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758)

作品数:24 被引量:177H指数:8
相关作者:许爱娥黄骏章玲玲洪为松林福全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白癜风
  • 12篇细胞
  • 8篇黑素
  • 7篇黑素细胞
  • 6篇皮肤
  • 6篇显微镜
  • 6篇显微镜检
  • 6篇显微镜检查
  • 6篇镜检
  • 6篇共焦
  • 5篇皮肤镜
  • 4篇治疗白癜风
  • 4篇疗效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黄褐斑
  • 3篇增殖
  • 3篇细胞移植
  • 3篇细胞增殖
  • 3篇发病

机构

  • 12篇杭州市第三人...
  • 10篇浙江中医药大...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21篇许爱娥
  • 6篇黄骏
  • 3篇洪为松
  • 3篇章玲玲
  • 2篇傅丽芳
  • 2篇王遂泉
  • 2篇卢良君
  • 2篇林福全
  • 2篇王翠
  • 2篇周妙妮
  • 1篇张迪敏
  • 1篇吴辛刚
  • 1篇吴佳丽
  • 1篇李晓文
  • 1篇祝逸平
  • 1篇尉晓冬
  • 1篇胡慧丽
  • 1篇樊奇敏
  • 1篇汤慧娟
  • 1篇邱实

传媒

  • 18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癜风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3
2016年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局限性或泛发性的黑素缺失造成的皮肤白斑。白癜风在世界范围的发病率为0.1%-2%,且好发于青少年。白癜风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相对困难。目前研究认为,白癜风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但白癜风的发病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自身的遗传背景及环境等因素。
许爱娥
关键词:发病机制治疗靶点白癜风色素脱失性疾病免疫相关性疾病皮肤白斑
自体培养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供皮区出现同形反应者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供皮区出现同形反应的白癜风患者自体培养黑素细胞移植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自体培养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患者1685例,6个月后观察供皮区同形反应与疗效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75例(4.5%)供皮区发生同形反应的白癜风患者痊愈(复色率≥90%)13例(17.3%),有效(复色率≥50%)23例(30.7%);1610例无同形反应组痊愈865例(53.7%),有效1376例(85.5%),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01。75例发生同形反应者中,稳定时间〉48个月、年龄≤12岁、节段型白癜风、移植部位位于面颈和躯干、全身白斑总面积≤100cm。者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分别高于稳定时间12—48个月、年龄≥18岁、非节段型白癜风、移植部位位于四肢及全身白斑总面积〉100cm。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培养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稳定期白癜风时,供皮区发生同形反应者的疗效较差,且疗效与白癜风稳定时间、年龄、白癜风型别、移植部位、全身白斑总面积有关。
黄骏章玲玲洪为松傅丽芳尉晓冬林福全许爱娥
关键词:白癜风细胞移植黑素细胞同形反应
茶多酚有效成分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和抗氧化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研究表明,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消除有害自由基、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茶多酚临床治疗白癜风具有较明显的效果,但其各类组分在临床治疗白癜风所发挥的作用还未见报道。
李伟王遂泉吴辛刚洪为松傅丽芳卢良君许爱娥
关键词:茶多酚黑素细胞抗氧化CD8^+T淋巴细胞细胞增殖
中药对培养小鼠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
2014年
目的建立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体外增殖模型,筛选免疫抑制性中药。方法制备小鼠脾脏单细胞悬液,通过特异性抗体分离CD8+T淋巴细胞,CD3/CD28抗体诱导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别加入23种中药提取物共培养,通过四唑盐MTS法检测各中药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对抑制作用最强的4种中药作12.5。400mg/L的浓度梯度分析。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这4种中药对CD3/CD28抗体诱导CD8+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的作用。结果23种中药提取物中,14味中药对淋巴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抑制,抑制作用最强的前4味分别为黄连、黄芩、木香和姜黄,其对CD8+T细胞增殖的50%抑制浓度(IC50)分别约为25、35、50和60mg/L,100%抑制的最低浓度分别为200、100、200、200mg/L。黄芩、木香和姜黄在100mg/L的浓度下对CD3/CD28抗体诱导CD8+T细胞分泌IFN-γ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黄连对CD8+T细胞分泌IFN-γ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成功建立CD8+CTL体外增殖模型,并筛选出对小鼠脾脏CD8+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4味中药即黄连、黄芩、木香和姜黄。
卢良君王遂泉许爱娥
关键词:CD8阳性T淋巴细胞药物评价临床前中草药细胞增殖
慢性荨麻疹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检出情况及其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伴有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与血清学特点。方法2016年1—12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70例慢性荨麻疹住院患者,依据是否伴有甲状腺自身抗体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荨麻疹临床表现、自身皮肤血清试验结果、住院天数、出院转归、血常规、抗体、血清总IgE和IgG。结果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有26例(37.1%)伴有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44例(62.9%)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较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组风团更大,瘙痒更剧烈(z=4.399,P〈0.001)、持续时间更长(z=4.43,P〈0.001)、发作频率更高(z=7.362,P〈0.001)、更易伴发系统症状(x^2=7.068,P〈0.05)、自身皮肤血清试验阳性率更高(x^2=6.559,P〈0.05)、住院时间更长(t=3.184,P〈0.05)、出院时痊愈率更低(x^2=5.524,P〈0.05)、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更低(t=3.19,P〈0.05)。结论伴有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多表现为病情较重的荨麻疹,多伴有自身皮肤血清试验阳性和嗜碱性粒细胞水平降低。
吴佳丽黄骏许爱娥
关键词:荨麻疹甲状腺自身抗体自身免疫嗜碱粒细胞
白癜风黑素细胞移植供皮区同形反应严重程度与疗效的关系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 探讨白癜风黑素细胞移植供皮区同形反应严重程度在评估移植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接受黑素细胞(培养或混悬)移植治疗、供皮区出现同形反应的172例白癜风患者,依据供皮区同形反应面积分为两组:部分同形反应组(同形反应面积小于吸疱面积)和完全同形反应组(同形反应面积等于吸疱面积),分析两组的移植疗效及与同形反应相关性。结果 172例供皮区出现同形反应中,部分同形反应83例,完全同形反应89例。部分同形反应组痊愈21例(25.3%),显效17例(20.5%),有效率45.8%,有效率高于完全同形反应组[痊愈4例(4.5%),有效11例(12.4%),有效率16.9%,χ2 = 31.581,P 〈 0.001]。部分同形反应组白癜风稳定时间(18.5 ± 15.3)个月,高于完全同形反应组[(10.2 ± 7.3)个月],t = 4.581,P 〈 0.001。相关分析显示,白癜风稳定时间(6 ~ 11个月、12 ~ 23个月、24 ~ 35个月、36 ~ 47个月、 ≥ 48个月)与同形反应严重程度(部分或完全)呈负相关(rs = -0.322,P 〈 0.001),与复色率呈正相关(r = 0.675,P 〈 0.001)。结论 白癜风稳定时间是影响供皮区有同形反应患者黑素细胞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同形反应严重程度提示稳定时间长短,可预测移植疗效。
黄骏林福全洪为松傅丽芳尉晓冬许爱娥
关键词:白癜风黑素细胞细胞移植同形反应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联合皮肤镜在黄褐斑皮损黑素与血管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及皮肤镜观察黄褐斑皮损中黑素及血管数量和形态,探讨黑素和血管与皮损颜色的关系。方法用RCM观察135例黄褐斑患者皮损中黑素数量及分布,其中54例患者RCM观察皮损中黑素形态和树突状黑素细胞,皮肤镜观察皮损中血管数量和形态。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黑素和血管与临床皮损颜色的关系。结果135例患者表皮层和真表皮交界处黑素均增加,36例(27%)真皮浅层黑素增加,未发现单纯真皮黑素增加而无表皮增加的情况。54例患者中,黑素数量评分与形态评分呈正相关(r=0.73,P<0.001),血管数量评分与形态评分呈正相关(r=0.87,P<0.001);黑素与血管评分总分呈正相关(r=0.554,P<0.001)。黑素数量、黑素形态、血管数量、血管形态均与皮损颜色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0.39、0.46、0.44,均P<0.05)。结论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和皮肤镜可用于黄褐斑皮损中黑素和血管情况评估,黄褐斑皮损中黑素数量及形态与血管数量及形态均呈正相关,黑素及血管数量和形态与临床皮损颜色亦均呈正相关。
黄骏许爱娥
关键词:黄褐斑
葛根素促进黑素细胞黑素合成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正常人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用噻唑蓝(MTr)法、NaOH裂解法观察葛根素对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作用,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葛根素对黑素细胞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酪氨酸酶(rI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40μmol/L浓度范围内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40μmol/L葛根素可显著促进黑素细胞的黑素合成(P〈0.05),并可显著增加MITF、TYR、TRP-1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40μmol/L葛根素使MITF、TYR、TRP-1的蛋白表达量分别比正常对照组增加8.69%,10.28%和10.58%(P〈O.05);并使MITF、TYR、TRP-1的mRNA表达量分别比正常对照组增加2.48倍,1.91倍和1.63倍(P〈0.05)。结论葛根素能增加MITF、TYR、TRP-1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促进黑素合成。
章玲玲许文许爱娥
关键词:白癜风黑素细胞葛根素细胞增殖一元酚单氧酶
黄褐斑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6年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疾病,多对称发生于面部曝光部位,不仅影响外观,对工作生活也带来一定困扰。黄褐斑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这也是治疗疗效欠佳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褐斑的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主要认为与基因遗传、紫外线照射、性激素水平变化、屏障功能破坏及局部炎症反应等有关。本文综述近几年关于黄褐斑发病机制的文章,以期促进对黄褐斑的认识及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黄骏许爱娥
关键词:黄褐斑
皮肤镜在疥疮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皮肤科临床中诊断、指导治疗疥疮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皮损的疑似疥疮患者206例,用皮肤镜随机检测3个皮损部位并诊断,观察经皮肤镜确诊为疥疮患者皮损的隧道形态、“褐色三角”并记录。选取皮肤镜方法检测到“褐色三角”形态的20例患者,在该处进行刮出物涂片法进行光学显微镜检查验证。随访统计确诊为疥螨患者接受杀虫、抗炎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1.0±28.3)岁。经皮肤镜检测,疥疮诊断率47.6%(98/206)。其中2~6岁患者检出率62.9%,7~24岁患者检出率64%,25~65岁患者检出率28.2%,>65岁患者检出率36.4%。确诊疥疮的98例患者共294处皮损,可见隧道的皮损共284处(96.6%),可见虫卵的皮损共22处(7.5%),可见“褐色三角”的皮损共276处(93.9%),提示需进行杀虫抗炎治疗。20例检查到虫体的患者挤刮物涂片镜检,证实为疥螨感染。随访发现98例确诊为疥螨患者接受杀虫、抗炎治疗1个月后均痊愈,治愈率为100%。结论皮肤镜成像技术对疥螨感染的诊断效率较高,隧道、“褐色三角”是确诊疥疮的特异性皮肤镜图像,皮肤镜有在体、无创、无痛苦、实时的诊断疥疮,并指导治疗。
胡文婷马阳阳许爱娥
关键词:疥疮皮肤镜隧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