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2840022)

作品数:7 被引量:61H指数:4
相关作者:江静朱毓颖袁俊鹏赖芬芬梅双丽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气候
  • 5篇气候学
  • 5篇气旋
  • 5篇热带
  • 5篇热带气旋
  • 1篇低频振荡
  • 1篇低纬
  • 1篇中低纬
  • 1篇中国热带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变化
  • 1篇年际变化特征
  • 1篇诺思
  • 1篇热带气旋降水
  • 1篇热带气旋路径
  • 1篇热带气旋强度
  • 1篇季风
  • 1篇季风槽
  • 1篇降水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气象科...

作者

  • 6篇江静
  • 1篇曹勇
  • 1篇赖芬芬
  • 1篇袁俊鹏
  • 1篇朱毓颖
  • 1篇钱奇峰
  • 1篇梅双丽

传媒

  • 5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OPICAL CYCLONE TRACKS AND LOCAL SST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被引量:4
2011年
Tropical Cyclone (TC) track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during 1949–2007, obtained from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Shanghai Typhoon institute,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rack types. These types are the main pathways by which TCs influence the coast of East Asia.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c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in WNP and TC tracks are reveal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cal S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C tracks, thoug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ocal SST and the frequencies of different TC tracks are very dissimilar. The local SST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northwest-path TCs,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recurving-path TCs. However, the west-path TCs do not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local SST. The upper sea temperature anomalies which influence TC tracks last about six months before TC occurrence.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ocean conditions influence TC tracks by modifying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then the modifie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can affect TC’s genesis location and motion.
袁俊鹏江静
关键词:SST
中国冬季持续性低温事件的低频特征以及中低纬大气低频振荡对其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根据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79 1980—2009 2010的31个冬季中国553个台站的逐日日平均气温资料和中国冬季持续性低温发生的特点,提出了单站持续性低温事件和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客观定义,并利用EOF分析、谱分析、滤波和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描述和统计了我国冬季持续性低温事件的低频特征以及中低纬大气低频振荡在持续性低温事件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低纬度地区,赤道印度洋的热带对流活动通过经向垂直环流影响了持续性低温事件。另外,在中纬度地区,北太平洋中部低频反气旋的增强为低温事件的持续性做出了贡献;西伯利亚地区低频高压的加强提供了不断的冷空气;贝加尔湖-巴尔喀什湖低频横槽的加深与维持,有利于冷空气从偏西路径侵入中国。因此,中国冬季持续性低温事件是中低纬大气低频振荡共同作用的结果。
朱毓颖江静
关键词:气候学大气低频振荡
台风季中国热带气旋降水的典型模态及显著影响因子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利用客观分离的热带气旋降水的台站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分解法分析了台风季中国热带气旋降水的前两个主要典型模态及其与同期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源地路径的关系,以及与海表面温度和500 hPa环流场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气旋降水第1模态表现为以华南西南为正中心而华东为负中心的偶极子振荡型,此模态出现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一次冷异常过程的鼎盛时期,对应的西北太平洋500 hPa环流异常主要表现为低纬中西太平洋海域的东风异常以及中国区域北高南低的环流异常,在这样的环流异常配置下,热带气旋源地显著偏西,西行路径显著偏多,而北折路径较为偏少.热带气旋降水第2模态表现为以华东及海南南端区域为正中心的中国大部地区的一致同步型,此模态出现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一次冷异常逐渐减弱并向暖异常过渡的相位变化时期,对应的西北太平洋500 hPa环流异常各月差异较大,7、9月份的环流异常配置使热带气旋路径偏南更易侵袭我国海南等南端区域,而8月的环流异常配置导致热带气旋源地偏北,中国东南近海热带气旋生成频数显著偏多,且其路径更易北折影响华东地区.
曹勇江静
关键词:热带气旋降水海表面温度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及其与海温的关系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1949—2007年共59年的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进行分析,合并归纳得到热带气旋主要的三种路径,分别为西行、西北行和转向路径,研究发现三种路径主要是8年以下的年际变化。西行路径的热带气旋与海温的关系不明显,西北路径的热带气旋和转向路径热带气旋与局地海温的变化有相反的相关关系。当西北太平洋局地海洋暖的时候有利于西北路径热带气旋发生,局地海温冷时热带气旋多转向,且局地海温在热带气旋发生前半年左右就开始有持续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存在于海洋表层,整个温跃层以上次表层海温的热状态对热带气旋路径均有显著关系。这可能是由于西北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对其上空的大气环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热带气旋路径。通过研究还发现不同路径热带气旋对海洋的降温作用有显著差异。
袁俊鹏江静
关键词:气候学热带气旋路径海温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迅速增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9
2012年
选取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TC)24小时风速变化累积频率达95%所对应的15.4 m/s作为迅速增强(RI)的标准,研究了RI个例的基本特征以及TC自身特征因子与环境因子对RI的作用。结果表明,TC迅速增强过程的持续时间平均为33小时,最长可达78小时,并且TC经过迅速增强过程几乎都达到了台风级别以上,其中,一半以上达到了强台风级别以上。对比迅速增强(RI)和非迅速增强(non-RI)个例得到,RI个例相对于non-RI个例发生区域偏南偏东,两者的移动速度没有明显差异,但RI个例有较大向西移动分量并且前12小时增强较大;相对于non-RI个例,RI个例离最大潜在强度较远并且发生在较暖水区和55%~75%的低层相对湿度的条件下;RI个例发生在较小的垂直风切变和较弱的对流层上层东风气流情况下,由上层槽或冷低压引起的强迫弱于平均状况时RI较易发生。TC前12小时强度变化(DVMX)、海表面温度(SST)和垂直风切变(SHR)是影响迅速增强的主要因子,当DVMX≥6.3 m/s时RI发生的可能性最大,达到17.2%。当有若干个影响因子共同起作用时发生RI可能性显著增加,其中以较大的前12小时强度变化(DVMX≥6.3 m/s)、较高的海表面温度(SST≥29.4℃)、较弱的垂直风切变(SHR≤5.9 m/s)、较小的相对涡旋角动量通量辐合(REFC≤-1.6 m/(s.d))、偏东经度(LON≥138.2°E)和低纬度(LAT≤16.7°N)共同作用时,RI发生的可能性达到最大,可达66.7%。
梅双丽江静
关键词:气候学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大气环流背景场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理的1949—2007年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对1949—1975年、1976—1987年、1988—2007年这三个时段7—10月强度达到热带风暴及以上的热带气旋(简称为TC)强度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对TC活动强、弱年的大气环流背景场做了合成分析,并对各年TC强度与对应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为西太副高)、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热带东风急流、季风槽各特征指数做了相关分析,揭示了西北太平洋TC强度年际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1)这三个时段TC强度都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2)当TC强度偏大时,西太副高减弱东退,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偏南,热带东风急流强度偏大,位置偏东,南半球冷空气活动偏强,越赤道气流偏强,季风槽较活跃、位置偏东,倾斜指数偏小;反之亦然;(3)当越赤道气流偏强,季风槽较活跃时,有利于TC生成源区热带低压扰动的发生发展;而西太副高减弱东退,热带东风急流位置偏东时,TC生成源区850 hPa低空为正相对涡度异常,200 hPa高空为正散度异常。这样,低层水平辐合强、高层水平辐散强的配置使得该地区辐合上升运动、高层气流的辐散流出得以维持,且TC生成源区垂直风切变偏小,从而有利于TC的发生发展,TC强度偏大;反之亦然。
赖芬芬江静
关键词:气候学热带气旋强度副热带高压季风槽
由热带气旋进入海洋近惯性运动能量的估计被引量:3
2012年
根据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最佳路径资料,采用Bogus方案构造了西北太平洋2000—2006年包含热带气旋的风场,作为海洋模式POM的风应力驱动,研究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进入海洋近惯性运动的能量分布、传播等特征。结果表明,考虑热带气旋后西北太平洋近惯性能量增加了三倍多,约为5.14×10-3TW,其中大部分能量在低纬产生,且近半数存在于50 m以上,85%发生在海表面至水下500 m,还有15%能达到更深层次。热带气旋产生的近惯性能量在下传时,其传播方向和速度随深度呈明显差异:在上混合层,能量基本均匀,平均能在此滞留约2 d然后下传;在200 m以上,能量以垂直下传为主,下传速度非常快;在200~800m左右,能量下传路径发生右偏,下传速度较慢;在800 m以下,下传速度重新加快,并向TC路径靠近。
钱奇峰江静
关键词:气候学数值模拟热带气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