痊愈,但医学界普遍认为这种快速传播的病毒可能与异常增多的新生儿小头畸形有关联。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寨卡病毒的暴发和传播已经构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寨卡病毒感染和胎儿畸形以及神经系统疾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王悦涵吕燕宁
- 关键词:病原学流行病学小头畸形
- 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聚集疫情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描述分析北京市一起肾综合征出血热聚集性疫情,探讨低发病率地区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07-201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现住址为北京市的病例.疫情数据来源于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防控记录.病例血清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啮齿类动物使用夹夜法捕捉,其血清汉坦病毒抗原抗体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结果 2007-2014年北京市平均每年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18例,年发病率在0.09/105-0.16/105.聚集疫情共涉及2名实验室确诊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病例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居住地灭鼠前鼠密度为10.0%,灭鼠后密度为1.3%.家鼠肺标本汉坦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2.5%(1/8),宠物鼠中未检出汉坦病毒.结论 北京市仍存在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聚集疫情的可能,这起涉及3名感染者的疫情为“城中村”家鼠传播.
- 刘园田丽丽关增智王小梅孙玉兰吕燕宁张秀春黎新宇王全意窦相峰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
- 中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描述中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的发病就诊过程、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处理过程,以期对输入性裂谷热病例的管理有所启示.方法 对该患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的血液和唾液标本,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患者标本开展黄热病和裂谷热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患者男,45岁,2016年7月14日晚在安哥拉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症状持续加重.7月21日22:30患者抵京.抵京后,患者到北京市一传染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当日经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患者为裂谷热病毒核酸阳性.经治疗,患者病情好转.9月6日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该患者为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病例在安哥拉工作期间被蚊虫叮咬感染裂谷热.我国与疫情发生国存在持续的人员往来,应加强入境病例排查,做到病例早发现、早隔离,降低出现续发病例的可能性.
- 田丽丽吴钶孙玉兰马建新李洁崔淑娟潘阳窦相峰吕燕宁何战英陈丽娟王全意黎新宇
- 关键词:裂谷热
- 应用RNA聚合酶Ⅰ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构建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微复制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构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汉坦病毒的微复制子,初步研究汉坦病毒基因组非编码区的调控功能.方法 利用RNA聚合酶Ⅰ体系,将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分别插入汉坦病毒76118毒株三个片段5'和3'非编码区之间,所形成的嵌合cDNA反向插入含RNA聚合酶Ⅰ的表达载体PHH21中,获得汉坦病毒三个片段的微复制子L-GFP-PHH21、M-GFP-PHH21、S-GFP-PHH21,将微复制子转染汉坦病毒76118株预先感染的vero细胞,48h后观察GFP表达情况.结果 汉坦病毒L、M、S三个片段微复制子均能观察到绿色荧光的表达,其中M片段最强,L片段最微弱.结论 以RNA聚合酶Ⅰ体系为基础构建的汉坦病毒L、M、S三个片段的微复制子是有功能的;汉坦病毒非编码区含有对汉坦病毒转录复制的重要调控原件.此微复制子系统可用于进一步研究汉坦病毒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基因转录和复制的调控机制,为实现汉坦病毒的病毒拯救奠定基础.
- 孙玉兰李川张全福李德新
- 关键词:汉坦病毒
- 北京市寨卡病毒病输入疫情处置及经验探讨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描述北京市输入寨卡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防控措施,为寨卡病毒病等蚊传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尿液、唾液和血液标本,使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标本进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防控措施包括病例的防蚊隔离、污染物品消毒和防控知识宣教。结果麻疹样皮疹是这3名患者共有的主要症状,患者同时伴有低热和结膜炎。3例病例均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被蚊虫叮咬后感染发病,并分别于发病后1日、3日和7日从北京入境。患者入境时主动向检疫部门申报,随后被防蚊隔离并人院治疗。实时荧光PCR检测3名患者尿液标本寨卡病毒核酸均为阳性。结论3例输入寨卡病毒病病例经早期诊断治疗均痊愈出院,防蚊隔离措施和性传播知识的宣教是预防该病在国内的传播、有效防止出现二代病例的有效措施。相关措施将对今后输入寨卡病毒病和其他蚊传疾病的防控有所裨益。
- 窦相峰郑阳陈艳伟李爽李洁陈丽娟黎新宇孙玉兰吕燕宁田丽丽王全意
- 关键词:输入性病例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