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580)

作品数:13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军拓胜军刘芳贺建国郑敏娟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室
  • 7篇心室功能
  • 6篇心动描记术
  • 6篇心肌
  • 6篇描记
  • 6篇描记术
  • 6篇超声
  • 6篇超声心动描记
  • 6篇超声心动描记...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左心
  • 5篇左心室
  • 4篇成像
  • 3篇心室收缩
  • 3篇速度向量
  • 3篇速度向量成像
  • 3篇糖尿病大鼠
  • 3篇左心室收缩
  • 2篇丁胺

机构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西安市儿童医...
  • 3篇解放军第一一...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西安医学院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张军
  • 3篇贺建国
  • 3篇刘芳
  • 3篇卫张蕊
  • 3篇朱永胜
  • 3篇朱霆
  • 2篇苏海砾
  • 2篇郑宏志
  • 2篇岳瑾琢
  • 2篇施红
  • 2篇刘丽文
  • 2篇赵春容
  • 2篇张展
  • 2篇段云燕
  • 2篇拓胜军
  • 2篇郑敏娟
  • 2篇左蕾
  • 2篇李红玲
  • 2篇岳志杰
  • 2篇张琳

传媒

  • 4篇中华超声影像...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早期单纯性肥胖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观察单纯性肥胖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方法将16只健康雄性大鼠以普通饮食(NF组,n=6)和高脂饮食(HFD组,n=10)喂养12周,之后记录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并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大鼠左心室心肌应变和应变率,观察大鼠心肌纤维化、肥大细胞浸润程度及轻链3(LC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F组相比,HFD组大鼠体质量、腹围、腹部脂肪含量、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均显著增高(P均<0.05);左心室前间隔径向应变率及前间隔、前壁径向应变减低(P均<0.05),后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侧壁基底段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均减低(P均<0.01)。HFD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脂肪空泡,心肌胶原纤维沉积和肥大细胞浸润明显增加,LC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肥胖大鼠早期心脏结构无明显改变时,已存在不同程度左心室功能受损。
曾丽琴张军拓胜军王雅韵胡运贺建国高宇
关键词:肥胖症心室功能超声心动描记术
胰岛素干预对糖尿病大鼠左室心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小剂量胰岛素干预下糖尿病大鼠左室心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细胞超微结构和整体心脏功能变化.方法 将25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9只)、胰岛素干预组(INS组,9只)和对照组(CN组,7只),DM组和INS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INS组每天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应用超声心动图、可视化动缘探测系统和透射电镜在干预8周时观测3组大鼠左室整体结构功能和心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的改变以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超声心动图示,DM组较CN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与收缩末内径(LVESD)增大,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s)、左室后壁厚度(LVPW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P均<0.05);INS组较DM组LVESD减小,LVEF增加(P均<0.05).单心肌细胞功能测定结果示,DM组较CN组左室心肌细胞长度缩短,收缩幅值(PS%)与最大缩短、复长速率(±dL/dt)减低,收缩达峰时程(TPS)及舒张90%时程(TR90)延长(P均<0.05);INS组较DM组心肌细胞长度、PS%、+dL/dt、-dL/dt、TPS及TR90均有所改善(P均<0.05).透射电镜示,DM组心肌细胞肌丝断裂溶解,线粒体聚集肿胀,胶原纤维、糖原颗粒沉积,而INS组心肌超微结构异常较DM组减轻.结论 小剂量胰岛素可改善糖尿病所致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有效延缓糖尿病心肌病变的演进,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赵春容胡文星岳志杰张琳左蕾郑宏志朱永胜徐晖刘丽文张军
关键词:胰岛素
糖尿病大鼠早期左心室心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变化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早期病变过程中左心室心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细胞超微结构、整体心脏功能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向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DM组),并设立对照组(CN组)。应用超声心动图、透射电镜和可视化动缘探测系统观测两组大鼠成模起始点、2周、4周及8周时左心室整体功能和超微结构变化以及心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改变。结果 8周时DM组较CN组左心室心腔扩大、室间隔变薄、射血分数降低(P均<0.05)。2周时DM组心肌超微结构出现轻度异常,4周和8周时DM组心肌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病变。与同时间点CN组比,2周时DM组大鼠心肌细胞舒张90%时程(TR90)轻度延长(P<0.05),4周和8周时心肌细胞长度缩短,收缩幅值(PS%)与最大缩短、复长速率(±dL/dt)减低,收缩达峰时程(TPS)及TR90延长(P均<0.05)。结论糖尿病大鼠心肌在整体功能出现异常前已发生不可逆的细胞水平损伤。
赵春容胡文星岳志杰张琳赵雯左蕾贺建国郑宏志张军余志斌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心室功能超声心动描记术动物实验
饮食和运动干预对肥胖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饮食和运动干预对肥胖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3月龄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肥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恢复普通饮食不运动(HFD/NF-S)组、恢复普通饮食运动(HFD/NF-Ex)组、继续高脂饮食不运动(HFD-S)组和继续高脂饮食运动(HFD-Ex)组,跑步训练8周后,记录大鼠一般资料,检测大鼠血脂、血糖。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结构和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左心室应变和应变率。通过常规和特殊染色,观察大鼠心肌胶原纤维沉积、肥大细胞浸润程度、心肌自噬程度等。电镜下观察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HFD-S组大鼠相比HFD/NF-Ex组血糖、血脂明显升高(P<0.01),心肌纤维化程度、肥大细胞浸润程度和心肌自噬程度明显增加(P<0.01),室间隔及室壁增厚(P<0.05),各节段应变和应变率减低(P<0.05)。HFD/NF-Ex组相比其他3组各项检查结果均有改善(P<0.05),HFD/NF-S组和HFD-Ex组相比HFD-S组也有改善(P<0.05)但效果不如HFD/NF-Ex组。结论饮食联合运动干预可延缓高脂诱导的肥胖大鼠的心肌重构、心肌纤维化及心肌自噬,纠正心功能。单一运动或饮食干预也可使肥胖大鼠心肌重构、纤维化和自噬程度减轻,改善心功能,但效果不如联合干预组。
曾丽琴张军胡运高宇王雅韵拓胜军贺建国
关键词:干预肥胖大鼠左心功能超声心动图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位移中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三维位移及扭转。方法合并微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33例(糖尿病组)和体检健康者30例(对照组),采集左心室全容积图像输入TOMTEC软件,计算左心室16节段三维位移,心尖部、基底部及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前间隔、前壁、后壁基底部和中间部,侧壁中间部,下壁基底部、心尖部,后间隔中间部、心尖部三维位移均减低(P<0.05);糖尿病组心尖扭转角度和整体扭转角度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反映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是一种简单、省时、可靠的超声新技术,对评价糖尿病患者左心功能有较高应用价值。
刘芳拓胜军岳瑾琢张军张展
关键词:2型糖尿病超声心动描记术心室功能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收集T2DM患者55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1例和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24例;另选择健康人31名作为对照组。常规采集各切面图像和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将全容积图像输入TomTec 4DLV analysis软件,计算16节段心肌三维应变(3DS)、纵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值,并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中间部和心尖部的前间隔、侧壁,基底部和中间部后壁,心尖部下壁的3DS均显著减低(P均<0.05);中间部前间隔、前壁、后壁,心尖部后间隔LS均减低(P均<0.05);基底部、中间部及心尖部侧壁,基底部和中间部后壁CS明显减低(P均<0.05);3DS与LVEF呈正相关(r=0.75,P<0.01)。结论 3D-STE对评价糖尿病左心室动力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DS可较CS、LS更全面、客观地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受损情况。
刘芳石晶张军苏海砾
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糖尿病大鼠早期心肌功能演变规律
2014年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结合潘生丁负荷研究早期糖尿病(DM)大鼠心肌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方法对照组和DM组各40只SD大鼠,分别分为0、2、4、8周四个亚组,于DM成模后在上述时间点分别进行基础状态下和潘生丁负荷后的常规超声和VVI检查,对各个时间点对照组和DM组两组间各参数进行比较;同时对组内各个时间点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VVI储备指标显示从2周亚组开始,DM组的舒张期切向应变率储备开始低于对照组,4周和8周亚组的收缩与舒张期速度、切向应变和应变率储备均低于对照组,各项储备指标均有随病程延长而降低的趋势。结论 VVI结合潘生丁负荷,可更早地检出DM大鼠的心肌灌注障碍。
段云燕张军苏海砾贺建国郑敏娟朱霆李红玲
关键词:速度向量成像超声心动描记术
速度向量成像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价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左室长轴心肌应变功能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左室长轴心肌应变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0例排除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并且经常规的超声心动图检查LVEF值>50%的糖尿病患者,另选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分别在静息状态、各级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存储心尖四腔观、两腔观及左室长轴观的动态二维图像.用Sygno VVI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获得左室各节段的长轴最大收缩速度(Vs)、应变(ε)、应变率(SR).结果 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组内比较,左室各壁Vs、e、SR自基底段至心尖段均呈递减趋势,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组间各相应节段(18节段)配对比较,静息状态下,糖尿病组7个节段的SR、4个节段的ε、3个节段的Vs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多巴酚丁胺最大负荷后,糖尿病组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其中,静息状态下,糖尿病组心尖段67%的指标低于对照组,而中间段11%的指标低于对照组,基底段各参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左室长轴的Vs、ε、SR从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渐减弱;糖尿病患者早期长轴心肌Vs、e、SR减退最早表现在心尖段的心肌组织;多巴酚丁胺负荷能提高VVI各参数检出心肌收缩功能障碍的敏感性.
卫张蕊张军施红余秀华朱永胜张海滨
关键词:速度向量成像
心肌声学造影评价胰岛素不同干预时间点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灌注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技术评价胰岛素不同时间点干预糖尿病大鼠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差异,探讨MCE在糖尿病心肌病(DCM)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将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和胰岛素干预组(INS),每组30只。成功制备糖尿病模型后,INS组随机分A、B、C 3个亚组,分别于成模0、4、8周后开始胰岛素干预,均连续给药12周;NC和DM组也随机分为3个亚组,与INS组各亚组同步饲养,不予干预。于成模后12、16、20周末对各亚组大鼠开胸行MCE检查,分析心肌血容量(A)、血流速度(β)和血流量(A×β)的变化,并取心肌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DM组比较,INS组A、β和A×β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INS组A亚组A×β减低,B亚组A、A×β减低,C亚组A、β、A×β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S组各亚组间比较,A、B亚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亚组A、A×β低于A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INS组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较DM组改善;毛细血管密度INS各亚组均较DM组增加,仅A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早期干预可改善心肌微血管结构,增加心肌血流量。MCE可敏感、准确地对DCM大鼠的心肌微循环进行评价,可作为DCM早期诊断和动态疗效监测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张展张军刘芳拓胜军岳瑾琢贺建国
关键词:心肌疾病胰岛素心肌再灌注
速度向量成像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左心室短轴收缩功能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价射血分数(EF)正常的糖尿病(DM)患者左室短轴收缩功能。方法30例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并且经常规的超声心动图检查EF值〉50%的DM患者,另选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分别在静息状态、多巴酚丁胺负荷(10、20、30、40μg·kg^-1·min^-1)状态存储胸骨旁左室短轴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动态二维图像。应用SygnoVVI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获得各个节段的心肌最大收缩速度(Vs)、应变(ε)、应变率(SR)。结果对照组和DM组组内比较,自基底段至心尖段Vs、ε、SR均呈递减趋势。对照组和DM组间比较,静息状态下,DM组心尖段SR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其余各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负荷后,DM组中间段和心尖段的SR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心尖段的Vs和£亦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20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负荷后,DM组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SR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中间段和心尖段的Vs和ε亦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多巴酚丁胺最大负荷后,DM组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结论DM患者早期收缩功能的减退最早表现在心尖段的心肌组织;SR比Vs、ε更为敏感;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与速度向量成像相结合,可以明显增加各指标检出糖尿病心肌收缩功能障碍的敏感性。
卫张蕊张军朱永胜张海滨朱霆施红
关键词:心室功能多巴酚丁胺速度向量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