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4A13)

作品数:13 被引量:92H指数:5
相关作者:杨春平徐峰张国强邓征宇郭俊元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生物滤池
  • 4篇曝气
  • 4篇滤池
  • 3篇曝气生物滤池
  • 3篇气候适应
  • 3篇气候适应性
  • 3篇民居
  • 3篇传统民居
  • 2篇英文
  • 2篇填料
  • 2篇气候
  • 2篇住宅
  • 2篇硝化
  • 2篇湖区
  • 2篇反硝化
  • 2篇除磷
  • 1篇地埋管
  • 1篇地埋管换热
  • 1篇地埋管换热器
  • 1篇洞庭湖

机构

  • 15篇湖南大学
  • 3篇南昌航空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长沙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湖南商学院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6篇杨春平
  • 4篇徐峰
  • 4篇张国强
  • 3篇郭俊元
  • 3篇陈宏
  • 3篇周晋
  • 3篇邓征宇
  • 2篇曾光明
  • 2篇解明镜
  • 2篇张泉
  • 2篇曾龙云
  • 1篇柳肃
  • 1篇金熙
  • 1篇王君
  • 1篇王科
  • 1篇郭永辉
  • 1篇李丽雪
  • 1篇王丽平
  • 1篇吴加胜
  • 1篇焦胜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2篇Journa...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流体机械
  • 1篇暖通空调
  • 1篇华中建筑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4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华容村镇住宅布局调查被引量:2
2011年
气候与建筑的关系是近年来绿色建筑研究的重点。通过对地处夏热冬冷地区的华容村镇住宅布局的详细调研,从气候适应性的角度,分析其总体规划、平面布局,总结出华容地区村镇住宅原始质朴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金熙徐峰石英
关键词:气候适应性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保护性开发策略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借鉴国内外城市群绿心保护的经验,以长株潭三市交界处的绿心为研究对象,结合南方丘陵地区的自然地理特色,针对绿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空间结构布局、集约化土地开发、节能减排、发展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可持续运营机制等方面,提出长株潭丘陵地区城市群绿心示范区保护性开发的相关策略,以及"一心八组团"的绿心组团式空间布局模式。
焦胜魏春雨柳肃何韶瑶关晨音
关键词:丘陵地区
垂直埋管换热器布置形式对地下换热特性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基于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内准三维传热模型和钻孔外有限长线热源模型,采用温度叠加原理,编写地下换热系统计算程序,通过引入管群横截面水力半径的概念,研究了管群不同布置形式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匀强交变脉冲热流作用下,当向地下吸热放热平衡时,管群的布置形式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影响不显著;当吸热放热不平衡时,管群的布置形式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影响较大,水力半径小的布置换热效果较好;并推出即使地埋管换热器向地下土壤吸热放热不平衡,只要不平衡率不高,通过设计合理的管群布置形式,单独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依然可以长期正常运行。
周晋汪庆军张国强
关键词: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水力半径
间歇曝气生物滤池生物除磷性能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通过间歇曝气、连续进水的运行方式使生物膜系统交替处于厌氧/好氧状态,据此研究了不同进水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质量浓度、运行周期以及反冲洗条件下生物滤池的生物除磷性能.实验中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滤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3 h,进水流速为5 L.h-1,气水比为8∶1,进水平均COD负荷、氨氮负荷和磷酸盐负荷分别为4.7、0.41和0.095 g.(L.d)-1.结果表明,在一个运行周期内生物滤池能有效实现释磷和吸磷;当进水VFAs质量浓度(以COD计)为100 mg.L-1、运行周期为6 h时,生物滤池除磷性能最佳,曝气阶段滤池出水磷去除负荷可达0.059 g.(L.d)-1,同时COD和氨氮的去除负荷分别为3.8 g.(L.d)-1和0.28 g.(L.d)-1,出水平均磷、COD和氨氮质量浓度为1.8、43.6、8.7mg.L-1,滤池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氮流失;中止反冲洗使生物滤池除磷性能迅速下降,2 d后滤池除磷效率低于40%,随即恢复反冲洗使滤池除磷效果出现短暂增强,再经2 d反冲洗后除磷效率又回到原有水平.可见,在间歇曝气、连续进水的运行方式下生物滤池成功实现了生物除磷并具有较好的磷负荷去除效果,充足而稳定的进水VFAs质量浓度、适当的运行周期以及较高频率的反冲洗有利于滤池的生物除磷性能.
曾龙云杨春平郭俊元罗胜联
关键词:间歇曝气生物滤池生物除磷反冲洗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湖区村镇住区规划研究
近些年来,由于国家出台了城乡统筹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政策,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村镇建设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各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了一些试点工作,从2004年到2006年,湖南省选择了一些村镇进行试点,并出了...
郑莉朱忠东焦胜
关键词:气候湖区村镇住区生态环境
文献传递
城镇化进程中优化水文循环的生态规划途径——以洞庭湖区示范项目为例
城镇化建设对水文循环的扰动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自然界和人类的生存发展。通过对水文扰动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水文特征将成为城镇化建设新的约束条件。本文针对示范项目所在洞庭湖区的流域综合特征、地表水文环境特...
王君焦胜许乙青
关键词:城镇化水文效应洞庭湖区生态规划
文献传递
中国某传统民居选址对自然通风的影响(英文)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了传统民居当大门建筑群丘陵地形下选址与自然通风的关系.该模拟包括不同气候与地形下的4个案例及其建筑周边风压与风速分布.模拟结果显示:山体能够降低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的风压绝对值;在有山体的地形中天井对自然通风的促进效果大于没有山体的地形,对比冬季与夏季天井效果时也可得到同样结论;作为障碍物,山体还能降低建筑周边的风速,且由于冬夏季风向不同,山体的影响程度呈现出较大区别.分析结果表明,丘陵位于建筑北向的选址方式可以解决亚热带气候条件下住宅冬夏2季不同的自然通风需求而造成的矛盾,尤其在含天井的住宅中最为显著.
徐峰解明镜张泉张国强王科
关键词:传统民居自然通风CFD模拟
中国某传统民居天井对夏季室内环境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
2010年
针对传统民居中天井对夏季室内环境的影响,在2007年夏季对湖南张谷英村的传统民居建筑群进行了连续监测.监测项目包括室内外气温、室内外照度以及室内外风速,检测时间从8月5日至10日.结果显示:天井气温低于室外气温高于室内气温,表明天井作为"气候缓冲空间"能降低外界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天井照度低于室外高于室内,表明天井能改善室内光环境.但是室内照度低于国家标准,说明改善效果极其有限,也表明遮阳设计依然是当地气候条件下的首要考虑因素;天井风速稳定且与堂屋风速接近,说明天井能促进夏季由水平风压引起的自然通风,但其烟囱效应并不明显.
解明镜张国强徐峰周晋张泉
关键词:天井传统民居室内环境
湘北传统民居开口方式的气候适应性研究——以岳阳张谷英村传统住宅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城镇化进程加快,居住环境的改善与住宅能耗的降低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该文以张谷英村传统住宅为例,对其门、窗、天井等开口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并以其开口方式的气候适应性进行重点分析,分析传统民居应对地域气候的开口策略,总结其开口设计的原则,为我国城镇住宅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成果,减少住宅能耗,提高人居环境品质。
李丽雪徐峰卢健松
关键词:气候适应性传统民居
回流比水力负荷对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处理污水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5
2010年
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其中回流比是影响其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试验考察了回流比分别为50%、100%、200%、300%的条件下该工艺对COD、NH4+-N、TN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在回流比从50%提高至300%的过程中,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200%为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对去除TN的影响较为显著,回流比为200%时,对应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67%、90.50%和80.50%.在保持回流比100%的条件下,随水力负荷从1.52m.h-1增加到2.82m.h-1的过程中,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以2.08m.h-1为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水力负荷为2.08m.h-1时,对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72%、90.29%和74.45%.COD、NH4+-N和TN主要在BAF(DN)缺氧环境内得到去除,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48%、68.02%和58.21%.
郭俊元杨春平曾龙云何慧军邓征宇
关键词: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回流比水力负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