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1ZA239)
-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何小川郭力吴国平兰永树胡纯兵更多>>
- 相关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时期转染基因对牵引区新骨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电穿孔介导的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能促进牵引区早期新生血管的形成和新骨形成。目的:观察不同时机转染基因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牵引区新骨生成的影响,探索基因导入的最佳转染时间,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全麻下行双侧下颌骨截骨及牵引器植入后,采用随机区组法分成4组,分别于造模后即刻、牵引开始时、牵引结束时在双侧牵引区注射2μg(0.1 g/L)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3组均予电穿孔刺激;单纯牵引组单纯牵引不行基因转染。各组于造模后3 d开始以0.8 mm/d、1次/d的速率进行牵引,连续牵引10 d;各组分别于固定期1,2,4,8周处死3只兔子,切取下颌牵引区新生组织行组织学检测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与结论:组织学检查和形态计量学分析发现,牵引期转染组与即刻转染组、固定期转染组、单纯牵引组比较间隙内有更多的新生血管、成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等成分,各时点新生骨量与新生骨小梁宽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表明在牵引开始时(牵引期)进行基因转染较其他时间转染促进新骨生成作用明显,能够获得最佳的促进新骨生成的效果,提示牵引期是下颌骨基因治疗的最佳时机。
- 胡纯兵吴国平刘希兰永树何小川郭力
- 关键词:骨组织构建电穿孔基因疗法牵引成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新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