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20021033)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申晓彧边云飞肖传实张秀兰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氯沙坦钾与螺内酯合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与螺内酯合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大鼠AMI模型,将AMI后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氯沙坦钾组、螺内酯组、联合用药组及安慰剂组,并同时设假手术组。心肌梗死后6周,对各组大鼠进行心功能、心肌梗死面积及心室重构指标的检测;并同时测定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心肌胶原Ⅰ和Ⅲ、总胶原含量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①氯沙坦钾组及联合用药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较安慰剂组增高(P<0.05),左室舒张末压(LVEDP)较安慰剂组降低(P<0.05);螺内酯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氯沙坦钾组、螺内酯组及联合用药组全心重量(VW)、体重(BW)均较安慰剂组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VW/BW较氯沙坦钾组、螺内酯组降低更明显(P<0.05);各组间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氯沙坦钾组、螺内酯组及联合用药组总胶原、胶原Ⅰ含量及TGF-β1mRNA表达均较安慰剂组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胶原Ⅰ含量较氯沙坦组降低(P<0.05);在联合用药组TGF-β1mRNA表达较氯沙坦组、螺内酯组进一步降低(P<0.05)。胶原Ⅲ含量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总胶原、胶原Ⅰ含量明显增加;氯沙坦钾、螺内酯及氯沙坦钾与螺内酯联合应用均可明显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总胶原、胶原Ⅰ的增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非梗死区心肌组织TGF-β1表达有关。
- 申晓彧边云飞肖传实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心室重构
- 氯沙坦钾与螺内酯合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与螺内酯合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存活鼠随机分为氯沙坦钾组、螺内酯组、联合用药组及安慰剂组,并设假手术组。心肌梗死后6周,对各组大鼠均进行心功能、心室重构指标的检测;并同时测定各组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结果①氯沙坦钾组、螺内酯组及联合用药组全心重量/体重(VW/BW)、左室重量(LVW)、左室重量指数(LVWI)及心肌细胞横径(TDM)均较安慰剂组降低;联合用药组各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②氯沙坦钾组、螺内酯组及联合用药组AngⅡ、Ald水平较安慰剂组降低;联合用药组AngⅡ、Ald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心肌组织发生重构,螺内酯和氯沙坦钾均可通过抑制局部心肌组织AngⅡ和Ald水平而减轻心肌细胞的肥大程度、延缓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过程,而且螺内酯和氯沙坦钾合用还具有明显的协同效果。
- 申晓彧边云飞肖传实张秀兰
-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室重构螺内酯氯沙坦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