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2119)
- 作品数:3 被引量:65H指数:3
- 相关作者:毛胜勇朱伟云孙云章姚文陈洁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瘤胃厌氧真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附着及发酵特性研究被引量:15
- 2005年
- 结合体外发酵和瘤胃尼龙袋法,研究了本地山羊瘤胃厌氧真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黑麦草叶、黑麦草茎、稻草秸、花生壳,木质素含量依次上升)的附着及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随体外发酵的进行,真菌数量逐渐增加,以黑麦草叶、黑麦草茎、稻草秸为底物时,瘤胃真菌数量均在48h达到最大值,且真菌数量的最大值随底物木质素含量的上升呈下降趋势。显微观察显示,体外发酵前72h附着于稻草秸表面孢子囊数量均显著高于黑麦草叶和黑麦草茎(P<0.05),而切缘孢子囊数量三者差异不显著。瘤胃内培养结果表明,稻草秸切缘和表面孢子囊数量均在48h时最大,72h后数量显著下降(P<0.05),而黑麦草茎切缘和表面上的孢子囊数量均在24h时最大,72h后数量显著下降(P<0.05);稻草秸切缘和表面上孢子囊数量均要高于黑麦草茎上的数量。不同底物进行厌氧真菌体外发酵时其累计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和纤维素消失率差异均不显著,但在瘤胃内培养时,各底物的干物质消失率则随底物木质素含量的上升而显著下降(P<0.05)。
- 孙云章毛胜勇陈洁周利芬朱伟云
- 关键词:厌氧真菌瘤胃发酵木质素黑麦草稻草
- 不同精粗比底物下瘤胃真菌和纤维降解细菌共培养发酵特性及菌群变化被引量:50
- 2006年
- 采用体外厌氧共培养技术,研究了瘤胃真菌和纤维降解细菌在不同精粗比(A组为全粗料,B组3:7,C组5:5,D组7:3,E组为全精料)底物下菌群变化及其共培养发酵特性。结果表明:与Oh相比,发酵至24h时B组和C组的厌氧真菌数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A组和D组则有所下降,E组未检测到真菌生长;纤维降解细菌随精粗比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发酵至48h时,各组均未检测到真菌生长;从A组到C组细菌数量呈上升趋势,此后急剧下降。DGGE结果表明,A、B和C组(精粗比低于5:5)的DGGE图谱相似,有11条共有条带,但是当精粗比上升到7:3时,条带数目显著下降。随精料比例的增加,整个发酵期共培养系统中pH值显著下降(P〈0.05)。整个发酵期问,共培养系统发酵产生的VFA主要为乙酸,丙酸和丁酸的量较少,乙酸与丙酸比值从A组到C组呈下降趋势,此后呈上升趋势。随精料比例的上升,发酵48h时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从A组到C组呈上升趋势,此后呈下降趋势。发酵48h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和术聚糖酶活均以A组最高,而α-淀粉酶活从A组到D组逐渐增大,而E组最低,仅为B、C、D组的1/4~1/3。
- 孙云章毛胜勇姚文朱伟云
- 关键词:瘤胃真菌共培养精粗比发酵
- 瘤胃厌氧真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的附着及发酵特性研究
- 结合体外发酵和体内尼龙袋法,研究了本地山羊瘤胃厌氧真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黑麦草叶、黑麦草茎、稻草秸、花生壳,木质素含量依次上升)的附着及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随体外发酵的进行,真菌数量逐渐增加,以黑麦草叶、黑麦草茎、稻...
- 孙云章毛胜勇姚文朱伟云
- 关键词:厌氧真菌瘤胃发酵木质素黑麦草稻草
- 文献传递
- 体外共培养法研究瘤胃真菌对瘤胃细菌发酵的影响被引量:5
- 2005年
- 采用体外厌氧共培养技术,研究了山羊瘤胃真菌对瘤胃细菌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瘤胃真菌与瘤胃细菌共培养24 h内,瘤胃真菌对瘤胃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共培养组24 h时底物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5.8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28.21 mmol/L)及乙酸浓度(20.32 mmol/L)显著低于瘤胃细菌培养组(10.49%、32.66 mmol/L和24.39 mmol/L);而共培养组在48 h和72 h时稻草表观干物质消失率(24.37%、29.04%)均高于瘤胃细菌培养组(21.69%、26.41%);试验结果同时显示,经灭菌处理的瘤胃真菌发酵液可显著降低瘤胃细菌对稻草片段的降解活力。
- 毛胜勇陈洁姚文朱伟云
- 关键词:瘤胃真菌瘤胃细菌共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