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ZH235)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4
相关作者:侯甬坚邓辉张小永宋豫秦舒时光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沙地
  • 3篇毛乌素沙地
  • 2篇鄂尔多斯高原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影像
  • 1篇元代铜权
  • 1篇沙漠化
  • 1篇陕北黄土高原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铜权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沙化
  • 1篇土地沙漠化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生产
  • 1篇侵蚀环境
  • 1篇清代
  • 1篇自然背景
  • 1篇向南

机构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陕西省考古研...

作者

  • 3篇侯甬坚
  • 2篇邓辉
  • 2篇张小永
  • 1篇王晗
  • 1篇董永强
  • 1篇舒时光
  • 1篇宋豫秦

传媒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农史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元代铜权上的回鹘式蒙古文铭文■考
2007年
为了对元代铜权上的回鹘式蒙古文铭文进行重新识读,通过利用中、日、俄、德等国突厥语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元史》、吐鲁番出土文书,考证出该词的拉丁字母转写应为“batman(batma)”或“patman(patma)”,汉译作“巴特满”或“帕特曼”,原意为“秤”,后演变为重量单位,主要在宋元时代中亚和吐鲁番地区、蒙元时期的京畿地区以及清前期塔里木盆地边缘各城镇中流行。
董永强
关键词:元代铜权回鹘式蒙古文
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了毛乌素沙地向南扩大吗?被引量:5
2007年
邓辉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向南陕北黄土高原土地沙漠化鄂尔多斯高原生态环境
东胜卫的设置及其生产方式研究
2011年
明初为了加强对北疆地区的军事统治,政府当局设立了大量卫所,东胜卫便是其中一卫。它设置于故元东胜州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明朝和北元政权在此展开一系列角逐。明朝在争夺斗争中,军事上并未显示出特别突出的优势,致使东胜卫出现两次设置和内迁。由于两次设置兵源的不同,致使东胜卫生产方式发生明显转变,初置之时以牧业生产为主,复置时以农业生产为主。
张小永侯甬坚
关键词:农业生产牧业生产
鄂尔多斯高原自然背景和明清时期的土地利用被引量:16
2007年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我国北方沙漠-黄土边界带的关键位置上,通过百年来沙漠-黄土边界带概念的形成考察,从学术史上获得该论题蕴含有过渡带、敏感带、生态交错带内涵,这是众多学科研究意义所在。明代为防御元蒙势力,沿长城地带实行军屯,清代限于人口压力和财政因素,从长城内到长城外,将"变刍牧而桑麻"的活动扩展到大半个高原。汲取学术界已有成果,尤其是以长城作为判断毛乌素沙地南移及其与明清垦殖活动关系的一种考察方式,在影响毛乌素沙地的走向和幅度上,认为自然因素更显重要。尽管人类利用土地的形式和规模在逐渐升级,但在明清时期的演变过程中,仍只是作为荒漠-草原彼此进退的一种参与力量。
侯甬坚
关键词: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土地沙化明清时期
东胜卫相关问题探析被引量:1
2011年
东胜卫是明政府设置于鄂尔多斯地区的卫所,其存在时间较短,经历洪武四年(1371年)初置和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复置。在此期间,卫所制度尚不完备。经研究表明,东胜卫先后两次设卫,虽在管辖范围上没有明显变化,但在军事建制及辖区军民的生产、生活上都存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张小永侯甬坚
关键词:管辖范围
清代绥德直隶州土地垦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耕作区域选择和垦殖重审清代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垦殖及其对侵蚀环境的影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研究工作表明,研究区在清代呈现为一个由土地垦殖的初步恢复到土地垦殖度的增强、垦殖范围的扩大,再至战乱、自然灾害后期的重建以及民国时期土地垦殖发展的过程。地貌的复杂性、降水的不稳定性,对土地开垦造成客观限制;政策制度的推行对土地开垦起到主导作用;而人口因素是土地开垦的根本动力。土地开垦的区域随不同时期的人口变化而呈现显著差异,同时,绥德民众对耕作区内不同耕作区地貌的开发、利用成为联系侵蚀环境和土地垦殖关系的关键性环节。耕作区域的耕作层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均匀侵蚀,土地质量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侵蚀环境则随耕作部位的垂直性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恶化是地理环境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减弱,继而引发土壤侵蚀的加剧,并呈现为人为加速侵蚀和自然侵蚀交相混合的共同作用。
王晗
关键词:侵蚀环境
明代以来毛乌素沙地流沙分布南界的变化被引量:24
2007年
以明代"大边"、"二边"长城及沿线营堡遗存为参照物,在系统搜集和分析明清史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较为准确地复原了明清时期毛乌素沙地流沙分布的南界.将明清时期毛乌素沙地流沙分布南界与遥感影像反映的现代流沙分布南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明代以来,毛乌素沙地流沙分布南界仅在局部地区有所扩展.如常乐堡以南地区,流沙沿着盛行风向,通过佳芦河谷地向黄土区扩展,形成长约32km、宽约3km的覆沙黄土带;在清平堡以东地区,流沙沿芦河谷地向东侧的黄土区扩展,形成长约8km、宽约2km的覆沙黄土带.但总体来看,过去500a来,虽然人类活动的强度不断增加,但毛乌素沙地并没有随之发生大规模的向东南或西南的扩展,其南缘地区的流沙-黄土分布格局是基本稳定的.
邓辉舒时光宋豫秦邢福来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历史文献遥感影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