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4AA214080)

作品数:5 被引量:68H指数:3
相关作者:董志扬王加启毛爱军杨瑞红罗淑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微生物
  • 4篇瘤胃
  • 3篇奶牛
  • 2篇牛瘤胃
  • 2篇染色体
  • 2篇人工染色体
  • 2篇细菌人工染色...
  • 2篇细菌人工染色...
  • 2篇瘤胃微生物
  • 2篇奶牛瘤胃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组
  • 2篇基因组BAC...
  • 1篇蛋白折叠
  • 1篇微生物多样性
  • 1篇微生物总DN...
  • 1篇胃液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发育分析
  • 1篇细菌多样性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5篇董志扬
  • 3篇王加启
  • 2篇朱雅新
  • 2篇毛爱军
  • 2篇罗淑萍
  • 2篇黄力
  • 2篇杨瑞红
  • 1篇东秀珠
  • 1篇褚鑫
  • 1篇何永志
  • 1篇王丽
  • 1篇马润林
  • 1篇王远亮

传媒

  • 3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荷斯坦奶牛瘤胃微生物元基因组BAC文库的构建与分析被引量:28
2007年
采用未培养技术和脉冲场电泳技术直接从瘤胃微生物提取到大小在2Mb左右混合微生物DNA,经HindⅢ不完全酶切获得50~100kbDNA片段,将其连接在pCC1BAC载体上,转化E.coliEPI300,得到瘤胃微生物BAC文库,经对文库的鉴定分析,该文库的平均插入片段54.5kb,空载体率小于2%,库容837Mb,共保存15360个克隆。通过对该文库进行部分酶活性筛选,获得具有淀粉酶活性的克隆16个;纤维素酶活性的克隆26个,而且能降解纤维素的克隆中25个呈现多酶活性。这些结果表明该文库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朱雅新王加启马润林黄力董志扬毛爱军罗淑萍
关键词:瘤胃微生物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
奶牛瘤胃胃液微生物总DNA的提取和纯化被引量:17
2005年
本研究建立了从奶牛瘤胃液中提取混合微生物总DNA的方法,对现有的方法进行改进使其适合于瘤胃混合微生物总DNA的提取。粗提后的瘤胃DNA可以直接扩增出16SrDNA。提取效率为每毫升瘤胃液的DNA提取量为0.1~0.3μg。通过SiO2回收进行纯化,纯化回收率达到34%~50%;用cleanup试剂盒纯化,纯化率可达到85%以上。经过纯化后的DNA可进行其它的分子生物学操作。
杨瑞红王加启罗淑萍董志扬
关键词:DNA提取纯化
瘤胃元基因组BAC文库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前,传统的分离培养技术在瘤胃微生物的研究中仍存在一些无法逾越的障碍。元基因组文库(metagenomic libraries)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为探讨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以及复杂的微生物间关系创立了一个新的平台。将该技术应用于瘤胃微生物研究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元基因组文库技术在瘤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同时介绍了初步应用BAC文库研究瘤胃微生物工作的一些进展。
朱雅新东秀珠黄力董志扬
关键词:瘤胃微生物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
采用未培养技术对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被引量:29
2005年
采用未培养(Culture independent)技术直接从荷斯坦奶牛瘤胃液中提取瘤胃细菌微生物混合DNA(也叫元基因组DNA),利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27F与1492R,扩增瘤胃混合微生物的16SrDNA,根据16SrDNA序列对瘤胃细菌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通过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有多于一半以上的序列与可培养的菌株的同源性小于90%,属于不可培养的菌株。选用45条测得序列与已知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分属于两大类LGCGPB(the lowG+CGram positivebac teria)和CFB(Cytophaga_Flexibacter $CBacteroides group),剩下的克隆尚难确定其分类地位,可能是代表新属和种的序列,这些序列已向GenBank提交并得到序列号(AY986777_AY986791)。
王远亮杨瑞红毛爱军王加启董志扬
关键词: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
硫矿硫化叶菌P2分子伴侣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性质
2008年
【目的】研究重组表达的硫矿硫化叶菌P2分子伴侣β亚基体外同源聚合体的结构和生化功能。【方法】利用PCR技术从硫矿硫化叶菌P2的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分子伴侣β亚基的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1a(+)上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了表达。对纯化后的β亚基单体进行体外聚合,利用透射电镜观察β分子伴侣的结构,并对其促蛋白折叠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硫矿硫化叶菌P2分子伴侣β亚基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中实现了高效表达,纯化后的分子伴侣β亚基单体在ATP和Mg2+存在的条件下可自组装形成分子伴侣聚合体。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该β分子伴侣具有Ⅱ型分子伴侣典型的双层面包圈结构,每个环由8个亚基构成。该β分子伴侣具有ATPase活性,最适反应温度为80℃;它不仅能够促进变性的绿色荧光蛋白(GFP)重新折叠,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结论】本文根据P2基因组序列分析预测的分子伴侣基因设计引物,克隆表达了硫矿硫化叶菌P2分子伴侣的β亚基,纯化后对其进行体外聚合,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该聚合体具有Ⅱ型分子伴侣的经典结构,功能分析表明该β分子伴侣能够在体外促进异源蛋白质的折叠、提高其它酶分子的热稳定性。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嗜热古菌耐热抗逆的分子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褚鑫王丽何永志董志扬
关键词:分子伴侣蛋白折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