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40060)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韩芳石玉秀肖冰谢菊华丁金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应激
  • 4篇应激障碍
  • 4篇创伤
  • 4篇创伤后
  • 4篇创伤后应激
  • 4篇创伤后应激障...
  • 2篇PTSD
  • 1篇动眼神经
  • 1篇动眼神经核
  • 1篇行为学
  • 1篇杏仁核
  • 1篇眼神经
  • 1篇印迹
  • 1篇色胺
  • 1篇神经核
  • 1篇神经元
  • 1篇受体
  • 1篇皮质
  • 1篇前额
  • 1篇前额皮质

机构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石玉秀
  • 5篇韩芳
  • 2篇肖冰
  • 1篇刘冬娟
  • 1篇丁金兰
  • 1篇徐盟
  • 1篇温莉莉
  • 1篇谢菊华
  • 1篇王恩华
  • 1篇罗斐斐

传媒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TSD大鼠海马RGMa的表达变化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RGMa(repulsive guidancemoleculea)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连续单一刺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的Wistar大鼠PTSD模型,随机分为SPS刺激后第7天组(SPS7d)、第14天组(SPS14d)及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RGMa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SPS7d组海马神经元RGM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1),第14天组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PTSD模型大鼠海马RGMa蛋白水平变化可能是海马神经元遭遇巨大应激源后修复异常并最终导致神经元凋亡、海马体积缩小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谢菊华韩芳石玉秀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海马WISTAR大鼠
吗氯贝胺早期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行为及前额皮质pCREB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吗氯贝胺(Moclobemide,Moc)早期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模型大鼠行为及内侧前额皮质pCREB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一连续刺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建立大鼠PTSD模型。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N+sham组(正常对照组),SPS+sham组(SPS刺激后腹腔注射与抑制剂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PS+Moc组(SPS刺激后腹腔注射吗氯贝胺),N+Moc组(正常大鼠腹腔注射吗氯贝胺)。吗氯贝胺按8mg/kg腹腔注射给药,每日一次,连续14d。采用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大鼠行为表现,并于行为学实验完成后处死大鼠,取前额内侧皮质,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CREB的表达水平。结果SPS引起大鼠进入中央区次数减少和总的运动距离缩短,给予Moc后大鼠进入中央区次数增多和总的运动距离增加。SPS引起大鼠进入开臂次数的百分比和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显著降低,给予Moc后大鼠进入开臂次数的百分比和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明显升高。SPS引起大鼠内侧前额皮质pCREB的表达水平降低,Moc干预后pCREB的表达量增加。结论吗氯贝胺对PTSD大鼠行为改善的作用,可能是与上调前额内侧皮质pCREB水平相关。
肖冰韩芳石玉秀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行为学吗氯贝胺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杏仁核PDE-4和CREB的表达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PDE-4与CREB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杏仁核内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阐明PTSD增强恐惧记忆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成年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PTSD模型1d、7d、14d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单一连续刺激(single-prolonged stress,SPS)方法建立PTSD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及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大鼠杏仁核PDE-4及CREB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变化。结果 PTSD造模后1d PDE-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于PTSD 7d时降至最低,第14d时回升,但仍显著低于正常,PDE-4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同步变化;CREB蛋白在PTSD造模后1d表达显著增加,在PTSD 7d时升至最高,第14d时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其m PNA表达与蛋白表达同步变化。结论创伤应激刺激能诱发大鼠杏仁核PDE-4和CREB的表达变化,且PDE-4和CREB表达呈反向变化。
丁金兰韩芳石玉秀
关键词:PTSD杏仁核CREB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羟色胺1A受体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羟色胺1A(5-HT1A)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无连续单一刺激(SPS)方法,建立PTSD样大鼠SPS模型,随机分为SPS后1 d、4 d和7 d组及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HT1A受体表达的变化,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SPS后大鼠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HT1A受体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尤以SPS后7 d组最为明显;神经元超微结构也发生改变。结论 SPS刺激可促进大鼠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HT1A受体的表达增强,进而导致神经递质紊乱,影响动眼神经核支配眼球肌的运动功能,出现相应的PTSD症状。
刘冬娟韩芳肖冰罗斐斐徐盟王恩华石玉秀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动眼神经核5-羟色胺1A受体神经元
RGMa在创伤后精神应激障碍大鼠内侧前额皮质的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创伤后精神应激障碍(PTSD)大鼠内侧前额皮质排斥性导向分子(RGMa)的表达变化。方法将45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SPS7 d组(15只)和SPS14 d组(15只),采用无连续单一应激(SPS)方法制备PTSD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内侧前额皮质RGMa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对照组、SPS7d组和SPS14d组RGMa阳性信号OD值分别是(0.44±0.002)、(0.63±0.015)和(0.51±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分析显示,对照组、SPS7d组和SPS14d组RGMa相对表达灰度值分别为(0.556 817±0.009 85)、(0.778 967±0.028 325)和(0.659 633±0.030 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SD大鼠内侧前额皮质RGMa表达增强,SPS7d达到高峰,RGMa的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PTSD的病理生理过程。
温莉莉韩芳石玉秀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