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4077) 作品数:15 被引量:22 H指数:3 相关作者: 董炎明 胡晓兰 陈丹梅 申丙星 曾尔曼 更多>> 相关机构: 厦门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两种新碗形分子的合成及其纤维状晶的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以香兰素为原料,采用三聚法合成了2种外围脂肪族基团碳数分别为3和5的环三亚藜芦基(cyclotriveratrylene,CTV)系衍生物碗形分子——CTV-3和CTV-5,其中,用先关环后衍生化的合成路线克服了因CTV-5的外围基团太长、分子对称性不好而无法用传统方法合成的难题。产物的化学结构经1H NMR、13CNMR、质谱以及元素分析确认。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纤维状晶叠加在碗形分子的向列液晶织构上。纤维状晶是从液晶态冷却时形成并装饰在原液晶织构上的一种结晶形态。通过SEM测定,观察到纤维状晶实际上是由厚度约为100~200nm、宽度为2~5μm的无限长的单层片晶组成的多层片晶,而片晶则是由直径约为100nm的微纤组成的。微纤可以推断是碗形分子柱的束状聚集体。 曾尔曼 陈丹梅 董炎明 胡晓兰关键词:热致液晶 一种新型碗状液晶的合成设计及热致液晶性表征 被引量:1 2008年 碗状的CTV(cyclotriveratrylene)系衍生物主要由三聚法合成,即以香兰素为原料,先制备所需结构的单体衍生物,再进行三聚关环的方法,但该方法无法合成具有较大外围基团的CTV衍生物.新设计了先关环后衍生化的合成路线,成功地合成了一种含较长脂肪链外围基团的新CTV衍生物-CTV-Ⅲ.产物的化学结构经1H-NMR1、3C-NMR、质谱以及元素分析表征验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热台偏光显微镜和小角激光光散射的研究表明,CTV-Ⅲ具有热致液晶性,在其液晶温区内呈现向列相,称为碗状液晶向列相(BN相).CTV-Ⅲ的升温相变序为:G 70℃Cr 87℃BN100℃I. 陈丹梅 董炎明 申丙星 杨雪慧 李燕杰 曾尓曼 胡晓兰关键词:CTV 热致液晶 树状分子接枝壳聚糖的合成与热致液晶性 被引量:3 2007年 甲壳素/壳聚糖是拥有多个反应性官能团的天然多糖,而树状分子则是一类可以在分子水平上控制和设计大小、形状、结构和功能基团的化合物,将其作为侧链通过接枝反应引入到壳聚糖主链上有望获得新型的天然高分子液晶材料.我们利用经典的收敛法合成了DOBOB酸(3,4,5-三[对-(十二烷氧基)苄氧基]苯甲酸)树枝状分子,并且以对甲苯磺酰氯为催化剂,在吡啶/无水氯化锂的溶剂体系中将其接枝到壳聚糖分子链上,产物的化学结构经红外1、H-NMR1、3C-NMR以及元素分析表征验证.通过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研究表明,这种树枝状分子接枝壳聚糖化合物同时具有热致和溶致液晶性,是一种全新的壳聚糖衍生物液晶. 葛强 曾尔曼 杨柳林 赵雅青 胡晓兰 董炎明关键词:壳聚糖 树状分子 接枝 热致液晶 Odd-even Effect on Liquid Crystalline Behavior for C_3-Cyclotriveratrylene(CTV) Derivatives Containing Alkoxies with Different Lengths as Peripheral Groups 被引量:1 2009年 A series of bowlic cyclotriveratrylenes(CTV) with peripheral groups with different lengths were synthesized.These compounds were investigated by di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hot stage coupled polarizing microscopy.Several CTV derivatives show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properti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ir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behavior indicate that the clear points,the entropy changes of melting points,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and their entropy changes all exhibited an evident odd-even effect except the melting points,which decreased monoton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ength of the alkoxy groups.The parameter values of CTVs with even number carbon atoms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CTVs with odd number.When the length of alkoxyl chains was even longer,a monotonous decrease occured.Nevertheless,in the case of the entropy changes of both melting points and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the effect was valid for all the six species,and therefore,the whole curves presented as a zig-zag form. CHEN Dan-mei DONG Yan-ming SHEN Bing-xing YANG Xue-hui LI Yan-jie HU Xiao-lan取代基上官能团位置对苄基壳聚糖衍生物液晶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09年 合成了4种N-苄基化壳聚糖衍生物,即N-(2-羟基苄基)壳聚糖、N-(3-羟基苄基)壳聚糖、N-(4-羟基苄基)壳聚糖和N-(3-甲氧基-4-羟基苄基)壳聚糖(分别简写为NOCS、NMCS、NPCS和NMPCS),它们的取代基上官能团的数目和位置不同.N-取代度相近,分别为0.72,0.62,0.71和0.68.衍生物溶解在甲酸溶液中均呈现胆甾型溶致液晶相.用偏光显微镜法和折射率法测得各衍生物的液晶临界浓度w分别为28%,37%,24%和27%,均比纯壳聚糖的12%有很大提高,因为取代基的引入破坏了壳聚糖分子内与分子间非常强烈的氢键作用.通过分子模拟,对4种壳聚糖衍生物分别从分子内氢键作用与分子间氢键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在分子内氢键方面,NOCS较强,NMCS、NPCS和NMPCS均较弱.在分子间氢键方面,NOCS较弱,NMCS居中,NPCS与NMPCS较强.将分子内或分子间氢键作用与临界浓度相联系,可见分子内氢键强(如NOCS)或者分子间氢键强(如NPCS,NMPCS),都显著地提高了分子链的刚性,分子链的排列与取向更加规整,因而降低了壳聚糖衍生物的液晶临界浓度,这两个因素只要具备一个即可.若两者都不强(如NMCS),则分子链的刚性较小,临界浓度明显较高(37%).对于该体系,氢键的强弱对液晶临界浓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曾志群 董炎明 曾海涛关键词:溶致液晶 取代基 氢键 分子模拟 用马赛克形貌装饰法研究碗形分子柱状向列相的向错和分子指向矢分布 被引量:1 2009年 选用香兰素为原料,采用传统的三聚成环法,合成了两种碗形CTV系衍生物——CTV-1和CTV-2,前者的外围基团是—OCH3和—OCH2CH3,后者的外围基团是—OCH3和—OCH2COOCH3.两种碗形CTV分子均是热致液晶,呈现向列相典型的粒状织构和单微区的均匀织构,还观察到规则美观的马赛克形貌,每块矩形马赛克的尺寸为数十微米数量级,多次升降温循环能重复出现和消失.发现马赛克形貌实质上是在冻结的向列相织构上结晶化并收缩龟裂而装饰出来的光学图案.通过扫描电镜的研究,观察到马赛克形貌是由片晶组装而成的,每块马赛克就是一块矩形的多层片晶,多层片晶由单层片晶堆积而成.直接观察到片晶的组成单元是直径约1微米的微纤,而微纤应当是束状的碗形分子柱.马赛克形貌装饰在碗形分子柱状向列相上,通过这种新方法观察到s=+1(δ=0和δ=90°)和s=±1/2多种点向错和Nèel微区壁等周围的分子指向矢分布情况.说明碗形分子柱状向列相与一般向列相有类似的液晶行为,但取向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碗形分子柱,或者由碗形分子柱组成的束(即微纤),而不是碗形分子本身.碗形分子柱起了一般向列相中棒状分子的作用,所以本文以一个新名称"碗形分子柱状向列相"BCN(Bowlic Columnar Nematic)来表示这种不同常规的向列相. 董炎明 陈丹梅 曾尔曼 胡晓兰 曾志群关键词:热致液晶 向错 三类(树状分子-接枝-多糖)的液晶性研究 树状分子接枝多糖赋予了多糖许多新的性质,是现在一个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但就我们所知,有关树状分子接枝多糖的研究涉及了合成方法以及生物可降解性等方面,但尚未发现有液晶性以及自组装方面的研究. 董炎明 赵雅青 葛强 曾尔曼 胡晓兰关键词:树状分子 热致液晶 溶致液晶 文献传递 原位增强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棒材 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低温水溶液均相沉积法制备了磷酸钙盐微纤维;应用原位沉析法制备了壳聚糖(CS)三维棒材及羟基磷灰石(HA*)/CS复合棒材。XRD证实应用原位沉析法制备HA*/CS复合棒材过程中,磷酸钙盐转化为羟基磷灰石结构,尺寸为10~60μm,并用SEM对晶体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了转化机制。HA*/CS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表明,HA*晶体在CS凝胶棒原位沉析的过程中析出而与CS基体形成镶嵌、相互咬合结构,且在基体中分散均匀,有效地提高了HA*与CS基体的界面连接作用,使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所制备的HA*/CS棒材随HA*含量的增大(在其饱和溶解度3.3 wt%范围内),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逐渐提高,当羟基磷灰石质量分数为3.3%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到159.6 MPa,弯曲模量达到5.1 GPa,比CS基体分别提高85.6%和54.5%。HA*/CS复合棒材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远高于松质骨,弯曲强度也比密质骨高。 胡晓兰 谢鹏辉 王雯皓 余荣禄 申丙星 董炎明关键词:羟基磷灰石 原位增强 内固定材料 可吸收壳聚糖纤维增强壳聚糖棒材 被引量:5 2008年 在采用原位沉析法制备壳聚糖棒材的同时,加入壳聚糖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制成了壳聚糖纤维增强的壳聚糖棒材复合材料。研究了壳聚糖纤维的长度及添加量对壳聚糖棒材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材料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壳聚糖纤维能显著提高壳聚糖棒材的力学性能,壳聚糖棒材的弯曲强度随壳聚糖纤维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加而后下降,随着壳聚糖纤维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壳聚糖纤维(17 mm)质量分数为5%时,壳聚糖棒材的弯曲强度达到134 MPa,与未增强的壳聚糖棒材相比,弯曲强度提高了55.7%。这种纯天然的复合材料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方面将具有广阔的用途。 申丙星 胡晓兰 董炎明关键词:壳聚糖纤维 骨钉 苄醚型树枝化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液晶性 被引量:2 2012年 选取3种不同结构的苄醚型树枝状分子为分枝,以N-乙酰氨基葡萄糖为内核,合成出一类树枝化碳水化物;利用DSC、热台偏光显微镜、XRD和CD/UV光谱等手段研究该类化合物的液晶性,并命名为树状碳水化合物液晶.研究表明,连接有楔形树枝状单元的化合物形成手性柱状六方相或者向列相,连接有锥形树枝状单元的化合物未能如预期形成立方相,而仍然形成手性柱状六方相.超分子手性很可能源于树枝状单元与糖内核的协同自组装,使得树状分子沿着柱轴螺旋式堆砌;而糖环内核则对超分子柱的手性起调控作用,从而避免了外消旋的发生.该类化合物为研究碳水化合物诱导手性超分子聚集体提供了新的思路. 杨柳林 曹擎 董炎明 胡晓兰 刘安华 赵雅青关键词:树枝状分子 分子自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