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599)
作品数:
6
被引量:25
H指数:3
相关作者:
张祥松
史新冲
何巧
易畅
陈志丰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6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6篇
医药卫生
主题
4篇
肿瘤
4篇
发射型计算机
3篇
体层摄影
3篇
体层摄影术
3篇
脱氧
3篇
脱氧葡萄糖
2篇
神经胶质
2篇
神经胶质瘤
2篇
显像
2篇
胶质
2篇
胶质瘤
2篇
NH3
2篇
PET/C
2篇
PET/CT
2篇
PET/CT...
2篇
^18F-F...
1篇
性病
1篇
炎性
1篇
炎性病变
1篇
炎症
机构
6篇
中山大学附属...
1篇
中山大学
1篇
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6篇
张祥松
4篇
史新冲
3篇
何巧
3篇
易畅
2篇
王晓燕
2篇
陈志丰
2篇
张雪珍
2篇
张芳玲
1篇
陈维安
1篇
刘玉博
1篇
梁瑾瑜
1篇
余冬兰
1篇
张冰
传媒
5篇
中华核医学与...
1篇
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1篇
2017
2篇
2016
1篇
2015
2篇
2014
共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PET代谢显像在肿瘤与炎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2016年
肿瘤与炎性病变的鉴别是医学诊断的热点和难点。PET代谢显像是一种无创的功能性分子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笔者就近年来不同PET代谢显像在肿瘤与炎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加以综述,探讨其应用价值、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张雪珍
张祥松
关键词:
肿瘤
炎症
^13N—NH3·H2O联合^18F-FDG显像鉴别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和胶质瘤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13N-NH3·H2O联合^18F—FDGPET/CT显像在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瘤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就诊的10例PCNSL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43—74(59.10±12.47)岁]和15例胶质瘤患者[男8例,女7例,年龄14~72(46.73±19.61)岁]进行^13N-NH3·H2O和^18F—FDGPET/CT显像。以肿瘤与脑灰质摄取比(T/G)评价肿瘤的放射性摄取量。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肿瘤对显像剂的摄取差异,通过判别函数分析两者联合的诊断效果。结果PCNSL组^18F—FDG的T/G值明显高于胶质瘤组,分别为3.27±1.21和1.57±0.39(t=5.630,P〈0.001),而PCNSL组^13N—NH3·H2O的T/G值明显低于胶质瘤组,分别为1.43±0.26和2.12±0.69(t=-3.551,P〈0.01)。相对于^13N—NH3·H2O的T/G值,所有PCNSL病灶(14个)均表现为高的^18F-FDGT/G值,而77.8%(14/18)的胶质瘤病灶则显示相反的结果。利用判别函数分析,2种显像剂联合对肿瘤分类的整体准确性达96.9%(31/32),仅1例胶质瘤病灶误判为PCNSL。结论^13N-NH3·H2O联合^18F-FDG有助于鉴别PCNSL和胶质瘤。
刘玉博
史新冲
易畅
王晓燕
陈志丰
张冰
何巧
张祥松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胶质瘤
脱氧葡萄糖
13^N-NH3与18^F-FDGPET/CT在脑胶质瘤分级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13^N-NH3PET/CT显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评估中的价值,并与18^F-FDG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5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13^N-NH3及18^F-FDGPET/CT显像的45例脑胶质瘤患者资料,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14~75(47.47±15.64)岁,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穿刺活组织检查或随访证实。以肿瘤/脑灰质(T/G)比值为半定量分析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2种显像方法T/G比值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的最佳临界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13^N-NH,及18^F-FDGT/G比值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差异。结果.45例患者中共发现48个病灶(3例为多发),其中16个为WHO11级,12个为WHOm级,20个为WHOIV级。13^N-NH,PET/CT与18^F-FDGPET/CT诊断高级别胶质瘤的灵敏度分别为91%(29/32)、66%(21/32)。ROC曲线分析显示,13^N-NH3与18^F-FDGT/G比值的AUC分别为0.943和0.910,其鉴别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86和0.64。以上述临界值为诊断标准,13^N-NH3PET/CT与18^F-FDGPET/CT诊断高级别胶质瘤的灵敏度分别为94%(30/32)、84%(27/3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30/32)、93%(27/29)。结论13^N-NH3PET/CT对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效果优于18^F-FDGPET/CT,且在显示高级别胶质瘤时其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对比度好。
何巧
史新冲
张林启
张祥松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NH3
脱氧葡萄糖
^18F-FDGPET/CT与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复发判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比较18F—FDGPET/CT与超声造影(CEUS)在HCC治疗后复发监测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HCC治疗后(15例部分切除术、12例射频消融)患者资料(男22例,女5例;平均年龄47岁),患者治疗后均行18F.FDGPET/CT及CEUS监测肿瘤复发,2种检查间隔时间在2周内,间隔期间未接受任何治疗。依据病理或随访(〉6个月)结果,计算PET/CT与CEUS诊断HCC复发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比较CEUS与PET/CT对CEUS阳性患者和CEUS阴性患者的诊断效能。采用McNemar检验分析数据。结果27例治疗后HCC患者中,25例存在肝内复发,其中11例合并肝外转移;2例肝内未见复发,但有肝外转移。18F-FDGPET/CT及CEUS对肝内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分别为92.0%(23/25)和60.0%(15/25),特异性均为2/2,准确性分别为92.6%(25/27)和63.0%(17/27)。15例CEUS阳性患者中,18F.FDGPET/CT及CEUS对肝内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及准确性均为100%(15/15);12例CEUS阴性患者中,18F—FDGPET/CT及CEUS对肝内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分别为8/10和0,特异性均为2/2,准确性分别为83.3%(10/12)和16.7%(2/12)。18F-FDGPET/CT灵敏度及准确性明显高于CEUS,尤其是CEUS阴性组(x2=5.373和5.250,均P〈O.05)。18F-FDGPET/CT对肝外转移病灶的诊断灵敏度为100%(13/13)。结论18F—FDGPET/CT在评估HCC治疗后患者肝内肿瘤复发方面的灵敏度及准确性明显优于CEUS,并能有效发现肝外转移,可作为CEUS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复发和转移的HCC患者的有效补充检查手段。
陈志丰
王晓燕
梁瑾瑜
陈维安
张祥松
关键词:
肝细胞瘤
肿瘤复发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健康人群全身动态^(13)N-NH_3·H_2O PET/CT显像^(13)N-NH_3·H_2O的生物分布及辐射吸收剂量评估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13)N-NH_3·H_2O PET/CT显像中^(13)N-NH_3·H_2O的生物分布和主要器官的辐射吸收剂量。方法对5名健康志愿者在注射666~814 MBq ^(13)N-NH_3·H_2O后进行全身PET/CT扫描,获得每名受试者的连续动态图像。通过CT二维轴位图像手动勾画ROI,并在PET图像中找出相应层面,按照医学内照射剂量计算(MIRD)方法评估^(13)N-NH_3·H_2O的吸收剂量。结果心脏、肝及双肾^(13)N-NH_3·H_2O摄取最高,其次为胰腺、脑组织、脾脏和胃。心脏的吸收剂量最高,为(7.14±3.63)×10^(-3) mGy/MBq。受试者全身辐射吸收剂量为(2.11±0.44)×10^(-3) mGy/MBq,全身有效剂量为(6.58±1.23)×10^(-3)mSv/MBq。结论 ^(13)N-NH_3·H_2O作为重要的心肌显像示踪剂,用于人体全身PET/CT显像的辐射剂量是安全的。
张芳玲
易畅
余冬兰
赵彬良
史新冲
张祥松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以谷氨酰胺合成酶为靶点的^13N—NH3PET/CT显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以谷氨酰胺合成酶(GS)为靶点的^13N—NH,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Western blot和PCR定量分析PC3和DU145前列腺癌细胞Gs的表达量,并分析2个细胞株^13”N-NH3摄取的情况。选取34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进行^13N—NH,PET/CT检查,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Gleason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定量分析GS表达水平,对6分区的SUVmax、GS表达评分和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行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随着培养液中谷氨酰胺浓度减低,前列腺癌细胞中GSmRNA和相关蛋白含量均逐步增加,^13N—NH3的摄取也逐步增加;加入GS抑制剂后,细胞的^13N—NH3摄取均显著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织GS表达评分(7.76±2.57)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炎组织(3.98±2.60和3.34±0.36;F=36.85,P〈0.05;t=7.97和4.45,均P〈0.05);GS表达评分与Gleason评分之间存在弱相关性(rs=0.52,P〈0.05)。34例患者中,前列腺癌病灶分区的^13N—NH3摄取(SUVmax2.08±1.14)显著高于BPH分区和前列腺炎分区(SUVmax1.56±0.58和1.14±0.22;F=5.966,P〈0.05;t=2.63和2.65。均P〈0.05);前列腺癌组织GS表达评分与对应区域^13N-NH3的SUVmax之间存在弱相关性(rs=0.47,P〈0.05)。结论GS表达是前列腺癌摄取^13N-NH3的决定因素,前列腺癌病灶普遍存在GS表达上调,^13N-NH3显像有助于前列腺癌病灶的检测和诊断。
张雪珍
史新冲
何巧
易畅
张芳玲
张祥松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NH3
谷氨酰胺合成酶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