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CHA100142)
- 作品数:18 被引量:87H指数:5
- 相关作者:殷世东龚宝成李素梅殷舟郑显亮更多>>
- 相关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淮南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泰勒原理的重塑——应用型高等院校课程建设启示
- 2011年
- "概念重建"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运动,批判了泰勒原理僵化、封闭的知识观,辨证分析了二者的融合与合理性的渗透,完善了对泰勒原理的批判、重组与超越,确立了多元的课程理论的新价值取向。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泰勒原理科学的重塑,积极全面影响着应用型高等院校课程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 龚宝成胡志琦殷舟
-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 “国培计划”有效路径:网络远程培训
- 2012年
- 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的"国培计划",通过对培训机制创新,采取对骨干教师集中培训、脱产研修及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其中以网络远程培训为主体形式、采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是保持"国培计划"长期性、有效性的最佳路径。
- 龚宝成胡志琦贡恩喜
- 关键词:国培计划网络远程培训开放教育模式
- 《淮南子》儒道法思想的渗透与融合
- 2012年
- 《淮南子》既是先秦以来学术杂家化的正常发展,又是汉初思想融合的产物,其主体思想和儒家思想体系一脉相承,还汲取了道家思想营养,融合了法家思想精髓,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客观上完成了儒、道、法三者思想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 龚宝成胡志琦殷舟
- 关键词:淮南子
- 社会实践与人身心和谐发展被引量:5
- 2011年
- 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指人在德、智、体、美、心理等方面以及身心各项机能获得全面、协调、充分和自由发展。理想的学校教育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只有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实践,身心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才能提高各方面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社会实践以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为中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 殷世东
- 关键词:身心和谐发展社会实践
-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与学校教育的策略被引量:5
- 2013年
-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产物。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亲情缺失带来的对情感关怀的迫切需求。通过对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情感状况的相关调查数据,阐述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表征,分析其情感缺失的原因,提出发挥学校优势,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的有效策略。
- 李素梅殷世东
-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学校教育
- 作为学习方式的社会实践:考量与开展被引量:5
- 2011年
-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六大目标之一。新课程改革倡导在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学习,以改变单一仿效性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社会实践是中小学生一种多维的有效学习方式。作为学习方式的社会实践具有主体探究性、体验性、验证性、生成性、合作性等特征,它的开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 殷世东
- 关键词:中小学社会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从未来十年高中阶段发展前景看文理学科综合趋势
- 2012年
- 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的中心点是“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新的课程设置,文理知识的学科渗透,教师的新教育观,学生的学习观,高考制度的改革,培养适合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需要的、具有人文知识和科学素养、通用型、开创型、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高中教育的发展理应回归育人的本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 龚宝成陈雍茹殷舟
- 关键词:高中阶段学科综合文理课程改革方案人文知识学科渗透
- 日本中小学综合学习时间改革的动向与启示
- 2010年
- 日本中小学开展的综合学习时间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与我国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相同,课程性质也相同。通过对日本文部省颁布关于中小学综合学习时间改革的分析,以及笔者留学期间参加日本中小学综合学习时间活动的体验,希望给正在探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我国中小学教师以启迪,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开设。
- 滕雪丽殷世东
- 关键词:综合学习时间课程改革
- 远程教育混合课程探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近年来混合课程在远程教育中备受关注。它对于促进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远程教育混合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整合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本文阐释了混合课程的内涵、优势及面临挑战,研究了远程教育混合课程开发的过程、原则及对策,以期对我国远程教育混合课程建设有所启迪。
- 张治勇殷世东
- 关键词:远程教育
- 对我国“中小学社会实践”研究的综述与思考被引量:4
- 2011年
- 在国内,各个时期对中小学社会实践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视和研究,在各个时段都有一定程度的开展。从中国期刊网中搜索30年间(1981——2010)发表的关于中小学社会实践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研究滞后、认识偏差、实践残缺等,导致实际行动摇摆不定。为此,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提高认识、全面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有必要对国内关于中小学社会实践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的研究反思建议,探究中小学社会实践的内涵和新特征及其对于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中小学社会实践提供合理性的辩护和理论上的支撑,从而克服不少人认识上和行动上的摇摆性,以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顺利开展。
- 殷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