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NB09-2130135-1-1)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韩龙植曹桂兰张立娜束爱萍张媛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长春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籼稻
  • 2篇微卫星
  • 2篇微卫星标记
  • 2篇粳稻
  • 1篇氮高效
  • 1篇地理来源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基因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指纹图谱分析
  • 1篇省份
  • 1篇数量性状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 1篇水稻
  • 1篇谱分析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延边大学
  • 1篇长春市农业科...

作者

  • 4篇曹桂兰
  • 4篇韩龙植
  • 1篇张俊国
  • 1篇杨春刚
  • 1篇刘宪虎
  • 1篇张媛媛
  • 1篇郭桂珍
  • 1篇张三元
  • 1篇李亚非
  • 1篇张立娜
  • 1篇黎毛毛
  • 1篇徐长营
  • 1篇束爱萍

传媒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不同地理来源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通过对中国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检测,分析不同地理来源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为旱稻地方品种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9对SSR引物对来自中国17个省份或地区的158份旱稻地方品种以及20份巴西旱稻种质进行SSR标记多态性、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在中国旱稻地方品种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308个,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变异在2—21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8974个,其中RM72、RM241、RM232和RM412的等位基因数较多,分别为21、17、16和15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在0.0435—0.8989,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6153,其中RM232、RM72和RM241的基因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0.8989、0.8914和0.8883。籼型旱稻地方品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6.4359和0.6227,而粳型旱稻地方品种分别为6.9744和0.5087。籼型旱稻地方品种各省份或地区间遗传一致性变异在0.4007—0.8959,平均为0.7168,而粳型旱稻地方品种各省份或地区间遗传一致性变异在0.5803—0.9581,平均为0.7643。【结论】籼型旱稻地方品种的基因多样性显著高于粳型旱稻地方品种;各省份或地区间粳型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一致性高于籼型旱稻地方品种;各省份或地区粳型旱稻地方品种间遗传相似性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而籼型旱稻地方品种间遗传相似性与地理位置未见相关。
张立娜曹桂兰韩龙植
关键词:籼稻粳稻
水、旱稻氮高效QTL定位及其表达的遗传背景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挖掘不同来源水、旱稻亲本的氮高效优良等位变异,研究氮高效QTL表达的遗传背景效应,为水稻氮高效QTL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旱稻IAPAR-9分别与水稻辽盐241和秋光杂交而创制的2个F7粳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全生育期氮素利用率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结果】在"IAPAR-9/辽盐241"重组自交系群体中检测出31个氮素利用率相关性状的QTL,分布于除第6、第7和第10染色体外的9条染色体上,氮素利用率相关QTL成簇分布区间有9个;在"IAPAR-9/秋光"重组自交系群体中检测出33个氮素利用率相关性状的QTL,分布于除第4和第10染色体外的10条染色体上,氮素利用率相关QTL成簇分布区间有7个。【结论】氮素利用率相关性状QTL的表达,受遗传背景影响较大。2个群体均检测到的氮素利用率相关性状QTL的成簇分布区间,即第2染色体上的RM3421—RM5404区间以及第8染色体上RM8264所在的相邻区间,可能对水稻氮高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有重要利用价值。
李亚非黎毛毛曹桂兰韩龙植
关键词:水稻旱稻氮高效微卫星标记数量性状基因座
中国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的指纹图谱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通过对中国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的SSR标记多样性分析,为中国籼稻地方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及其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78对SSR引物,对中国14个省280份籼稻地方品种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分析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间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差异、等位基因组成及其出现频率等。【结果】共检测到330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为2—12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141个。RM336、RM334、RM264、RM297、RM204、RM248、RM444的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较多,分别在6和3以上,且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在1.4以上。78对SSR引物各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变异在0.18%—99.56%,RM338的A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最高,RM131的E等位基因和RM276的F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最低。RM338、RM308、RM484、RM29等44对SSR引物的某个等位基因在单个或多个省份籼稻地方品种中出现频率为100%。RM336、RM334、RM264、RM204、RM297、RM248、RM263、RM276、RM444、RM21、RM246和RM258等12对引物在多数省份中均表现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结论】上述12对SSR引物适用于中国籼稻地方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
张媛媛束爱萍曹桂兰韩龙植
关键词:籼稻微卫星标记指纹图谱
粳稻种质资源的苗期耐碱性鉴定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以来自中国13个省和14个国家的378份粳稻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碱胁迫条件下开展了粳稻苗期死叶率的鉴定评价,并从中筛选出耐碱性强的粳稻种质。结果表明,pH9.4的碱胁迫条件对粳稻死叶率的影响显著大于pH8.9的碱胁迫条件,而pH8.9条件更适合于粳稻种质资源的耐碱性鉴定评价。在pH8.9碱胁迫条件下不同地理来源粳稻间、粳稻不同种质间存在明显的耐碱性差异,澳大利亚、意大利和中国江西粳稻种质的平均死叶率较低,表现为较强的耐碱性。pH8.9的碱胁迫第16~26天时,在20%~100%死叶率范围内,其粳稻种质资源的次数分布表现为接近正态的连续分布,且其方差和变异系数较大,认为该时期较适合作为粳稻种质资源耐碱性的鉴定时期。YR196、Baru、丰锦、日本晴、8068、绥粳5号等21份粳稻种质在pH8.9碱胁迫第16天时死叶率均小于40%,表现为较强的耐碱性,可在今后耐碱性水稻育种中加以利用。
徐长营杨春刚郭桂珍张俊国曹桂兰刘宪虎张三元韩龙植
关键词:粳稻种质资源碱胁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