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51020)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王绪霞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说话
  • 1篇俳优
  • 1篇晏子春秋
  • 1篇文体
  • 1篇小说
  • 1篇小说概念
  • 1篇小说家
  • 1篇民间性
  • 1篇汉志
  • 1篇《晏子春秋》
  • 1篇《汉志》
  • 1篇春秋
  • 1篇淳于髡

机构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王绪霞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新乡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说话”溯源——以俳优“说话”为例
2014年
"说话"的"说"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形成的"说"体,这种文体《汉志》主要著录于"小说家"。由于历代宫廷都蓄养俳优,以娱乐为主的俳优"说话"就成为较早发展起来的、且有史可考的"说话"伎艺。从早期俳优侏儒的逗乐到春秋时期的谏"说",战国时的"小说",汉魏时期的"说肥瘦",再到隋代的"说话",脉络清晰,环环相扣。文章从文献出发,层递地展示了俳优说话伎艺发展的轨迹,理清了"说话"与中国早期小说之间的联系,肯定了"说话"伎艺的本土血统。
王绪霞
关键词:俳优说话
晏子未使楚考——兼论《晏子春秋》的俳优小说性质被引量:2
2012年
文章考证了《晏子春秋》中广为流传的"晏子使楚",以大量证据证明:"晏子使楚"并非信史,其中的晏子形象也与历史上真实的晏子有较大出入。矮小幽默的晏子形象设计,体现了草根阶层的理想,尤其有侏儒类俳优造此故实以夸耀身短者的嫌疑。文章进一步论证了《晏子春秋》的俳优小说性质。此书不少内容都是移花接木改造别人事迹,汇集了当时民间故事尤其是诙谐故事的精华,其中频繁出现的逆转性结构方式,体现了俳优小说的基本特点和汉代以前俳优小说的最高水平。可以说,《晏子春秋》是在齐国稷下文化融合背景下产生的、以晏子形象为依托、以俳优文化见长的小说集。
王绪霞
关键词:晏子春秋淳于髡
从《汉志》“小说家”看中国小说概念及文体的生成被引量:1
2013年
《汉志》"小说家"及其"小说"是在战国时凭藉文体自身潜力发展起来的、在"说体"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体。虽不属规范的文学体裁范畴,但也并非仅如《汉志》"诸子略"其他九家一样的文体那样重义理,也不如史家之记实,而是一种包括叙事内容的实用文体。《汉志》对"小说""迂诞"、"依托"的定位为"小说"文体艺术虚构的发展预留了空间。《汉志》"小说"源自民间智慧,是本土小说的早期形态,具有重要的小说史价值。
王绪霞
关键词:《汉志》民间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