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08038)

作品数:14 被引量:165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宇峰陈慧梅王进勇孟庆林赵荣义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悉尼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热适应
  • 9篇湿热地区
  • 9篇热舒适
  • 6篇建筑
  • 4篇湿热
  • 4篇空调
  • 4篇建筑环境
  • 3篇通风
  • 3篇自然通风
  • 3篇分体空调
  • 2篇热感觉
  • 2篇热环境
  • 2篇自然通风建筑
  • 2篇现场测试
  • 1篇当前环境
  • 1篇调查问卷
  • 1篇冬暖地区
  • 1篇住宅
  • 1篇问卷
  • 1篇夏季

机构

  • 15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悉尼大学

作者

  • 15篇张宇峰
  • 8篇陈慧梅
  • 8篇孟庆林
  • 8篇王进勇
  • 2篇赵荣义
  • 1篇翟永超
  • 1篇杜晓寒
  • 1篇陈东

传媒

  • 12篇暖通空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2010年建...

年份

  • 5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湿热地区人群基础热舒适反应研究(2):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基于我国湿热地区人群的气候室实验结果,从心理热反应、生理热反应和生理-心理关系等多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对比与分析,发现现行国际标准不适用于我国湿热地区,生理热习服和心理热适应是其重要原因。考虑热习服和热适应的影响作用,建立我国湿热地区人群的生理热调节模型与心理-生理模型,是掌握其基础热舒适反应规律、合理制定热环境标准的重要途径。
张宇峰陈慧梅王进勇孟庆林
关键词:热舒适湿热地区热适应
我国湿热地区人群基础热舒适反应研究(4):分体空调建筑人群的实验结果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气候室实验与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湿热地区分体空调建筑人群进行了冬夏两季的气候室实验,针对当前环境、热经历、气候和季节4个适应要素展开了一系列对比分析,得到湿热地区人群的热适应特征为:季节和气候性适应体现在生理热反应上,前者表现为夏季与冬季相比心率下降,出汗量增多,皮肤温度下降,后者表现为与温带气候相比,湿热气候人群的出汗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环境控制度和热经历对心理热反应产生影响,较高控制度环境与较低控制度环境相比,较凉经历与较热经历相比,热感觉随环境的变化更敏感,可接受的热感觉范围更宽。
张宇峰陈慧梅王进勇孟庆林
关键词:湿热地区热适应当前环境
建筑环境人体热适应研究思路评介被引量:5
2011年
概述了近40年建筑环境人体热适应的几种研究思路,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主导研究思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研究作出了展望。
张宇峰
关键词:热适应方法论
我国湿热地区自然通风建筑夏季热舒适研究——以广州为例被引量:61
2010年
2008年夏季对广州某高校学生在自然通风建筑中进行了501人次的热舒适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热感觉、热舒适度、热可接受度及潮湿感,并对相应的室内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风速等热环境参数进行了测试记录。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自然通风建筑的夏季室内温湿度均高于ASHRAE标准的舒适区域,但人们对该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湿热地区自然通风建筑的热中性温度为28.1℃(ET*=29.3℃),可接受的热环境温度的上限为29.7℃(ET*=30.9℃),相对湿度上限为78%。
陈慧梅张宇峰王进勇孟庆林
关键词:湿热地区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热感觉现场测试
建筑环境热适应文献综述被引量:15
2011年
给出了以建筑环境热适应为题的详尽文献综述成果。热舒适研究的适应观点认为,人们在真实环境中的热感觉受其以往热经历和文化与技术行为的综合影响。适应模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人不再是给定热环境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通过多重反馈循环与人-环境系统交互作用的主动参与者。热适应可分为三种不同的过程——行为调节、生理习服和心理适应或期望。气候室和现场的证据均表明,较慢的习服过程与较为适中的建筑环境中发生的热适应关系不大,而行为调节和期望的影响则大得多。现场证据调查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发现是空调建筑和自然通风建筑中热舒适反应存在差别,这可能是由人们以往在建筑中的热经历和不同的感知控制度共同导致的。
Gail S.BragerRichard J.de Dear翟永超张宇峰陈慧梅
关键词:自然通风
我国湿热地区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与热适应现场研究被引量:38
2011年
在2008—2009年为期1年的广州某高校自然通风建筑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23周共计921人次的调研数据在热环境、人体热反应及适应行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我国湿热地区典型自然通风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全年变化特征,获取了热感觉与标准有效温度的确定关系,验证了修正的PMV模型的适用性,分析得到我国湿热地区自然通风建筑的期望因子为0.8,同时获得了调整服装、开窗与使用风扇等适应行为的变化规律。
张宇峰王进勇陈慧梅
关键词:自然通风建筑湿热地区热舒适热适应
建筑环境人体热适应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为应对石油危机在国际上兴起了建筑环境人体热适应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对能源消耗和气候变化的日益关注,人体热适应研究又重获生机。本文综述了建筑环境人体热适应的研究现状,分析讨论了现有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的...
张宇峰王进勇陈慧梅孟庆林赵荣义
关键词:热适应
新的热适应研究理论模型与方法及其在湿热地区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现有热适应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热适应研究理论模型与方法,并在我国湿热地区应用,验证了新的理论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初步揭示了受试人群的热适应特征。
张宇峰王进勇陈慧梅孟庆林赵荣义
关键词:热适应
我国湿热地区人群基础热舒适反应研究(3):冬夏对比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沿用经典热舒适研究方法,对我国湿热地区自然通风环境受试者分别进行夏季和冬季气候室实验,并对其心理反应与生理反应作冬夏季对比,得到其热反应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为:与夏季相比,冬季的热感觉保持不变,但热舒适度与可接受度在低温环境显著降低,而在高温环境显著升高;心率显著增加,皮肤温度有所升高,在高温环境下的皮肤湿润度有所降低。季节性变化特征为湿热地区人群心理适应与生理习服提供了重要证据。
张宇峰王进勇陈慧梅
关键词:热适应湿热地区
广州住宅中的人体热适应与空调使用特征——以某高校教师住宅为例被引量:6
2014年
对广州某高校教师住宅开展为期一年的热舒适调研,期间对室内热环境进行现场测试,同时调查受访者的热反应。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得到广州教师住宅室内热环境全年变化情况、住户热湿感受、服装调整及使用分体空调的行为特点,并与以往的教学类建筑研究结果相对比,提取异同,总结出广州分体空调建筑的热环境特征。
洪霄伟杜晓寒陈东张宇峰
关键词:住宅热舒适现场测试调查问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