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03092)

作品数:9 被引量:167H指数:7
相关作者:王效科逯非张国陈舜欧阳志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温室气体
  • 4篇土壤
  • 4篇气体排放
  • 4篇温室气体排放
  • 2篇氮肥
  • 2篇有机碳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土壤有机碳和...
  • 2篇全氮
  • 2篇净排放
  • 1篇氮含量
  • 1篇氮磷钾
  • 1篇氮磷钾肥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含量
  • 1篇有机碳密度
  • 1篇增温
  • 1篇杀虫
  • 1篇杀虫剂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济南市环境研...

作者

  • 8篇王效科
  • 5篇逯非
  • 3篇张国
  • 2篇王淑芳
  • 2篇欧阳志云
  • 2篇陈舜
  • 1篇侯培强
  • 1篇周小平
  • 1篇刘文兆
  • 1篇张红星
  • 1篇任玉芬
  • 1篇庞军柱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Journa...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sensitivities of soil CO_2 efflux before and after tillage in a wheat field of Loess Plateau,China被引量:7
2011年
As a conventional farming practice,tillage has las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Loess Plateau,China.Although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tillage is a prominent culprit to soil carbon loss in croplands,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s of tillage on the responses of soil CO2 efflux(SCE) to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Using a multi-channel automated CO2 efflux chamber system,we measured SCE in situ continuously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ventional tillage in a rain fed wheat field of Loess Plateau,China.The changes in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sensitivities of SCE,denoted by the Q10 value and linear regression slope respectively,were compared in the same range of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before and after the tilla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after the tillage,SCE increased by 1.2-2.2 times;the soil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increased by 36.1%-37.5%;and the soil moisture sensitivity increased by 140%-166%.Thus,the tillage-induced increase in SCE might partially be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s in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sensitivity of SCE.
Hongxing ZhangXiaoke WangZongwei FengJunzhu PangFei LuZhiyun OuyangHua ZhengWenzhao LiuDafeng Hui
关键词:耕作方法土壤CO2
Meta分析生物质炭对中国主粮作物痕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该文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生物质炭输入对中国主粮作物痕量温室气体的影响,研究可为农田痕量温室气体减排提供有效的途径。结果表明相对于不施加生物质炭,生物质炭输入对甲烷吸收/排放并无显著影响,而甲烷排放在不同耕作和施氮情况下发生显著变化。旋耕和不施氮情况下施加生物质炭分别显著提高稻田甲烷排放达30%和46%,而在翻耕和施氮的情况下施加生物质炭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达9%和10%。生物质炭输入分别可显著减少主粮作物氧化亚氮、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reenhouse gas intensity,GHGI)达41%、18%及2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作类型、生物质炭施用量及生物质炭类型均可显著影响农田氧化亚氮、GWP和GWPI。合理的管理主粮作物生物质输入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贡献,建议生物质炭与施氮和翻耕2种农作措施相结合,施加小于10 t/hm^2及碳氮比(C/N)低于80的生物质炭,以利于主粮作物综合温室效应的减排。
赵红孙滨峰逯非王效科张国王海勇张利钧张梦汝
关键词:温室气体生物质炭META分析
两种施肥情景对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成本的影响——以山东滕州和兖州为例
2014年
本研究对山东滕州和兖州的施肥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借鉴农田管理措施的固碳速率和温室气体(GHG)排放的计算方法,根据农业部的施肥建议设定不同推荐情景,估算施肥现状和推荐情景对GHG净排放和经济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都采用推荐用肥能明显减少GHG排放和经济成本,特别是玉米采用基追结合,滕州和兖州的排放分别减少300 kgCe/(hm2·a),成本减少2 700元/hm2,化肥碳效率增加超过30%。总之,农业部施肥建议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价值。
张国逯非王效科
关键词:氮肥净排放
中国氮磷钾肥制造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估算被引量:94
2015年
通过收集、整合国内相关数据,推算了符合中国目前情况的各种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制造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从原料到工厂大门)。结果显示,我国平均水平的氮肥制造碳排放系数为:合成氨(液氨)1.672 t CE/t N,尿素2.041 t CE/t N,碳铵1.928 t CE/t N,硝酸铵4.202 t CE/t N,氯化铵2.220 t CE/t N,氮肥综合系数为2.116 t CE/t N。我国一般水平的磷肥制造碳排放系数为:重钙0.467 t CE/t P2O5,磷酸二铵1.109 t CE/t P2O5,磷酸一铵0.740 t CE/t P2O5,普钙0.195 t CE/t P2O5,钙镁磷肥2.105 t CE/t P2O5,磷肥综合系数为0.636 t CE/t P2O5。我国先进水平的钾肥制造碳排放系数为:氯化钾0.168 t CE/t K2O,硫酸钾0.409 t CE/t K2O(其中罗钾法硫酸钾0.443 t CE/t K2O、曼海姆法硫酸钾0.375 t CE/t K2O),钾肥综合系数为0.180 t CE/t K2O。我国大部分氮磷钾肥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普遍为欧美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因此利用国外系数来估算我国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严重低估化肥施用的影响。
陈舜逯非王效科
关键词:氮肥磷肥钾肥
中国主要农作物种植农药施用温室气体排放估算被引量:10
2016年
过去30年来我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并未产生太大变化,但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次数却不断增加。根据6种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收集了相应的农药用量及其制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数据,估算了中国主要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因对病虫害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现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和棉花的每公顷病虫害防治时使用农药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是9.19(1.86—23.24)、20.54(2.03—50.95)、10.38(3.45—19.32)、5.91(2.15—18.34)、10.84(8.10—13.62)、19.51(5.11—49.01)kg CE hm^(-2)a^(-1),即水稻和棉花最高;但论单产农药温室气体排放量,则油菜和棉花远高于其余4种粮食作物。每年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和棉花的病虫害防治使用农药所产生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是220.8(44.7—558.4)、606.7(60.0—1505.1)、336.4(112.0—606.3)、30.9(11.2—96.0)、79.5(59.4—99.8)、96.4(25.2—242.2)Gg CE,总计1.37(0.31—3.13)Tg CE。将以上6种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情况外推到全国农作物,则我国一年因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13(0.48—4.85)Tg CE。另外由于缺乏草害面次数据而没有包括除草剂本分,所以以上数字仍是低估。病虫害防治由于作物本身、防治对象、防治方法以及药剂用量的固有差异,导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结果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基于自下而上农户调查的估算方法无法克服这些问题,更精确的估算需要自上而下的企业级调查数据。
陈舜逯非王效科
关键词:农作物杀虫剂杀菌剂温室气体排放
保护性耕作对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成本的影响——以山东滕州和兖州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措施是秸秆还田和少免耕。本研究调查了山东省滕州和兖州保护性耕作的推广现状,估算了不同保耕形式对温室气体净减排和经济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耕地方式关系密切,在增加玉米秸秆还田量时,农户会选择增加耕地次数和强度;在玉米秸秆全部焚烧和采取传统耕地条件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为318 kgC/(hm2·a),而在全部还田结合免耕条件下,可以吸收和固定1 459 kgCe/(hm2·a),表明此时的农田是温室气体的吸收汇,而且此时成本较全部还田+传统耕地的成本下降了32%,为1 050 CNY/(hm2·a)。这些结果表明,全部还田+免耕是一项经济且环境友好的保护性耕作方式。
张国逯非王效科
关键词:秸秆还田免耕固碳净排放
黄土高原小麦田土壤呼吸季节和年际变化被引量:11
2013年
采用自行开发的全自动多通道通量箱法对黄土高原小麦田土壤呼吸变化特征进行了连年原位监测,在此基础上,采用斜率同质性模型(homogeneity-of-slop model,HOS模型)对农田土壤呼吸季节和年际变化的成因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土壤呼吸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单峰变化趋势,在12:00左右达最大值。季节尺度上,土壤呼吸冬季较低,春季上升,7月下旬达最大值,之后下降,土壤呼吸季节变化主要受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土壤呼吸年际间变化较大,其变化幅度为815.72—980.12 g C·m-2·a-1。土壤温度是引起土壤呼吸年际变化最重要的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均与土壤呼吸呈显著的正相关,可以用R soil=1.761+0.119T soil-1.30SWC,(R2=0.48,P<0.0001)来描述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关系。降水量与土壤呼吸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用HOS模型对土壤呼吸年际变化的成因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功能变化(FC)、环境因子季节变化、环境因子年际变化以及随机误差分别可以解释年际变化的10.6%、58.4%、4.5%和26.5%,功能变化对土壤呼吸年际变化的影响要大于土壤温度年际变化的影响。因此,在土壤呼吸的预测中,不能仅仅依靠环境因子的变化来预测土壤呼吸的变化,还必须考虑到功能变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周小平王效科张红星庞军柱任玉芬侯培强刘文兆
关键词:土壤呼吸年际变化农田
环境因素对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影响的通径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土壤是全球重要的碳库和氮库,在全球碳氮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和北京市最重要的地表水水源地,其上游流域山地广布,地形复杂,气候变化明显,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多样,影响土壤碳氮库的环境因素具有较强的变异性。为揭示环境因素对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全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的作用效应,采用野外采样、实验室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气候(温度和降水)、地形(海拔和坡度)、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容重、含水量、pH值和粘粒含量)等环境因素对流域SOC和T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土壤容重、含水量、pH值和粘粒含量对SOC含量的影响显著(P<0.001),其中各因子的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土壤含水量(0.439)>土壤容重(-0.324)>pH值(-0.238)>温度(-0.209)>土壤粘粒含量(0.092),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土壤容重(-0.425)>土壤粘粒含量(0.305)>土壤含水量(0.287)>pH值(-0.179)>温度(-0.043),因此,土壤含水量、pH值和温度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SOC含量,而土壤容重和粘粒含量则主要通过其它因子的作用间接影响SOC含量。海拔、土壤容重、含水量、pH值和粘粒含量对TN含量的影响显著(P<0.001),其中各因子的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土壤含水量(0.456)>海拔(0.234)>土壤容重(-0.228)>pH值(-0.190)>土壤粘粒含量(0.094),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土壤容重(-0.484)>土壤粘粒含量(0.301)>海拔(0.247)>土壤含水量(0.257)>pH值(-0.202),因此,土壤含水量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TN含量,而土壤容重和粘粒含量主要通过土壤含水量的作用间接影响TN含量,海拔和土壤pH值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相当。气候、地形、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能够联合解释SOC和TN含量变异性的75.0%和71.2%,但其它影响因子的剩余通径系数仍较大,分别为0.50和0.54,说明还有未�
王淑芳王效科欧阳志云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含量环境因素通径分析
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为揭示影响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全氮(total nitrogen,TN)密度的主要因子,采用野外采样、实验室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气候(温度和降水)、地形(海拔和坡度)、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容重、含水量、pH值和黏粒含量)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对SOC和TN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森林、草地、农田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0~20 cm)SOC密度分别为4.77、6.79和2.90 kg.m-2,TN密度分别为0.41、0.69和0.30kg.m-2,3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SOC和TN密度差异显著(P<0.05);土壤含水量、土地利用方式、坡度、土壤pH值和黏粒含量是影响SOC密度的主要因子,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黏粒含量和含水量则是影响TN密度的主要因子;气候、地形、土壤理化性质等区域环境因子共同解释了SOC和TN密度变异性的63.6%和53.4%,而环境因子和土地利用方式对SOC和TN密度变异性的综合解释程度分别为67.6%和57.8%.土地利用对SOC和TN密度变异性的贡献相对于环境因子而言较小,因此,建立高空间分辨率的区域环境因子数据库将是精确估算区域土壤碳氮贮量的关键环节.
王淑芳王效科欧阳志云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密度环境因子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