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03090)

作品数:8 被引量:171H指数:7
相关作者:林剑艺崔胜辉周健赵胜男李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赤峰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能源
  • 3篇能源消费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物
  • 2篇城市
  • 2篇大气污染
  • 2篇大气污染物
  • 1篇生命周期评价
  • 1篇水处理
  • 1篇碳排放
  • 1篇碳排放强度
  • 1篇能源发展
  • 1篇能源发展战略
  • 1篇能源活动
  • 1篇能源利用
  • 1篇能值
  • 1篇能值分析
  • 1篇足迹
  • 1篇温室气体
  • 1篇污染物排放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城...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赤峰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8篇崔胜辉
  • 8篇林剑艺
  • 4篇周健
  • 3篇李飞
  • 3篇赵胜男
  • 2篇于洋
  • 2篇张雅京
  • 1篇杨喜爱
  • 1篇刘勇
  • 1篇刘源
  • 1篇徐礼来
  • 1篇孟凡鑫
  • 1篇李向阳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城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以厦门市为例被引量:24
2012年
城市废弃物处理是城市人为活动产生温室气体的来源之一.参考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推荐的方法建立了厦门市废弃物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模型,对厦门市2005~2010年废弃物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了估算,包括固体废弃物填埋、焚烧以及污水处理等过程.结果表明,2005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折合二氧化碳当量(CO2e)为406.3 kt,2010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以CO2e计)达到704.6 kt,随着废水处理工艺的提高和城市生活垃圾量的迅速增长,主要排放源由废水处理转变为固体废弃物填埋.2005年填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固体废弃物处理排放量的90%左右,2010年所占比例下降到75%.厦门市废水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2007年最高,以CO2e计达到325.5 kt,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从2005~2010年一直是厦门市CH4排放量最高的产业,占工业废水处理CH4排放总量的55%以上.
于洋崔胜辉林剑艺李飞
关键词:污水处理温室气体
基于LEAP模型的厦门交通能耗及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被引量:28
2011年
交通部门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比例较大,增长迅速,因此研究交通部门的节能减排措施显得尤为迫切。文章以厦门市城市交通部门为例,基于LEAP模型构建Xiamen-2008Tra交通模型,研究从基准年2008年到2030年的能源消费量以及CO2、SO2、NOx和PM10的排放量,评估各种节能减排措施的效果。模型设定了基准情景和最佳情景,前者作为参考情景假设政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抑制交通部门能源增长,后者作为最乐观情景包括私家车控制、燃料经济性调整、新能源车推广、燃料税和生物燃料推广五个节能减排子情景。研究结果表明:2030年最佳情景要比基准情景节能36.08%,CO2、SO2、NOx和PM10的排放量分别减少40.46%、47.06%、32.07%和44.91%;在各种节能减排措施中,私家车控制措施节能减排效果最好。
周健崔胜辉林剑艺李飞
关键词:城市交通能源消费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
厦门市能源消费对环境及公共健康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由能源消费排放的多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公共健康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以厦门市为研究案例,应用LEAP模型、剂量效应(Doseeffective)和暴露-响应(Exposure-response)原理构建能源-环境-公共健康模型,计算厦门市不同情景下主要大气污染物PM10和SO2排放量和由这两种污染物引发的公共健康经济损失,最后分析了公共健康损失同其驱动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引起的PM10和SO2排放及公共健康损失仍会持续增加,不过通过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来抑制污染物排放及公共健康经济损失并不可取.只有积极实施各种节能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才能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费引起的污染物排放和公共健康损失.
周健崔胜辉林剑艺李飞
关键词:能源消费大气污染物公共健康
基于SWOT法和层次分析法的能源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23
2011年
针对能源发展战略分析中缺少定量分析的不足,将SWOT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框架,分析影响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并计算各因素权重,在此基础上确定能源发展战略,并以厦门市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众多因素中,单位GDP能耗低、能源资源稀缺、能源进口关税不断下调、能源消费不断增长等是影响厦门市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各自的权重值分别为0.141 0,0.145 1,0.046 9和0.353 3;厦门市应采取努力克服劣势、积极应对挑战保守型能源发展战略,即为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应把节能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调整能源消费结构。SWOT法与层次分析法的有机结合可为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尝试,也能为能源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赵胜男崔胜辉林剑艺周健张雅京
关键词:SWOT法层次分析法能源发展战略
能源活动CO2排放不同核算方法比较和减排策略选择被引量:7
2012年
能源活动CO2排放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最重要部分,这部分CO2排放量的核算是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减排方案制定的关键和基础。采用直接法、电热终端法和隐含终端法核算了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对不同核算法的CO2排放部门分布、部门排放强度进行了比较,明确不同核算方法的差异和适用范围。采用电热终端法的核算结果定量分析了各产业部门和工业行业的经济增长和排放强度变化对中国能源活动CO2排放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2009年隐含终端CO2排放量为65.6亿t,略高于直接和电热终端CO2排放量62.2亿t。3种核算方法的CO2排放部门分布和排放强度有明显的差异:电、热力生产与供应业的直接排放占比为45.2%,而电热终端CO2排放仅占4.5%;制造业的直接法、电热终端法和隐含终端法核算的CO2排放占比分别为35.3%、61.1%和65.5%,是终端能源消费CO2排放最主要的部门;制造业、电热力生产与供应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电热终端CO2排放强度分别为2.166、1.72和1.622 t CO2/万元GDP,是排放强度较高的部门。在产业部门中,制造业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5个行业以9.8%的经济增长贡献,排放了52.4%的CO2,是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和工程减排的重点;服务业以7.2%的CO2排放,贡献了38.4%的经济增长,应作为中国低碳经济优先发展的产业。
杨喜爱崔胜辉林剑艺徐礼来
关键词:能源消费CO2排放减排策略
城市建筑代谢研究方法及其展望被引量:7
2011年
建筑代谢是当前城市代谢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热点问题,其研究着重关注建筑系统中物质能量流动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压力及其有害影响。本文在阐明城市建筑代谢内涵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建筑代谢研究方法的进展情况,分析了目前城市建筑代谢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特点,指出了城市建筑代谢研究方法在未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开发跨城市边界的代谢研究方法;注重建筑代谢中非物质性代谢流研究;制定适合乡土建筑地域特点的代谢研究方法;综合物质量和价值量的建筑代谢研究,全面认识和评价建筑的可持续性。
崔胜辉张雅京周健林剑艺刘勇
关键词:物质流生命周期评价能值分析[火用]分析
城市能源利用碳足迹分析--以厦门市为例被引量:31
2012年
城市能源利用碳足迹分析综合考虑直接与间接碳排放,对于深度分析碳排放的本质过程、制定科学全面的碳减排计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厦门市为研究案例,应用碳足迹的混合分析方法,对厦门市2009年能源利用碳足迹进行了分析,除了包括传统研究中的城市能源终端利用产生的直接碳排放,还计算了跨界交通和城市主要消耗物质的内含能引起的间接碳排放。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边界内的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能源消耗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即层次1和层次2)只占到总碳足迹的64%,而一直被忽略的跨界交通和城市主要消耗物质的内含能引起的间接碳排放(层次3)占到36%;(2)在直接碳排放中,工业部门的碳排放贡献率最大,占到直接碳排放的55%,其中化工行业带来的碳排放占到工业部门的25%;(3)在间接碳排放中,跨界交通引起的碳排放占间接碳排放的27%,其中长途道路运输贡献率最大,占跨界交通碳排放的38%;主要材料内含能碳排放占间接碳排的73%,其中燃料的内含能碳排放占总内含能的份额最大,达51%。;(4)从人均碳足迹角度比较,厦门市人均碳足迹和丹佛市的人均直接碳排(层次1+层次2)分别为5.74 t CO2e/人、18.9 t CO2e/人,包含3个层次的人均碳足迹分别为9.01 tCO2e/人、25.3 t CO2e/人,其中跨界交通引起的碳排放均占总碳足迹的10%左右,主要材料的内含能引起的碳排放分别占到总碳足迹的26%、15%;通过国内外典型城市不同层次碳足迹比较可见厦门还是相对低碳的,但有个显著的特点是主要消耗物质的内含碳排放比例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城市消耗更多的基础材料,进一步证明了传统核算中忽略的第3层次碳排放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
林剑艺孟凡鑫崔胜辉于洋赵胜男
关键词:能源利用碳足迹
基于LMDI分解的厦门市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6
2014年
研究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基于厦门市2005—2010年各部门终端消费数据对碳排放强度指标进行因素分解,并将传统分析仅注重产业部门的能源碳排放,拓展到全面考虑产业部门和家庭消费的能源活动和非能源活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厦门市碳排放强度下降17.29%,其中产业部门能源强度对总碳排放强度变化影响最大(贡献63.07%),家庭消费能源强度是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抑制因素(-45.46%)。从影响效应角度看,经济效率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贡献最大,碳排系数减排贡献最小;从部门减排贡献角度看,第二产业贡献最大,家庭消费贡献最小。总体而言,厦门市未来碳减排重点部门在第二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有较大减排潜力。
刘源李向阳林剑艺崔胜辉赵胜男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LMD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