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505304)

作品数:17 被引量:159H指数:9
相关作者:高月王宇光梁乾德马增春谭洪玲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毒性
  • 6篇藜芦
  • 5篇十八反
  • 5篇细胞
  • 4篇蛋白
  • 4篇蛋白质
  • 4篇蛋白质组
  • 4篇中药
  • 4篇白质
  • 3篇药物
  • 3篇配伍
  • 3篇配伍禁忌
  • 3篇HEPG2细...
  • 2篇代谢酶
  • 2篇蛋白质组学
  • 2篇定量蛋白质组...
  • 2篇毒性研究
  • 2篇毒性作用
  • 2篇药物代谢
  • 2篇药物代谢酶

机构

  • 15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安徽省医学科...
  • 1篇北京蛋白质组...

作者

  • 13篇高月
  • 12篇王宇光
  • 9篇马增春
  • 9篇梁乾德
  • 8篇肖成荣
  • 8篇谭洪玲
  • 5篇汤响林
  • 4篇姜颖
  • 3篇孙爱华
  • 2篇刘苍龙
  • 2篇张伯礼
  • 2篇陆倍倍
  • 2篇杨亮
  • 1篇赵永红
  • 1篇贺福初
  • 1篇李树龙
  • 1篇刘新
  • 1篇钱小红
  • 1篇陆亚丽
  • 1篇张娴勰

传媒

  • 5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中草药
  • 2篇中国科学:生...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质谱学报
  • 1篇Acta P...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Scienc...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十八反中藜芦与人参配伍化学成分变化的UPLC/Q-TOFMS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利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中药十八反药对藜芦与人参配伍的合煎液与单煎后的合并液进行检测,经过MassLynx4.1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其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与人参配伍合煎后部分藜芦类甾体生物碱,如藜芦定碱、芥藜芦碱类、棋盘花胺类等的溶出增加,有可能致毒性增加;藜芦与人参配伍同时降低了人参皂苷类药效成分的含量,具有增毒减效的作用.
王宇光王超梁乾德马增春陆倍倍肖成荣谭洪玲高月
关键词:UPLCQ-TOFMSLC-MS藜芦
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中药十八反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今临床医家用药配伍禁忌的核心内容,几千年来指导和影响着中医临床安全用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中药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十八反"则是目前中药安全性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十八反"中药反与不反的客观界定及其科学本质的阐明,对完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丰富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细胞色素P450酶作为人体重要的Ⅰ相药物代谢酶系统,对药物代谢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影响。中药以合并用药为主且其中许多成分或许为P450酶的底物、诱导剂或抑制剂,因此有可能存在基于P450酶的中药相互作用。本课题组将现代药理学中药物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P450酶引入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对十八反中各组药物与药物代谢酶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揭示一类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中药相互作用模式,阐明中药配伍产生相反作用的分子机制和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科学内涵提供了实验依据。
王宇光马增春梁乾德刘明陆倍倍谭洪玲肖成荣高月张伯礼
关键词:十八反药物代谢酶P450酶配伍禁忌
基于UPLC/Q-TOF-MS不同比例人参配伍藜芦增毒的物质基础及动物毒性关联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通过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探索中药十八反中藜芦与人参药对不同配比时毒性变化趋势,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不同配比对应的毒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MassLynx4.1分析软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PLS-DA)分析生物碱类成分变化。固定藜芦用量时,藜芦与人参在不同配比情况下小鼠死亡率随人参剂量增大呈下降趋势,藜芦酰棋盘花胺、3-当归酰棋盘花胺、红介芬胺、计米亭碱、藜芦胺和3-藜芦酰基计明碱等生物碱含量在不同配比中的变化趋势与动物毒性变化一致。以上几种生物碱在藜芦与人参合用时可能是毒性效应的关键成分,能够反映配伍毒性的变化趋势。
杨亮王宇光梁乾德刘浩生马增春肖成荣谭洪玲汤响林张伯礼高月
关键词:藜芦人参急性毒性
藜芦人参配伍对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利用差异蛋白质组技术,探讨藜芦人参配伍对肝功能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雌雄各半,ig给予藜芦0.27 g·kg-1、藜芦0.09 g·kg-1+人参0.24 g·kg-1、藜芦0.27 g·kg-1+人参0.71 g·kg-1、藜芦0.81 g·kg-1+人参2.13 g·kg-1,每天1次,连续8周。收集血清及肝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的水平,并对肝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差异凝胶电泳技术(DIGE)分离大鼠肝组织总蛋白,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时间飞行串联质谱及数据库查询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只有藜芦0.81 g·kg-1+人参2.13 g·kg-1检测到GOT没有升高的趋势;而GPT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正常对照、藜芦0.27 g·kg-1、藜芦0.09 g·kg-1+人参0.24 g·kg-1及藜芦0.27 g·kg-1+人参0.71 g·kg-1组大鼠肝组织无明显病理变化;藜芦0.81 g·kg-1+人参2.13 g·kg-1有2例(8.7%)样本分别出现肝窦扩张淤血及淋巴细胞浸润的病理改变。藜芦人参合用前后大鼠肝组织差异蛋白质经DIGE进行分离后,成功获得了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经DeCyder6.5软件分析获得差异>1.5倍的蛋白质点共30个;质谱鉴定去冗余后得到4种差异蛋白质,其中二硫键异构酶A3前体和碳酸酐酶Ⅲ明显降低;谷氨酸脱氢酶1及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明显升高。结论藜芦0.81 g·kg-1和人参2.13 g·kg-1合用可能影响大鼠肝内与pH自稳、蛋白折叠及氨基酸代谢相关酶的表达。
孙爱华王宇光孟浩吕永壮高月姜颖
关键词:藜芦串联质谱法蛋白质组
基于均匀设计的藜芦与白芍配伍的毒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藜芦与白芍配伍后的毒性变化规律,为"十八反"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均匀设计结合动物急性毒性实验,以动物死亡率为观测指标进行急性毒性评价。结果:配伍后的毒性大小是由藜芦和白芍的比例、藜芦及白芍的用量综合所致,配伍后毒性以藜芦的毒性为主,死亡率随藜芦比例的增大呈现上升趋势,而随白芍用量的增加又下降。结论:基于本实验条件下,藜芦与白芍配伍后的毒性并未增加,此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张娴勰王宇光梁乾德马增春肖成荣谭洪玲高月
关键词:十八反均匀设计藜芦白芍配伍禁忌
附子对H9c2心肌细胞系线粒体的毒性作用机制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研究附子对H9c2心肌细胞的线粒体毒性作用与机制。方法附子水提取物6.25,12.5,25,50和100 g·L-1作用于H9c2细胞24 h,荧光染色和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附子水提取物6.25,12.5和25 g·L-1作用于H9c2细胞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ROS)生成的变化;使用相应的荧光探针,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Ca2+、线粒体内Ca2+以及线粒体内超氧化物水平的变化;萤火虫荧光素法检测细胞内ATP浓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gc-1α),Bcl-2和Bax m RNA的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Pgc-1α蛋白的表达。结果附子水提取物12.5~100 g·L-1作用于H9c2细胞,可显著抑制细胞活性(P〈0.05),IC50值为47.4669 g·L-1,95%的可信限32.5997~69.1145 g·L-1。附子水提取物25 g·L-1处理后,ROS的荧光强度由正常对照组的204±67升高到454±78(P〈0.05),线粒体超氧化物的荧光强度由5.4±1.8升高到26.8±8.5(P〈0.01),线粒体膜电位由1.7±0.5下降到0.8±0.4(P〈0.05),线粒体内Ca2+的荧光强度由38.0±4.3下降到9.2±1.6(P〈0.01),细胞内Ca2+的荧光强度由7.8±0.8升高到22.1±0.5(P〈0.05),细胞内ATP浓度由(10.6±0.4)μmol·g-1下降到(5.3±1.1)μmol·g-1蛋白(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附子水提取物25 g·L-1组Pgc-1α和Bcl-2的m RNA表达分别由正常对照组的1.00±0.10和1.00±0.10下降到0.09±0.06(P〈0.01)和0.43±0.06(P〈0.01),Bax m RNA表达由1.00±0.03升高到1.17±0.06(P〈0.05);Pgc-1α蛋白表达由正常对照组的0.906±0.034下降到0.541±0.003(P〈0.01)。结论附子对心肌细胞具有一定的线粒体毒性,其作用是多种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附子的心肌线粒体毒性可能是附子造成心肌毒性的原因。
赵佳伟何家乐马增春梁乾德王宇光谭洪玲肖成荣汤响林高月
关键词:附子线粒体毒性肌细胞
乙肝纤维化分级相关血浆蛋白标志物的定量蛋白质组筛选被引量:5
2011年
非创伤性肝纤维化检测对于评价肝炎进程、临床治疗以及药效评价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N末端标签的蛋白质组定量手段,从血浆中筛选肝纤维化分级相关的蛋白候选标志物.首先利用目前纤维化诊断黄金标准——肝穿病理检测,获得纤维化不同分级的合格样本血浆,并对肝纤维化各级间的血浆混合样本进行了蛋白质组定量比较分析,发现了72个与乙肝纤维化分级呈明显相关性的血浆蛋白,构成了一个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纤维化分级诊断的候选蛋白标志物库.用WB法进一步验证了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利用IPA在线分析后获得了4个生理代谢网络图,提示这些差异蛋白在肝纤维化进程中代表的不同功能影响.总之,利用N末端标签定量蛋白质组技术,全面定量挖掘了血浆中与乙肝纤维化分级相关的差异蛋白及变化规律,对于加深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肝脏纤维化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信息和参照.
李树龙刘新魏来王慧芬张继阳魏汉东钱小红姜颖贺福初
关键词:定量蛋白质组学肝脏纤维化标志物血浆乙型肝炎
藜芦与人参合用对HepG2细胞的增毒效应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在HepG2细胞水平上评价藜芦与人参合用增毒模型,探讨其增毒是否基于细胞色素P450的药物相互作用引起。方法通过细胞存活率、细胞形态学改变、乳酸脱氢酶释放率和细胞凋亡这些指标考察藜芦单用和藜芦人参合用24 h后对HepG2细胞的毒性;不同浓度的人参水提液作用于HepG2细胞24 h,采用qRT-PCR法检测人参对细胞色素P450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藜芦与人参合用的IC50(15.18±1.03)mg/ml与藜芦单用的IC50(21.46±1.10)mg/ml相比,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更明显;藜芦人参低、中、高剂量配伍组比相同剂量藜芦单用组(5、10、20 mg/ml)对细胞膜的破坏更严重;HE染色结果表明合用比藜芦单用更能引起晚凋和坏死。人参对CYP3A4、CYP1A1、CYP1A2、CYP2E1、CYP2B6 mRNA表达有调控作用。结论人参与藜芦合用增加了细胞的毒性,且人参作用后对其中一些参与藜芦定碱代谢的CYP亚型发生调控作用,因此可能存在基于药物代谢酶机制的相反作用。
陆亚丽孙爱华高月姜颖
关键词:HEPG2细胞十八反藜芦细胞色素P450
孕烷X受体对细胞色素P450 CYP3A基因表达的调控在中药配伍禁忌及中药毒性早期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5年
中药配伍禁忌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本质的具体体现,是中药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毒性早期预测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早期获得药物可能的毒性反应数据,建立一种简单、可靠地中药配伍禁忌和中药毒性早期预测方法,是当今毒理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孕烷X受体(PX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大量临床药物作为其配体或激活剂通过激活PXR而诱导细胞色素P450 CYP3A(CYP3A)基因表达。联合用药过程中,PXR的激活可能会增加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风险,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毒性。本文从PXR-CYP3A途径为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分子学机制,以及为中药配伍禁忌的研究和药物毒性早期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李晗王宇光高月
关键词:药物配伍禁忌细胞色素P450CYP3A孕烷X受体
蛋白质组技术在中药配伍药理学和毒理学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配伍用药是中药遣药组方、辨证施治的主要形式和应用特点。组方的宜忌多来自前人经验的总结,大多缺少相应的分子机制研究做配伍的理论支撑。作为规模化研究蛋白质的工具,蛋白质组技术可以从整体水平,较全面地呈现中药多种有效成分进入机体后发挥的多途径、多靶点调控过程,进而揭示中药配伍发挥宜忌作用的分子机制。本文对近年蛋白质组技术,包括双向电泳、荧光双向差异凝胶电泳技术和基于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在中药配伍宜忌和相应的药理毒理学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讨中药配伍宜忌原理,更好地实现中药现代化和实际临床用药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基础。
程汉兴孙爱华姜颖
关键词:中药配伍蛋白质组药理学毒理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