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4081)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利群涂克华蒋宏亮张海雯於麟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壳聚糖
  • 2篇药物
  • 2篇原子
  • 2篇原子转移
  • 2篇原子转移自由...
  • 2篇原子转移自由...
  • 2篇自由基
  • 2篇自由基聚合
  • 2篇自组装
  • 1篇衍生物
  • 1篇酸酯
  • 1篇肿瘤
  • 1篇肿瘤靶向
  • 1篇纳米药物
  • 1篇接枝
  • 1篇接枝共聚
  • 1篇接枝共聚物
  • 1篇聚乙二醇
  • 1篇壳聚糖衍生物
  • 1篇甲基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5篇王利群
  • 4篇蒋宏亮
  • 4篇涂克华
  • 2篇张海雯
  • 1篇周俊蕾
  • 1篇谭松巍
  • 1篇何嫄
  • 1篇丁金金
  • 1篇蔡国强
  • 1篇於麟
  • 1篇刘朋
  • 1篇康承军

传媒

  • 2篇功能高分子学...
  • 2篇高分子学报
  • 1篇高分子通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H响应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与自组装被引量:1
2010年
以甲烷磺酸为反应溶剂,将己酰氯接枝到壳聚糖(CS)侧基上,得到可溶于常见有机溶剂的己酰化壳聚糖(HC);亲水性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通过活泼酯法接枝到HC上,最终获得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PEG-g-HC。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与紫外-可见光谱(UV-Vis)表征产物结构,用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与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PEG-g-HC的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己酰氯与CS的投料比可调节HC的取代度;随着HC中己酰基取代度增大,HC在水介质中溶解的临界pH随之降低;PEG-g-HC可自组装为球形胶束,通过改变HC中己酰基的取代度可调控其pH响应行为。
刘朋蔡国强王利群蒋宏亮涂克华
关键词:壳聚糖胶束PH响应
壳聚糖-O-聚(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与表征被引量:1
2011年
基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壳聚糖(CS)复合物(SCC)的位置选择性改性策略,合成了结构可控的壳聚糖-O-聚(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CS-POEGMA)刷状衍生物。通过在SCC的羟基上引入溴代异丁酸后脱除SDS得到大分子引发剂O-溴化壳聚糖(CS-Br)。用红外光谱(FT-IR)与核磁共振(1H-NMR)表征了产物结构。结果表明:改变溴代度(DS)可调节聚(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POEGMA)的接枝度,而改变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OEGMA)与CS-Br的投料比可调控POEGMA接枝链的长度。
康承军涂克华王利群蒋宏亮
关键词:壳聚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壳聚糖基阳离子胶束用于共负载两种不同性质药物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以季胺化壳聚糖-O-聚己内酯(TMC-PCL)胶束为载体,用于共负载2种不同亲疏水性质的抗肿瘤物质,阿霉素和吲哚菁绿;并研究了胶束包埋对吲哚菁绿的稳定性和光热效应的影响,以及阿霉素从胶束中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2种抗肿瘤物质在TMC-PCL胶束中的实际载药量均可达20%,且包封率超过85%.进一步还用MTT法评价了不同载药胶束体系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发现共负载胶束经近红外激光辐照后,对肿瘤细胞的毒性远高于单载药体系。
张海雯王利群蒋宏亮
关键词:壳聚糖肿瘤靶向
基于壳聚糖的纳米药物传递体系被引量:2
2012年
壳聚糖作为天然高分子材料,不仅安全无毒、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等优点,在药物传递领域作为纳米载体倍受关注。壳聚糖基纳米载体材料制备条件简单温和,近年来,其相关研究也颇为新颖。本文以载体形成的驱动力作为切入点,从共价交联、离子相互作用、聚电解质络合物和疏水改性四个方面,总结不同种类壳聚糖基纳米载体的构筑方法,同时介绍该载体对药物传递中载药量、载药率、释放行为以及细胞毒性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展望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周俊蕾丁金金张海雯王利群涂克华
关键词:壳聚糖
壳聚糖-O-聚(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的ATRP合成及其自组装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壳聚糖复合物(SCC)为起始物,将溴代异丁酸偶联到SCC的羟基上,得到溴代SCC(Br-SCC).以Br-SCC作为大分子引发剂,溴化亚铜、二联吡啶为催化剂,引发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EGMA)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SCC-O-PMPEGMA;SCC-O-PMPEGMA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Tris-2-甲基-2-氨基-1,3-丙二醇(Tris)解复合脱除,最终制备得到壳聚糖-O-PMPEGMA(CS-O-PMPEGMA).用FTIR和1H-NMR对中间产物与CS-O-PMPEGM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CC的溴化度可以通过改变溴代异丁酸/SCC的投料比调节,改变MPEGMA/Br-SCC的投料比则可调控PMPEGMA的聚合度.用动态光散射、zeta电位仪以及TEM等手段研究了CS-O-PMPEGMA与肝素钠的复合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肝素钠/壳聚糖结构单元摩尔比(X)增加,复合胶束的粒径增大、表面电位降低;当X超过2时,肝素钠与CS-O-PMPEGMA复合形成球形纳米颗粒,其水合半径约44nm,zeta电位为-8.9mV.合成得到的CS-O-PMPEGMA具有规整化学结构,能与聚阴离子复合形成球形胶束,很有希望在基因传递与肿瘤靶向等领域得到应用.
何嫄於麟谭松巍蒋宏亮涂克华王利群
关键词:壳聚糖聚乙二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自组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