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074)
- 作品数:17 被引量:191H指数:6
- 相关作者:张成渝郑瑶峰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艺术更多>>
- “真实性”和“原真性”辨析被引量:30
- 2010年
- 总结"真实性"、"原真性"二词在国内20余年来的使用历程,表明从学术视野看,"真实性"的使用较之"原真性",不具有先天优势。从字面表达看,两个译词侧重不同,但通过不同的表达途径最终趋于认知上的一致。近年围绕两词的争鸣,反映出遗产学界将保护理论更加紧密地联系中国实践的思考轨迹,相对于译词争鸣之"表",其背后显现的理论思考日趋深入之"里"更具有本质性,因而更富现实意义。
- 张成渝
- 关键词:原真性
- 文物视域下的西晋洛阳与西域地区的文化交流被引量:1
- 2021年
- 一、文化遗迹与西晋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1.三临辟雍碑20世纪30年代初,洛阳汉魏故城遗址内的东大郊村,发现了西晋咸宁四年(278)所立的"辟雍碑"。这是我国晋代文物中具有国家政治意义的重大发现,具有无比珍贵的文化史价值。该碑碑首、碑身两个部分由一件整体的石灰岩凿成,高332厘米,宽110厘米,厚30厘米。其中碑顶魑首,碑额隶书"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碑"二十三字。
- 张成渝张乃翥
- 关键词:文化遗迹中外文化交流西域地区文物
-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伊洛河沿岸的唐代胡人部落——以龙门石窟新发现的景教瘗窟为缘起(下)
- 2015年
- 随着隋唐洛阳故城东郊景教经幢石刻的出土和龙门石窟唐代景教瘗窟的发现,以当地'感德乡'、'崇义乡'为移民聚落的胡人生活区便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对于一处大遗址文化遗产的揭示,除了探方考古发掘成果的积累,古籍文献的叙事亦为一项值得人们悉心梳理、采撷论据的工作。本文以当地出土文物及相关诗文纪事为质料,对这一胡人聚落在洛阳社会生活中发挥的文化效应进行了钩沉,从而揭示出西域胡人利用伊洛河漕运水系经营生贩的聚落选择。不仅如此,由于这一胡人部落信奉着故国的宗教并怀恋着旧邦的生活方式,因而其日常生活的习俗惯性便在东都地区发挥出'文化碰撞'的职能,由此形成当地社会生活中种种西域文明大放异彩的结局。
- 张乃翥郑瑶峰
- 龙门石窟北朝造像中装饰雕刻的艺术格调
- 2017年
- 在龙门石窟魏唐窟龛的相关壁面空间内,如洞窟额楣、佛龛平座、主像背光等结构性部位,往往以浮雕方式刻画了各式烘托主像的装饰性画面。这些浮雕作品,或以几何图画,或以卷草纹样,或以带有情节寓意的佛典故事场景,或以展示施主生活面貌的世俗剪影,为人们礼拜这一佛国道场提供着视觉读品的审美愉悦。不仅如此,相对于这种美术题材的典型设定来说,上述美术作品艺术形式的选取,则更加具有体现当年东西方文化交流样板载体的意义——古代雕刻家采用此前西方广为流行而带有'密体意致'的构图技法,为东方造型艺术的形式创新,提供了一个带有浓郁模型意义的示范文本。因此,透过龙门石窟这一文化遗产上述艺术遗迹的美学分析与探讨,人们不仅从物质生产视域体会到古代丝绸之路畅通时期东西方文化往来的密切,更能从意识形态视域感受到当年东方世界如何从西方美术模型中汲取了那里行之久远的审美取向,从而促进人们由物质生产层面跨越到精神生产层面来认识丝路交流对东西方社会文明沟通的历史价值。
- 张乃翥张成渝
- 原真性与完整性:质疑、新知与启示被引量:8
- 2012年
- 在世界遗产理论发展路程中,对遗产原真性及完整性的质疑和思考是推动理论不断丰富完善的一股重要动力。完整性适用于所有遗产地,整体保护政策正是对完整性这一命题的呼应和阐释。对遗产原真性的质疑主要表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特别是活态遗产,现在遗产界已经越来越认识到非物质遗产不能简单套用物质遗产的原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的原真性要素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演进中的原真性"。因质疑而思考,进而获得新知。这一途径启示我们,应以一种开放性的、持续完善的思维和态度来对待遗产事业。
- 张成渝
- 关键词:遗产原真性完整性
- 国内外世界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研究综述被引量:80
- 2010年
- 原真性与完整性是世界遗产领域的核心理念,我国对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遗产类型、遗产保护案例和旅游原真性四个方面。总体而言,文化遗产研究的丰富程度高于自然遗产,原真性研究的深入程度高于完整性。从遗产类型日趋多样化、遗产内涵日趋丰富的现实出发,完整性原则的研究、自然遗产和复合遗产的保护研究、原真性与完整性内涵的关联性研究仍需引起更多关注。
- 张成渝
- 关键词:原真性完整性世界遗产
- 新疆出土汉文印信的文化生态考察被引量:2
- 2016年
- 在新疆瀚海绿洲的古代遗址中,近代陆续出土了若干古人遗留在当地的汉文印信。这类汉唐时代的历史遗存,与同一地区出土的众多汉籍文献、内地遗物一样,从文物视域折射了当年中原王朝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经略与文化浸淫。而相关古代史料的文化学考察,则让人们认识到中原王朝的西域经营,实际上伴随着一个旷日持久的与当地民族相互融合的文化过程。古代汉文印信在新疆地区的出土,恰以历史文物毋庸置疑的认识价值,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塔里木及其周边地区多元一体发展的真实存在。
- 张乃翥
- 关键词:丝绸之路汉文印信文化交流
- 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两种实践——解读生态博物馆和乡村旅游被引量:42
- 2011年
- 生态博物馆和乡村旅游是当前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的两种模式,二者均奉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对可持续的理解却"和而不同"。生态博物馆奉行"严格的可持续",侧重于保护,并顺应发展;乡村旅游奉行"温和的可持续",侧重于开发,但也承认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对于两种模式理念与实践的比较分析,透视在实现文化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上,梭嘎生态博物馆表现出的阶段性"失败"和巴拉河乡村旅游表现出的阶段性"成功",实质上有着不同于此种表象之下的、更深层的含义。
- 张成渝
- 关键词:村落文化景观生态博物馆乡村旅游
- 从原真性保护看圆明园遗址的功能分区展示被引量:9
- 2010年
- 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研究、造园艺术科学考察及借鉴是圆明园遗址保护展示面临挑战的两个主要功能。迄今为止,圆明园西洋楼景区、含经堂遗址、九州景区三大遗址保护工程,部分突出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但未能恰切地担负起历史研究、造园艺术科学考察及借鉴功能。以遗产原真性理论为依据,论证了一种更好地实现两大功能的圆明园遗址分区保护展示设想。这其中,针对圆明园罹难前后两种原状的极少量重建,是一个极富挑战性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 张成渝
- 关键词:遗址保护原真性
- 洛阳北魏晚期石刻艺术中的西域美术元素被引量:3
- 2017年
- 中古时代的洛阳,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各地有着与日俱增的人事往来和文化交流。尤其北魏建都洛阳之际的西域各国,曾与这一东方都会进行着稠迭连绵的人际往来。此间洛阳以龙门石窟佛教美术为中心的石刻艺术遗迹中,即展现出诸多西域美术元素的迹象。该文列举龙门石窟北魏装饰艺术造像中包括连珠纹图案、卷草纹图案、火焰纹图样、法筵纹图案和金翅鸟雕像数种美术题材,与洛阳同期世俗石刻艺术中的翼兽、畏兽造像加以考察、介绍,希冀以此文化遗迹为案例,追溯当年西域美术元素通过东西方文化交流浸染汉地的史踪。
- 张成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