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50M1572)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汉东朱林纪祥军史继新朱林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神经元
  • 1篇动脉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毒性
  • 1篇毒性作用
  • 1篇游离锌离子
  • 1篇人脑
  • 1篇缺血
  • 1篇癫痫
  • 1篇外科
  • 1篇显微外科
  • 1篇脑缺血
  • 1篇浸入式
  • 1篇颈总动脉
  • 1篇急性
  • 1篇急性脑缺血
  • 1篇海马
  • 1篇海马神经
  • 1篇海马神经元

机构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朱林
  • 3篇王汉东
  • 2篇纪祥军
  • 2篇史继新
  • 1篇纪详军
  • 1篇樊友武
  • 1篇杭春华
  • 1篇孙康健
  • 1篇成惠林
  • 1篇潘灏
  • 1篇朱林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鼠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模型,以期对欲进行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或相关实验的同道提供帮助。方法成年SD大鼠10只,将左侧颈总动脉远端穿过颈前肌肉群和气管之间的隧道,与右侧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果成功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端-侧血管吻合动物模型,手术成功率约为100%,平均吻合所需8针,平均血管吻合所需时间(35±5)min。吻合3个月后观察通畅率100%,HE染色示吻合口愈合良好。结论吻合成功的关键是提高显微操作技术水平,同时注意保护术野中小的血管和神经。此模型可以较好的应用于显微血管缝合训练。
朱林纪祥军王汉东史继新
关键词:动物模型显微外科
浸入式金属自显影技术检测游离锌离子在人脑外伤、急性脑缺血、癫痫后神经元中的异常聚集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游离锌离子在脑外伤、急性脑缺血和癫痫患者神经元中的分布,为探讨锌离子是否参与上述疾病的神经元损伤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台上直接采集3例脑缺血标本、3例癫痫标本、5例脑外伤标本和5例相对正常新鲜皮层标本,应用浸入式金属自显影方法检测标本中的锌离子分布,应用H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脑外伤、急性脑缺血和癫痫患者皮层神经元内聚集了大量的锌离子,阳性反应产物主要位于含锌神经元的胞体和轴突终末,胶质细胞中未见明显着色。在正常皮层未见阳性反应产物沉积。进一步的HE染色提示这些富含锌的神经元呈明显损伤样外观。结论锌离子可能在脑外伤、急性脑缺血和癫痫的神经元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参与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朱林纪祥军王汉东
关键词:脑缺血癫痫神经元
锌对海马神经元毒性作用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大量文献报道,锌在诸多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神经元死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本实验拟对锌的神经元毒性机制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方法在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中加入锌(或)锌阻断剂,利用相差显微镜从形态学观察神经元损伤;Western blot法检测p38、泛素化蛋白的表达;用MTT(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比色法定量分析神经元的损伤;再加入锌和(或)p38抑制剂,观察泛素化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锌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有明显的毒性作用;锌以明显的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海马神经元中泛素化蛋白、p38的升高;抑制p38可减少锌诱导的泛素化蛋白的表达。结论高浓度的锌对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它可能激活p38信号通路影响蛋白降解并最终导致神经元损伤。
朱林朱林纪详军王汉东潘灏王汉东杭春华成惠林孙康健
关键词:神经元泛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