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3ZS051-A25-021)

作品数:8 被引量:91H指数:5
相关作者:宋玉民吴锦绣郑秀荣吴琼张兴辉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理学

主题

  • 5篇光谱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光谱
  • 3篇圆二色
  • 3篇圆二色谱
  • 3篇色谱
  • 2篇血清白蛋白
  • 2篇人血清白
  • 2篇人血清白蛋白
  • 2篇吸收光谱
  • 2篇密度泛函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泛函
  • 2篇泛函理论
  • 1篇蛋白
  • 1篇电化学
  • 1篇氧乙酸
  • 1篇乙烷
  • 1篇锗烯
  • 1篇质粒

机构

  • 8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6篇宋玉民
  • 4篇吴锦绣
  • 3篇郑秀荣
  • 2篇姚琨
  • 2篇贾宝丽
  • 2篇方冉
  • 2篇王永成
  • 2篇耿志远
  • 2篇张兴辉
  • 2篇吴琼
  • 1篇宋小利
  • 1篇李梅
  • 1篇王流芳
  • 1篇刘颖梅
  • 1篇芦小林
  • 1篇张胤
  • 1篇栾尼娜
  • 1篇申少斌
  • 1篇杨培菊
  • 1篇卢小林

传媒

  • 3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化学学报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O-(硫杂蒽酮-[2]-基)-氧乙酸的合成、表征及与DNA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合成了O-(硫杂蒽酮-[2]-基)-氧乙酸,并用元素分析、IR、^1H NMR和13C 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光谱学方法研究了该化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 7.38的模拟体液条件下,该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随ct-DNA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减色效应,使ct-DNA的圆二色谱正负峰的吸收强度有所降低。该化合物的荧光强度被ct-DNA显著猝灭,猝灭常数为1.25×10^4L·mol^-1,当ct-DNA的浓度在0-12.0 mg·L^-1范围内变化时,荧光猝灭值与ct-DNA的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化合物对ct-DNA的检出限为1.63 mg·L^1。据此,O-(硫杂蒽酮-[2]-基)-氧乙酸是一种可用于测定ct-DNA浓度的新试剂,与ct-DNA的作用有嵌入和静电吸引两种方式。
申少斌郑秀荣宋玉民卢小林
关键词:光谱学CT-DNA-基)-氧乙酸
稀土芦丁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8
2006年
本文合成了稀土元素La,Pr,Gd和Dy的芦丁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和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在模拟动物体生理pH值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这4种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结果表明:配合物对HSA和BSA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通过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发现:HSA和BSA与这4种配合物发生了反应,生成新的复合物,这种猝灭作用是由于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而引起的静态猝灭。用Scatchard方程求出了形成复合物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数n;并求得结合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初步确定配合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的作用力是氢键和VanderWaals力;同时用圆二色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配合物对HSA和BSA构象的影响。
宋玉民吴锦绣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圆二色谱
芦丁对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芦丁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构象和功能的影响,同时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芦丁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作用。在体内随着芦丁浓度的增加,其与血清白蛋白结合时对血清白蛋白的构象无影响,但对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有影响,导致α-螺旋结构减少,β-折叠结构增加,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被破坏。电化学研究发现:芦丁的氧化还原电流随着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表明芦丁与血清白蛋白发生反应,生成比较稳定的复合物。芦丁的氧化还原最大峰电位也随着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增加发生变化,峰电位差略增加,表明芦丁的氧化还原性随着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进一步证明芦丁在体内能够被血清白蛋白存储和转运。
吴锦绣张胤李梅宋玉民
关键词:芦丁血清白蛋白同步荧光光谱电化学
亚烷基锗烯与环氧乙烷及环硫乙烷抽提氧和硫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和从头算MP2方法在6-311G(d,p)水平上对亚烷基锗烯与环氧乙烷的氧转移及环硫乙烷的硫转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计算了势能面上各驻点的构型参数、振动频率和能量;并用CCSD(T)/6-311G(d)方法进行了单点能校正.结果表明,亚烷基锗烯与环氧乙烷和环硫乙烷抽提氧和硫的反应存在顺反两种反应方式,分别生成锗杂烯酮(P1)、硫代锗杂烯酮(P4)以及锗杂环氧乙酮(P2)、锗杂环硫乙酮(P5),环状产物P2和P5能继续与环氧乙烷或环硫乙烷反应,进一步生成更稳定的产物甲醛(P3-1)、一氧化锗(P3-2)及锗烯二硫化物(P6),且反式反应是主要的反应通道.同时还研究了该反应中环氧乙烷C—O键和环硫乙烷C—S键的解离过程,并与亚烷基卡宾和环氧乙烷及环硫乙烷的抽提反应进行了比较.
耿志远姚琨王永成方冉张兴辉贾宝丽
关键词:从头算密度泛函理论过渡态
小檗碱和溴化乙锭与DNA的光谱学作用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小檗碱(berberine)和溴化乙锭(EB)与ct-DNA的光谱学作用.在ct-DNA存在时,berberine和EB的荧光强度都有较大的提高,pH的改变对二者荧光光谱的发射峰位与强度影响不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随ct-DNA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减色效应;二者都使ct-DNA的圆二色谱正负峰的吸收强度有所增加;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表明,EB-DNA体系的发光强度高于berberine-DNA体系.在DNA的定量测定中,可用无毒、副作用的小檗碱代替有致癌性的溴化乙锭,为安全、无环境污染、定量测定DNA提供了新试剂使用基础.
宋玉民郑秀荣吴锦绣吴琼
关键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
全反式维甲酸合钇(Ⅲ)配合物对DNA的切割和键合作用(英文)被引量:2
2005年
以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法和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全反式维甲酸合钇!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该配合物能在生理条件下比配体和金属离子更有效地切割质粒DNA,体系离子强度和pH值的变化对配合物的切割活性有较大影响,自由基捕捉剂的加入不影响配合物的切割活性。该配合物对DNA的切割可能通过水解机理进行。该配合物可使DNA的粘度增加,使EB-DNA体系的荧光强度和DNA溶液的紫外吸收强度降低。据此推断,该配合物主要以嵌入方式与DNA作用。
宋玉民宋小利栾尼娜杨培菊芦小林王流芳刘颖梅
关键词:小牛胸腺DNA
R_2C=GeH_2和R_2Ge=CH_2结构与成键特征的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d,p)水平上研究了取代基对二取代锗烯R2Ge=CH2和R2C=GeH2[R=H,OH,NH2,SH,PH2,F,Cl,Br,(NHCH)2,CH3,(CH)2]的影响.研究发现π供电子取代基在碳上时更能引起分子结构在锗端的锥型化.碳原子上的π电子给予取代基的给电子效应越强,R2C的单-三态能量差越大,π电子的反极化效应就越强,使得化合物的结构在锗端发生的弯曲越明显,从而使得弯曲结构更稳定.和前人的计算相比,碳上的给电子取代基对GeH2结构影响大于它对SiH2的影响.
耿志远贾宝丽王永成姚琨方冉张兴辉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锗烯
稀土金属离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7
2006年
本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稀土金属离子Eu髥、Pr髥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Eu髥和Pr髥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分别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发现:HSA与Eu髥、Pr髥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发生了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Eu髥、Pr髥对HAS的荧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荧光猝灭。荧光猝灭图表明:Eu3+和Pr3+在HSA分子中至少有两类结合位点,Eu3+与HSA形成2.76∶1的复合物,结合常数lgK分别为12.03和9.05;Pr3+与HSA形成2.2∶1的复合物,结合常数lgK分别为9.89和6.97。同时用圆二色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Eu髥和Pr髥对HSA构象的影响。
宋玉民吴锦绣郑秀荣吴琼
关键词:稀土离子人血清白蛋白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