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11D067)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国华姜述弢公丕潜张洪霞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法律
  • 3篇法律信任
  • 3篇城镇化
  • 2篇新型城镇化
  • 2篇公信
  • 2篇城镇化进程
  • 1篇信任
  • 1篇信任危机
  • 1篇正义
  • 1篇执法
  • 1篇执法公信力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矛盾
  • 1篇社会转型
  • 1篇司法
  • 1篇司法公信
  • 1篇司法公信力
  • 1篇司法公正
  • 1篇协商
  • 1篇协商民主

机构

  • 5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3篇刘国华
  • 1篇姜述弢
  • 1篇公丕潜
  • 1篇张洪霞

传媒

  • 1篇行政与法
  • 1篇北方经贸
  • 1篇理论探讨
  • 1篇学术交流
  • 1篇黑河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法律信任危机及其克服路径被引量:7
2015年
伴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而发生的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从人际信任到系统信任的转变过程。根植于熟人社会的人际信任开始解体,而通行于陌生人社会的系统信任还没有建立起来。由于社会信任模式的变迁,社会转型期出现法律信任危机。唯有建立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综合性机制才能克服法律信任危机并进而建构起法治秩序。
刘国华公丕潜
关键词:社会转型新型城镇化法律信任
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路径选择——以程序正义的推进为切入点
2013年
当前,我国司法领域广泛存在的司法公信力低下乃至缺失的法治弊病,已经严重影响到现代法治大厦的建构。因此,如何建构司法公信力,也成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以程序正义理论为指导,通过运行正当程序建立法律信任,进而提升司法公信力,成为当前深化司法改革的可行性路径选择。
公丕潜张洪霞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程序正义司法公正
构建法律信任: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社会矛盾之化解被引量:5
2013年
在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民众缺乏法律信任是中国当前社会转型期城镇化进程中社会矛盾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造成社会民众法律信任缺失的主要症结在于中国当前社会存在着立法不民主不科学、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现象。在这三个环节中,立法环节中存在着法律滞后、为"部门利益"立法、立法质量不高等现象是造成中国社会民众法律信任缺失的首要原因,进而影响到了执法和司法环节,影响到了中国社会民众对法律的信任。因此,首先应通过协商民主、科学立法制定"良法",才能在源头上构建和提升中国社会民众的法律信任,增强法律权威,提高社会民众对法律的满意度,从而化解中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信任危机,以利于在法治化渠道下,化解中国社会转型期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引导中国社会转型期城镇化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姜述弢
关键词:法律信任城镇化进程协商民主
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执法公信力的提升
2014年
执法公信力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备受重视的一个问题,能否提升执法公信力,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败。当前,公众对执法机关不信任,执法公信力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执法效能的发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要界定执法公信力的概念,理性分析城镇化过程中执法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并提出提升执法公信力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刘国华魏广林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执法执法公信力
论法律信任被引量:1
2012年
法学界对于法律信仰的讨论日渐沉寂,而对法律信任的言说方兴未艾。本文在对法律信任与法律信仰进行界分的基础上,着重对法律信任的内涵、特征与功能进行了阐述。指出法律信任是一种制度型信任、程序型信任、价值认同型信任与内含制度化不信任的信任形态。法律信任具有主体普遍性、客体复合性、价值共识性、理性选择性等特征。同时其具有法治观念凝聚功能、法律行为激励功能、法律价值整合功能与法治秩序建构等功能。
刘国华公丕潜
关键词:法律信仰法律信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