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511031400)

作品数:13 被引量:143H指数:8
相关作者:刘世亮刘芳化党领介晓磊骆永明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
  • 6篇石灰性
  • 5篇苯并[A]芘
  • 5篇
  • 4篇土壤
  • 4篇配施
  • 4篇污染
  • 4篇污染土
  • 4篇污染土壤
  • 3篇植物修复
  • 3篇石灰性土壤
  • 3篇解吸
  • 3篇降解
  • 3篇共代谢
  • 3篇褐土
  • 3篇黑麦
  • 3篇黑麦草
  • 3篇潮土
  • 2篇多环芳烃
  • 2篇有效锌

机构

  • 15篇河南农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黄淮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河南农业职业...
  • 2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郑州牧业工程...
  • 1篇济源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4篇刘世亮
  • 8篇介晓磊
  • 8篇化党领
  • 8篇刘芳
  • 6篇吴龙华
  • 6篇骆永明
  • 3篇刘忠珍
  • 3篇崔海燕
  • 3篇田春丽
  • 2篇丁克强
  • 2篇宋静
  • 2篇李华
  • 1篇滕应
  • 1篇马闯
  • 1篇王代长
  • 1篇孟庆香
  • 1篇曹志洪
  • 1篇杨素勤
  • 1篇王明娣
  • 1篇刘芳

传媒

  • 4篇生态环境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4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真菌对污染旱地红壤中苯并[a]芘共代谢降解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在恒温和恒定转速培养条件下,模拟生物泥浆反应器法,选择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来的青霉菌、黑曲霉、白腐真菌等3种真菌,在添加不同浓度菲和邻苯二甲酸作为共存底物情况下,研究其对旱地红壤中苯并[a]芘(B[a]P)的共代谢降解.结果表明,未灭菌土壤对B[a]P有降解能力,当土壤中添加菲时,提高了B[a]P在土壤中的降解率,100 mg.kg-1浓度菲处理的降解率显著高于200 mg.kg-1浓度菲处理,邻苯二甲酸对B[a]P降解影响不大.灭菌土壤中B[a]P几乎没有降解,添加共代谢底物后土壤中B[a]P降解率变化不明显.添加菲及邻苯二甲酸均促进了青霉菌对B[a]P的降解,提高其降解率,其中添加菲的效果更明显.与灭菌土壤相比,接种黑曲霉提高了B[a]P的降解率,但是添加菲与邻苯二甲酸却均抑制了黑曲霉菌对B[a]P的降解.白腐真菌对旱地红壤中B[a]P的降解能力较差,但当菲或邻苯二甲酸存在时能显著提高白腐真菌对B[a]P的降解,且菲比邻苯二甲酸效果好.
刘世亮骆永明吴龙华曹志洪
关键词:共代谢降解真菌
磷与富啡酸配施对潮土中磷锌有效性及锌形态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磷与富啡酸(fulvic acid,FA)配施对石灰性潮土中磷锌有效性及锌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潮土中速效磷含量随外加磷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发生了明显的固定,而且外加磷越高,土壤对其的固定越明显。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添加FA量的增加而增加,即FA提高了磷有效性,但在低磷处理下,FA对磷的活化作用很小,而在高磷处理下作用明显;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添加锌量的增加而降低,即高锌降低了速效磷的含量。土壤DTPA-Zn含量随锌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低量磷可提高DTPA-Zn含量,但当土壤磷添加量太高时(高于120 mg kg-1或160 mg kg-1)则降低DTPA-Zn含量。土壤DTPA-Zn含量随FA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FA对长时间培养土壤锌的活化作用不明显。对土壤锌分级表明,土壤锌主要以残渣态(RES)形式存在,而交换态和有机质结合态锌在石灰性土壤中含量极低。同时,外源可溶性锌明显提高了土壤中RES-Zn、CAB-Zn、OFe-Mn-Zn和EX-Zn含量,但OM-Zn增加趋势不明显,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有效性较高的EX-Zn和OM-Zn逐渐向无效态RES转化,FA对土壤锌形态转化作用不明显。
田春丽刘芳介晓磊刘世亮化党领
关键词:潮土速效磷有效锌锌形态
石灰性褐土中磷锌镉相互作用对其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石灰性褐土中磷、锌、镉相互作用对土壤中磷、锌、镉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磷锌共同培养时,施锌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相同锌浓度处理下,土壤中的有效锌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锌浓度处理下,有效锌含量随土壤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2)磷镉共同培养时,施镉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影响不明显;施磷降低了有效镉含量,但效果不显著;且都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3)锌镉共同培养时,在培养的前30d,土壤中有效锌含量随施镉浓度增加而降低,但在30d后,有效锌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土壤中有效镉含量在不同锌-镉处理下随培养时间变化有较大差异:在Cd3处理下,加入高浓度锌后显著降低土壤有效镉含量;Cd30处理下,在培养前30d,锌的施入对土壤中有效镉含量影响不明显,但30d以后,土壤有效镉含量随施入锌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说明两者的竞争机制随时间的延长发生变化,且施锌能明显降低镉的毒性。
崔海燕王明娣介晓磊刘芳化党领刘世亮
关键词:褐土有效性
石灰性土壤中磷锌对小麦生长及锌吸收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针对磷锌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复杂的交互作用,文章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性土壤中施磷肥对小麦生长及吸收锌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锌明显增加了土壤中DTPA提取态锌的质量分数,且土壤中wDTPA提取态锌随着施磷质量分数的提高逐渐增加;不同施磷质量分数背景下,随施锌质量分数的提高小麦茎+叶+籽粒壳的干重有所降低,却增加了小麦籽粒的干重;在各质量分数锌背景下施不同质量分数水平磷,明显地降低了小麦茎叶中锌的质量分数,但提高了籽粒中锌的质量分数,并增加了锌累积量;小麦地上部锌质量分数和锌累积量均随施锌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石灰性土壤中施磷肥提高了土壤中锌的有效性,促进了小麦生长,降低了小麦茎叶中锌的质量分数,促进了锌元素从植株向籽粒的运输,增加了小麦籽粒中锌的质量分数,促进了小麦地上部分对锌元素的总吸收量。
刘世亮刘忠珍刘芳化党领介晓磊孟庆香
关键词:石灰性土壤小麦
菲在黑麦草种植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酶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研究了种植黑麦草对土壤中3环多环芳烃菲的动态降解作用。结果表明,黑麦草可以促进土壤中菲的降解,在75 d的盆栽试验里,种植黑麦草土壤中菲的可提取浓度明显低于不种植土壤(p<0.05)。在菲浓度为5 mg kg^(-1)、50 mg kg^(-1)、200 mg kg^(-1)的3种处理中,种植黑麦草壤中菲的降解率分别为81.07%、90.35%、84.94%,而不种植土壤中菲的降解率分别为75.34%、86.62%、67.60%。种植黑麦草增强了土壤中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即提高了土壤中生物活性,从而促进了土壤中菲的降解率。不同浓度菲处理,土壤中生物活性存在明显差异,高浓度菲(200 mg kg^(-1))对土壤中生物活性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影响土壤中生物对菲的降解作用,从而揭示了植物促进菲降解的生物学及酶学机理。黑麦草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有较强的忍耐性,但过高的菲浓度对黑麦草的生长有影响。
刘世亮骆永明吴龙华宋静滕应
关键词:植物修复黑麦草土壤酶
真菌对苯并[a]芘污染土壤共代谢降解研究
模拟生物泥浆法,选择了几种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真菌,在添加不同浓度菲和邻苯二甲酸作为共存底物情况下,研究它们对旱地红壤中苯并[a]芘(B[a]P)的共代谢降解。结果表明,未灭菌土壤中土著微生物对B[a]P有降解能力...
刘世亮骆永明吴龙华曹志洪
关键词:共代谢真菌
文献传递
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植物根际修复研究初探被引量:8
2007年
研究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L.)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苯并[a]芘的可提取态wB[a]P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黑麦草加快了土壤中可提取态苯并[a]芘的减少,提高了苯并[a]P在土壤中的降解率,在1、10、50mg·kg-1苯并[a]芘处理下,黑麦草生长土壤中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达90.3%、87.5%、78.6%;而没有黑麦草生长土壤中苯并[a]芘的降解率则为79.3%、66.4%、55.6%。黑麦草根际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碳的含量,从而提高植物对苯并[a]芘的降解率。植物的地上部也可积累少量苯并[a]芘,但植物对苯并[a]芘的吸收不是黑麦草对其修复的主要机制。土壤自身具有修复苯并[a]芘的潜能,种植黑麦草具有强化土壤修复苯并[a]芘污染的作用。
刘世亮骆永明丁克强李华吴龙华
关键词:植物修复黑麦草多环芳烃苯并[A]芘
黑麦草对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根际修复及其酶学机理研究被引量:56
2007年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对多环芳烃苯并[a]芘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土壤中苯并[a]芘的可提取态浓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黑麦草加快了土壤中可提取态苯并[a]芘浓度的减少,提高了苯并[a]芘在土壤中的降解率,在1、10、50mg·kg-1苯并[a]芘处理浓度下,黑麦草生长土壤中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达90.3%、87.5%、78.6%;而没有黑麦草生长土壤中苯并[a]芘的降解率则为79.3%、66.4%、55.6%。黑麦草根系增强了土壤中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的活性以及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碳的含量,从而提高植物对苯并[a]芘的降解率。植物的地上部也可积累少量苯并[a]芘,但植物对苯并[a]芘的吸收不是黑麦草对其修复的主要机制。土壤自身具有修复苯并[a]芘的潜能,种植黑麦草具有强化土壤修复苯并[a]芘污染的作用。
刘世亮骆永明丁克强李华吴龙华
关键词:植物修复黑麦草苯并[A]芘
富啡酸对石灰性潮土中磷吸附-解吸及其对锌次级吸附-解吸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吸附和解吸试验,研究了富啡酸(Fulvic acid,FA)对石灰性潮土中磷吸附-解吸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富啡酸和磷后对锌次级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吸附不同磷和富啡酸后,土壤对磷的吸附量随磷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富啡酸吸附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石灰性潮土磷等温吸附曲线用Langumir方程式描述时,土壤对磷的吸附反应常数K、最大吸附量Xm、最大缓冲容量K×Xm均随富啡酸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KNO3、KOH、HCl对吸附磷的解吸量所占比例及磷的总解吸量均随富啡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对Zn2+的吸附率随磷和富啡酸吸附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其解吸率随磷和富啡酸吸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磷和富啡酸减少了土壤对Zn2+的吸附,且增加了其在土壤中的解吸量。所以,石灰性潮土中富啡酸提高了土壤中磷的有效性,而且磷和富啡酸提高石灰性土壤中锌的有效性。
田春丽介晓磊刘世亮刘芳化党领
关键词:石灰性潮土解吸
污染土壤中苯并[a]芘的微生物共代谢修复研究被引量:21
2010年
刘世亮骆永明吴龙华宋静
关键词:共代谢多酚氧化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