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04026)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叶建仁吴小芹黄麟许剑涛朱丽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松材
  • 9篇松材线虫
  • 7篇线虫
  • 2篇致病力
  • 2篇松材线虫病
  • 2篇拟松材线虫
  • 2篇黑松
  • 1篇蛋白基因
  • 1篇蛋白质提取
  • 1篇低温冷冻
  • 1篇电泳
  • 1篇性状
  • 1篇性状评价
  • 1篇再生植株
  • 1篇真菌
  • 1篇真菌种类
  • 1篇植株
  • 1篇致病力测定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机构

  • 10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叶建仁
  • 5篇吴小芹
  • 4篇黄麟
  • 2篇朱丽华
  • 2篇付涵予
  • 2篇许剑涛
  • 1篇吉静
  • 1篇唐颖
  • 1篇何龙喜
  • 1篇任嘉红
  • 1篇俞禄珍
  • 1篇季锦衣
  • 1篇鲁国华
  • 1篇张林平
  • 1篇应晨希
  • 1篇张扬
  • 1篇秦莉
  • 1篇张文莉
  • 1篇李月阳

传媒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林业科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年份

  • 2篇2012
  • 8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家系建立及其致病力测定被引量:1
2011年
遗传背景相对一致、致病力稳定的植物线虫材料是开展其遗传学和致病机制研究的基础。对分别来自中国和日本的4个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1个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虫株采用两条幼虫配对在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基质上进行单异活体共培养的方法获得了若干个遗传背景相对一致线虫家系,家系成功率为13.3%~20%。线虫家系在盛有灰葡萄孢培养基质的、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上取食完全所需的时间为10~44天。对不同家系进行了致病力测定表明,家系间的致病力分化明显。综合考虑感病率、感病指数、接种松苗死亡历期等指标,其中松材线虫家系AN19#F1的致病力最强,而拟松材线虫虫株AN5#所建家系都没有表现致病力。
黄麟叶建仁吴小芹
关键词: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致病力测定
黑松组培再生植株的感病性及生长性状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比较了黑松组培苗和实生苗对松材线虫的感病性,同时对苗木的生长性状进行了系列观察。结果表明,在生长性状方面:组培苗早期生长缓慢,6个月后生长势优势明显,分蘖率高,但斜生现象严重,性状明显比实生苗成熟;2年生组培苗根系比实生苗粗壮,侧根发达。在抗病性方面:与实生苗相比,组培苗表现感病症状较早,感病率上升迅速,同时段内的感病指数高1~2级。另外,实生苗能够在低感病级别上维持较长时间,组培苗的感病性与代数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
唐颖吴小芹叶建仁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抗病性测定性状评价
安徽省马尾松树干内真菌种类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组织分离法,对安徽省9县(市)不同健康状态马尾松树干内真菌种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健康状态马尾松树干均存在大量真菌,笔者分离到长喙壳等24类可鉴定真菌以及一些待鉴定真菌,其中长喙壳和待鉴定菌Ⅰ为木块变色真菌。对不同健康状态马尾松树干内真菌相对检出率进行比较,死亡马尾松中最高,濒死马尾松次之,健康马尾松最低。健康马尾松树干中不存在变色菌,优势真菌为木霉和镰刀菌,濒死马尾松树干优势真菌为待鉴定菌Ⅰ和长喙壳,死亡马尾松树干优势真菌为木霉和待鉴定菌Ⅰ。
鲁国华叶建仁
关键词:真菌种类松材线虫马尾松
松材线虫近交系的培育被引量:6
2011年
松材线虫种群间及种群内存在高度的遗传多样性。为了增加其基因的纯合性,以强毒松材线虫虫株AMA3为原始种群,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培养20代的方式进行近交系培育,共获得来自3对不同亲本的80个近交系。以感病黑松为宿主比较AMA3原始种群及不同近交种群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连续近交未对松材线虫的致病力造成显著影响,来自3对亲本的F6,F10,F15及F20松材线虫种群依然保持强致病力。
朱丽华应晨希叶建仁
关键词:松材线虫全同胞近交致病力
松材线虫全蛋白的提取及其双向电泳体系优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一种适用于双向电泳体系的松材线虫全蛋白提取方法的建立及其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方法:以松材线虫为实验材料,比较2种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并对双向电泳中的IPG胶条长度、IPG胶条最适pH范围、上样量等3个方面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采用TCA-丙酮法提取的蛋白质浓度较高,达到2.18μg/μl。使用pH 5~8、24cm的IPG干胶条,上样量为120μg,经双向电泳分离可得到背景清晰、分辨率较高的2-DE图谱,能检测到2 000个左右清晰的蛋白点,含有相对丰富的蛋白信息量。结论:该实验所建立的松材线虫提取方法和优化体系可以为今后松材线虫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奠定技术基础。
付涵予任嘉红黄麟叶建仁
关键词:松材线虫蛋白质提取双向电泳
松材线虫低温冷冻保存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为满足大量松材线虫虫株长期保存的需要,对其低温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比较了不同种类及浓度冷冻保护剂对松材线虫在低温冷冻保存时的保护效果,以及冷冻线虫繁殖力与致病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使用15%甘油和4%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经-80℃保存1 d后,松材线虫存活率分别为(39.4±6.6)%和(37.5±21.8)%,且冻存10 d、1个月后均没有显著性下降。与未冷冻的线虫相比,冷冻线虫的繁殖力与致病力均未发生改变。
朱丽华季锦衣张文莉叶建仁
关键词:松材线虫冷冻保存甘油
激素和光照对抗松材线虫病赤松丛生芽离体保存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保存通过抗病性测定表明具优良抗性的抗松材线虫病赤松丛生芽,笔者研究了不同激素和光照处理对其离体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17℃条件下,暗培养不适合抗病赤松丛生芽的离体保存;而在培养基中仅添加1.0 mg/L ABA或添加0.2 mg/L 6-BA+(0.1~0.2)mg/LNAA的组合对丛生芽限制生长保存具有较好效果。二者均可使丛生芽离体保存后存活率高于94%且恢复生长后芽体增殖率为100%,植株生长健壮。
秦莉吴小芹
关键词:赤松松材线虫病激素光照离体保存
不同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NO和核酸酶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关系被引量:7
2012年
以黑松、马尾松和火炬松为研究对象,对其接种松材线虫后4,12,24,48,72,96和120h的NO和核酸酶的活性进行测定。3种松树接种松材线虫后,针叶内NO平均含量的积累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这种差异在12~48h尤为明显;48h后较其割伤处理(CK1)的增加幅度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同时3种松树接种后的核酸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单链核酸酶活性在4~48h为火炬松>马尾松>黑松,而火炬松双链核酸酶活性在4~96h时却一直低于马尾松和黑松,这表明不同松树体内单链或双链核酸酶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有关。且3种松树在接种松材线虫后,表现出症状的时间顺序为黑松最早,马尾松次之,火炬松最晚。这表明NO和核酸酶的变化与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的病程发展密切相关。
何龙喜吴小芹吉静俞禄珍
关键词:火炬松黑松松材线虫NO核酸酶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14-3-3蛋白基因全长cDNA克隆与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14-3-3蛋白基因进行全长cDNA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14-3-3蛋白EST序列BXC56(登录号为FG589472)、BMC120(登录号为FG589351),采用RACE技术获取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14-3-3蛋白的全长cDNA克隆Bx14-3-3a和Bm14-3-3a,并对克隆片段序列进行分析。[结果]Bx14-3-3a全长1 039 bp,包含一个75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含有251个氨基酸残基,包含2个14-3-3蛋白标签,编码蛋白分子量为61.43 kD,等电点为4.88。Bx14-3-3a基因组结构中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序列。Bm14-3-3a全长992 bp,有与Bx14-3-3a编码完全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序列比对结果表明,14-3-3在真核生物间高度保守,Bx14-3-3A和Bm14-3-3A蛋白在系统进化上与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的物种近缘关系较近,与植物线虫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系统发育关系上最为亲近。[结论]Bx14-3-3a和Bm14-3-3a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其调控因子对形态、致病力、繁殖力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黄麟许剑涛付涵予吴小芹叶建仁
关键词: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基因结构生物信息学分析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转化系统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以携带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抗性基因(hph)的pBHt1作为转化载体,根癌农杆菌AGL-1作为转化介体,实施转化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研究发现,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的最优转化体系为: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6个/mL,根癌农杆菌OD600为0.3,共培养时间48 h,共培养温度为25℃,诱导培养基中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200μmol/L,选择培养基添加250μg/mL潮霉素B、250μg/mL头孢噻肟钠。1×106个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分生孢子可以产生200~300个转化子,随机挑选10个转化子进行PCR检测,均能扩增出预期条带,且在不含潮霉素B的PDA培养基平板上转化子连续培养5代后,hph基因仍能稳定遗传,这表明T-DNA已经插入到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的基因组中。此次建立的异角状拟盘多毛孢菌的转化体系可为该病菌的功能基因研究和寄主与病原菌的互作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
张林平叶建仁李月阳黄麟许剑涛张扬
关键词:根癌农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