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403201)

作品数:36 被引量:251H指数:8
相关作者:张盼盼胡远满殷洁李秀珍肖笃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4篇石漠化
  • 6篇同位素
  • 6篇沉积物
  • 5篇岩溶
  • 5篇小流域
  • 5篇喀斯特石漠化
  • 4篇氧同位素
  • 4篇石漠化治理
  • 4篇土壤
  • 4篇湖泊
  • 4篇湖泊沉积
  • 4篇湖泊沉积物
  • 3篇盐岩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 3篇碳酸盐岩
  • 3篇同位素组成
  • 3篇土地利用
  • 3篇连续性
  • 3篇景观格局变化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贵州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贵州大学
  • 3篇广西师范学院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重庆市国土资...
  • 2篇外生成矿与矿...
  • 1篇密苏里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山东省地质调...

作者

  • 9篇胡远满
  • 9篇张盼盼
  • 8篇李秀珍
  • 8篇殷洁
  • 7篇朱正杰
  • 7篇肖笃宁
  • 7篇陈敬安
  • 4篇谭秋
  • 4篇曾艳
  • 4篇李阳兵
  • 3篇侯宏冰
  • 3篇张云
  • 3篇王世杰
  • 3篇任世聪
  • 3篇胡宝清
  • 3篇裴丽欣
  • 3篇刘长礼
  • 3篇宋超
  • 3篇周运超
  • 3篇李航

传媒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地球与环境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岩溶
  • 2篇矿物学报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Acta G...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2篇2010
  • 1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喀斯特高原山区的景观格局变化垂直分异性——以贵州省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中下游为例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多时相多数据源遥感影像数据(航片、TM影像及SPOT5影像),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普定县后寨地下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为例,从海拔和坡位2个方面来探讨喀斯特地区的景观格局变化的垂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林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300~1350m及1450~1550m的区域内,变化是最大的;水田和旱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219~1300m及1350~1450m的区域内,变化最大。景观格局在山脊和谷底内变化相对较大,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林地斑块;景观格局在陡坡和缓坡地区的变化相对较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变化,该区域中变化较大的为水田和旱地斑块。在海拔范围为1300~1500m的山脊和谷底区域内,景观斑块类型发生的变化较大。该区域应作为喀斯特高原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特别关注的区域。
张盼盼胡远满肖笃宁李秀珍殷洁
关键词:景观格局变化垂直分带坡位
基于GIS的喀斯特高原山区石漠化景观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20
2009年
石漠化是广泛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生态-地质灾害,目前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为了解喀斯特高原山区石漠化景观的时空变化,以贵州省普定县南部的典型喀斯特高原山区后寨河流域为例,以3期遥感影像(1987年和1995年的TM影像与2004年的SPOT-5影像)作为数据源,借助于ArcGIS9.0等软件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石漠化强度分级的角度对近18a来石漠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整个流域的石漠化出现扩展的趋势,其中前期(1987-1995年)的扩展速度为6.55hm2/a,后期(1995-2004年)的扩展速度为29.64hm2/a,扩展速度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轻度石漠化的面积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中度石漠化和强度石漠化的面积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张盼盼胡远满李秀珍肖笃宁殷洁李阳兵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遥感石漠化景观格局变化
喀斯特石漠化及其景观生态学研究展望被引量:6
2008年
喀斯特石漠化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生态灾害,近30年来其扩展速度明显加快,严重制约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质量的提高。首先从概念、成因及防治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喀斯特石漠化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石漠化研究中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较片面,缺乏定量研究,标准不统一和缺乏景观水平上的研究。景观生态学有其特有的理论优势和方法体系,若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研究石漠化,可以解决目前石漠化研究中的某些相关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展望了喀斯特石漠化未来研究的4个方向,即景观格局变化、景观异质性及其分区、石漠化过程空间动态模拟和生物多样性。
张盼盼胡远满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景观生态学
基于ANN-FES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两个分支神经网络(ANN)与模糊专家系统(FES)各自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模糊专家系统集成的混合系统功能框架,并介绍了系统结构及知识表示、知识获取、知识简化和推理机制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都安石漠化综合治理智能决策为例,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集成的石漠化智能决策系统的结构。人工神经网络实现石漠化预警分析,预测得到的石漠化危险性指数,最后得出专家系统所需的预警度(无警、轻警、中警和重警)。模糊专家系统的推理机通过对神经网络得到的初步数据和其他测量的数据处理,实现系统的综合诊断,最后由治理模式系统确定采用哪种综合治理模式。该方法融合了神经网络自适应学习能力强和模糊专家系统知识表达明确的优点,简化了神经网络学习数据获取及模糊推理规则建立的过程。
黄河清王有亮胡宝清杨文斌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
青海湖地区近1ka来气候变化机制被引量:1
2010年
对区域性温度和降雨量变化特别是其驱动机制的理解有助于深入了解过去全球气候变化和预测未来。通过对青海湖沉积物中单一种属介形虫壳体胖真星介(Eucypris inflate)氧同位素组成结合已有的年代学数据,探讨了青海湖地区近1ka来的气候变化机制。研究表明青海湖沉积物介形虫壳体δ18O主要反映了湖区干湿变化,而降雨量和干湿指数的负相关变化说明介形虫壳体δ18O可以用来指示湖区降雨量的变化,介形虫壳体δ18O值与太阳活动指标(大气14C和冰芯10Be含量)一致性变化表明青海湖地区降雨量的变化主要是受太阳活动控制的。
朱正杰李航双燕任世聪汪卉陈敬安
关键词:氧同位素组成太阳活动降雨量
喀斯特石漠化小生境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对花江流域喀斯特地区小生境(土面、石槽、石沟)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小生境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平均为276.7只,分别隶属3门7纲24类。其中,优势类群蚂蚁占总数的56.75%。土面生境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为1.199,石沟的为1.592,石槽的为1.962;土面生境土壤动物的均匀性指数为0.616,石沟的为0.989,石槽的为1.095;土面生境土壤动物的优势度为0.545,石沟的为0.353,石槽为0.245。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说明不同小生境和土层对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影响均不显著,组间均方差(F值)分别为0.834和1.226,但小生境对土壤动物的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F值为3.844。三种小生境中,石沟生境比较有利于土壤动物生存。
叶岳周运超
关键词:小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生物量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recorded by multi-proxy evidence in Lake Chenghai sediments, Yunnan Province during recent 100 years
2013年
Lacustrine sediments can provide potential information about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past. On the basis of high-resolution multi-proxy analysis including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C/N ratios, inorganic carbon contents, and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carbonate, together with precise 137Cs dating, the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Lake Chenghai, Yunnan Province,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arbonate in Lake Chenghai is authigenic, and the organic matter is mainly derived from aquatic plants and algae, instead of terrestrial-source materials. The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Lake Chenghai can be diverged into three periods with the contrasting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past 100 years. Before 1940, the stabl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 values, the po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 lower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suggested that Lake Chenghai was open, and the lake water was oligotrophic during that period. During 1940-1993, the negative δ13C values and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and C/N ratios indicated that the eutrophication was aggravated. The closeness of Lake Chenghai and human activitie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is eutrophication. After 1993, notable increases in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ic values of carbonate,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C/N ratios and inorganic carbon conten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crease of lacustrine productivity and the serious eutrophication were resulted from strong human activities. Therefore, the multi-proxy in Lake Chenghai sediments has reliably recorde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and the impacts from human activities.
ZHU ZhengjieCHEN Jing'anREN ShicongZENG Yan
关键词:多代理氧同位素组成人类活动影响
普定县岩溶洼地的景观格局分析(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岩溶洼地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岩溶地貌类型之一,是国家进行环境治理和扶贫的重点区域。采用GIS与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普定县岩溶洼地景观空间格局进行研究。依据各洼地斑块的面积大小,将洼地分成大型、中型和小型洼地3类。选取斑块数、斑块密度、面积周长分维数、平均临近指数、蔓延度指数、连接度指数、聚集度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等9类景观格局指数,从整体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这两个方面对岩溶洼地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普定县的洼地集中分布在南部和西北部;从总体景观水平上来看,景观受干扰的程度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类型比较丰富,异质性较强,整体景观分布较为离散,但各景观类型分布较为聚集;从斑块类型水平上来看,洼地景观类型相比非洼地景观类型、小型洼地景观类型相比大型洼地景观类型均呈现出斑块数多、破碎化程度高、聚集度略低、受自然条件制约程度高的特点。
张盼盼胡远满殷洁
关键词:岩溶洼地景观指数
碳酸盐岩山地土壤施用有机肥的溶蚀作用探讨被引量:4
2012年
选择碳酸盐岩山地常见耕植、未耕植土层,通过概化制作为系列模拟柱试验土层,按当地正常施肥方法,向土层定量施入有机肥并浇灌及控制其它相关条件变化,再定期观测预埋土层不同深度碳酸岩石片的溶蚀量和土层其它指标的变化,作了施用有机肥的土中碳酸岩石溶蚀变化研究。结果揭示,在未耕植红黏土表层施用有机肥,大大减弱了土中碳酸岩石的溶蚀作用,且减弱程度随土深加大而降低。但对其下伏碱性岩粉层而言,施肥又引起了溶蚀量的微小增加变化;另在耕植土表层施用有机肥,对其土中碳酸岩石的溶蚀作用改变不大,且无论施肥与否溶蚀作用随土深加大又略显增大变化。而其下部红黏土中碳酸岩石的溶蚀量要远大于耕植土中的溶蚀量,并受施肥的影响较小。表明,农业施肥对未耕植土土中包被、包裹的碳酸岩石溶蚀影响较大,对下伏碱性岩粉层的层中、层下碳酸岩石的溶蚀影响较小。同时,施肥对耕植土土中、土下碳酸岩石的溶蚀影响不大。人类可采取禁令开垦较薄土层措施,来有效规避耕作施肥对土中碳酸岩石溶蚀作用的抑制,减少反石漠化的不利因素。此将为丰富碳酸盐岩山地成土演化理论和石漠化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张云刘长礼宋博宋超侯宏冰裴丽欣杨柳吕敦玉
关键词:施用有机肥溶蚀作用
贵州草海沉积物纤维素氧同位素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纤维素在湖泊沉积过程中不易发生分解,故其稳定同位素组成能真实地反映原始环境信息。本文在建立一套有效的四阶段(酸洗、碱洗、漂白及碱洗)湖泊沉积物纤维素提取基础上,成功测定了近500年草海沉积物纤维素氧同位素组成。草海纤维素氧同位素组成与董哥洞石笋恢复的降雨量的一致性变化表明纤维素氧同位素主要反映湖水氧同位素组成,进而指示了湖区降雨量变化。
朱正杰莫建兵张维陈敬安曾艳
关键词:纤维素氧同位素降雨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