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575)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李英慧邱丽娟于佰双王家军张姗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线虫
  • 3篇分子标记
  • 3篇胞囊
  • 3篇胞囊线虫
  • 2篇大豆
  • 2篇大豆胞囊线虫
  • 1篇单倍型
  • 1篇优良品系
  • 1篇生理小种
  • 1篇品系
  • 1篇重组自交系
  • 1篇自交
  • 1篇自交系
  • 1篇系谱
  • 1篇系谱分析
  • 1篇线虫病
  • 1篇小种
  • 1篇抗病
  • 1篇抗病基因
  • 1篇抗大

机构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农作物基因资...

作者

  • 3篇邱丽娟
  • 3篇李英慧
  • 2篇王家军
  • 2篇于佰双
  • 1篇郭勇
  • 1篇李金英
  • 1篇常汝镇
  • 1篇张姗姗
  • 1篇刘玉林
  • 1篇刘波

传媒

  • 3篇作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品03-5373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免疫抗性的遗传解析被引量:7
2015年
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在我国已发现的8个小种中分布最为广泛,严重影响大豆生产。中品03-5373(ZP03-5373)是对3号小种免疫的优良抗源。本研究以中品03-5373为母本,与感病品种中黄13(ZH13)杂交建立包含254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SSR、EST-SSR、In Del和SNP等506个分子标记对该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构建全长为2651.90 c M的遗传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为5.24 c M。结合抗性鉴定数据,在中品03-5373中检测到3个控制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QTL区间,分别位于Gm07(SCN3-7)、Gm11(SCN3-11)和Gm18(SCN3-18)。其中SCN3-18可解释29.5%的抗性变异,为主效抗性位点;SCN3-7和SCN3-11分别控制6.2%和5.5%的抗性变异,为微效位点。SCN3-7与SCN3-18间存在显著的上位性互作。通过对中品03-5373祖先亲本2个QTL区间(SCN3-7和SCN3-11)侧翼标记的系谱追踪,进一步证明SCN3-7和SCN3-11与大豆胞囊线虫3号抗性相关。
刘波李英慧于佰双王家军刘玉林常汝镇邱丽娟
关键词:大豆大豆胞囊线虫重组自交系分子标记QTL定位
优良品系中品03-5373系谱的遗传解析及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相关标记鉴定被引量:10
2013年
中品03-5373是高抗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3号生理小种的优良大豆新种质,可追溯到10个祖先亲本,其中包括灰皮支黑豆、Peking和PI437654等国内外SCN主要抗源。本研究利用152个SSR标记对中品03-5373及其亲本进行鉴定,共发现等位变异437个,每个标记的等位变异范围为2~5个,平均为2.9个。亲缘关系分析表明11份材料间的遗传一致度变化范围为0.2430~0.8224,平均为0.458,4个SSR标记(Satt152、Satt179、Barcsoyssr_18_107和Satt196)形成的单倍型可以将11份材料区别开来。系谱追踪阐明了育种对基因组组成变化的作用,发现中品03-5373亲本中以灰皮支黑豆贡献的等位变异最多(39个),PI437654次之(6个)。通过系谱追踪筛选到与SCN 3抗性相关的候选标记20个,为进一步克隆抗病基因和选择有效的标记组合进行分子育种提供了依据。
张姗姗李英慧李金英邱丽娟
关键词:胞囊线虫病系谱分析分子标记
大豆胞囊线虫主效抗病基因Rhg4(GmSHMT)的CAPS/dCAPS标记开发和利用被引量:10
2015年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严重危害世界大豆生产,Rhg4(resistance to Heterodera glycines 4)是控制大豆SCN抗性的2个主效位点之一。本研究针对Rhg4(Gm SHMT)上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开发了快速、经济、简便易行的CAPS(Rhg4-389)和d CAPS标记(Rhg4-1165),并用开发的2个标记鉴定了以大豆胞囊线虫应用核心种质为主的193份代表性抗感种质。结果表明,Rhg4-389和Rhg4-1165位点间存在显著连锁不平衡(P=0.0001,r2=0.87),可形成4种单倍型。Rhg4-389-G/Rhg4-1165-T和Rhg4-389-C/Rhg4-1165-A为优势单倍型,稀有单倍型Rhg4-389-G/Rhg4-1165-A和Rhg4-389-C/Rhg4-1165-T是在中国抗源中新发现的单倍型。结合193份种质对SCN 3号小种抗性鉴定分析发现,Rhg4-389-G和Rhg4-1165-T主要存在于抗病种质,它们形成的单倍型对抗病种质鉴定效率可达94.1%。本研究开发了可用于辅助大豆SCN抗性鉴定且方便育种家利用的CAPS/d CAPS标记,且用其摸清了应用核心种质等重要抗源在Rhg4位点的"本底",为育种家有效利用这些优异抗源提供了重要信息。
史学晖李英慧于佰双郭勇王家军邱丽娟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单倍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