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1104FKCA115)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石正洪付娜娜袁薇陈丽霞武国德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4篇血性
  • 4篇缺血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病因
  • 3篇病因分型
  • 2篇预后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血管紧张素转...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易感性关系
  • 1篇预后分析
  • 1篇缺血性卒中

机构

  • 5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4篇付娜娜
  • 4篇石正洪
  • 2篇袁薇
  • 1篇李鑫
  • 1篇李鸣明
  • 1篇苏刚
  • 1篇张振昶
  • 1篇武国德
  • 1篇陈丽霞

传媒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分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4年
缺血性脑卒中准确的病因分型对指导临床治疗、基础研究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公布的病因分型方法已有十余种,主要包括:哈佛脑卒中登记〔1〕、洛桑脑卒中登记( LSR)〔2〕、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脑卒中研究院( NINCDS)脑卒中数据库〔3〕、急性脑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 TOAST)分型〔4〕、英国南伦敦改良TOAST分型〔5〕、美国SSS-TOAST分型〔6〕、韩国改良TOAST分型〔7〕、CCS-TOAST分型〔8〕、ASCO分型〔9〕及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 CISS)〔10〕。以上分型方法各有特点但仍未达到理想脑卒中分型标准。本文归纳并总结主要病因分型系统的特性和优缺点。
付娜娜石正洪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与临床短期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与临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49例,按照CISS分型标准分为五类。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状态,以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评价其临床短期预后。结果五种病因亚型中,穿支动脉疾病比例最高(40.2%);入院时NIHSS评分最低,为(4.71±1.58)分;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最高(50±13)%,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卒中、病因不确定卒中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源性卒中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最高,为(14.56±5.06)分;出院时神经功能好转率最低(25±7)%;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动脉疾病、病因不确定卒中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动脉疾病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类型,该亚型患者入院时病情最轻,临床短期预后最好;心源性卒中患者入院时病情最重,临床短期预后最差。
付娜娜袁薇石正洪
关键词:卒中预后
缺血性卒中ASCO病因分型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ASCO各亚型与各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7—11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49例,按照ASCO分型标准分为4个亚型,收集纳入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心房纤颤7项危险因素,分析以上因素在ASCO 1级各亚型中的分布差异。结果24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4种病因亚型中A1亚型(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95例次(32.6%),S1亚型(小血管性卒中)164例次(56.4%),C1亚型(心源性卒中)24例次(8.2%),O1亚型(其他病因卒中)8例次(2.8%);4种病因亚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88,P<0.0001),其中小血管性卒中所占比例高于其他3亚型(P<0.05)。各亚型患者性别及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及心房纤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发生有关(OR=1.88,P=0.0187);卒中史、高血压与小血管性卒中的发生有关(OR=2.81,P=0.0071;OR=2.19,P=0.0095);心房纤颤与心源性卒中的发生有关(OR=1 283.60,P<0.0001)。结论小血管性卒中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类型。卒中类型不同,与之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同。明确两者间的关系对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付娜娜石正洪
关键词: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各TOAST亚型的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方法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病因分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NIHSS)对所有患者入院当天、3 d、7 d、14 d、出院当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治疗期间筛查并记录各亚型患者的危险因素。对比分析各亚型患者治疗期间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各TOAST亚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TOAST分型情况:心源性脑栓塞(CE)40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47例;小动脉卒中(SAA)143例;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OE)5例;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65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高血脂(P<0.05);与小动脉卒中(SAA)相关的危险因素仅为高血压(P<0.05)。心源性栓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恢复较慢,预后最差;小动脉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最轻,恢复最快,预后最好;其他类型卒中介于两者之间。结论 TOAST作为一种病因分型方法可以有效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估计及危险因素预防提供帮助。
袁薇付娜娜石正洪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预后
AC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式,选取166例脑卒中患者与120名正常健康人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直接测序法对其ACE基因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PCR分型结果显示,病例组中ACE基因I/D分型中,D/D型、I/D型与I/I型频率分别为71.1%、24.7%与4.2%;而对照组D/D型、I/D型与I/I型频率分别为50.8%、41.7%与7.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型基因携带者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I/D型与I/I型基因携带者的2.38倍(95%CI=1.463~3.872)和2.79倍(95%CI=1.914~4.167)。结论 携带D/D型基因的人群患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明显高于携带I等位基因的人群。
张振昶陈丽霞武国德李鸣明苏刚李鑫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基因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