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165)

作品数:5 被引量:54H指数:3
相关作者:田明李志刚孙健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流动人口
  • 3篇社会融入
  • 3篇城市
  • 2篇健康
  • 1篇地方化
  • 1篇多维度
  • 1篇性别差异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人口健康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工
  • 1篇迁移
  • 1篇外出
  • 1篇外出劳动力
  • 1篇维度
  • 1篇留守家庭
  • 1篇民工
  • 1篇经济学
  • 1篇居住
  • 1篇劳动力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6篇田明
  • 2篇李志刚
  • 1篇孙健

传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地方化因素对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兼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城市差异
以东部和中部地区9个城市的流动人口问卷调查为基础,用多水平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地方化因素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制度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方言难易程度、城市外来人口的比例、城市房租价格以及城市在区域中的吸引...
田明
关键词: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
文献传递
转型期中国城市多维度社会融入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进入新时代,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与健康问题凸显,尤其需要解析二者的互动机制。为此,文章基于中国25个城市的实地调研数据,从经济、行为和心理多维度社会融入视角,探讨其与流动人口自评生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联系。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健康受个体属性和社会融入因素共同影响,社会融入各维度对个体健康的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心理融合"对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更显著,而"行为适应"则与自评生理健康联系更为紧密。就影响因素而言,个体属性中的月收入与自评生理健康呈正相关,工作强度与两种健康水平均呈负相关。行为和心理融合中的社会交往、地方归属感对流动人口的自评生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是关键性变量;感知社会排斥则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总之,新型城镇化与"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有着密切联系。建议政府除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逐步消除收入差距外,也要重点考虑流动人口住区的规划布局,使其更接近中心城区,融入其他社会群体,拓展社会网络和融入机会,进而实现健康促进。
程晗蓓田明李志刚
关键词:流动人口健康
“居住不稳定性”对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随着城镇化加速和人口"流动性"增强,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流动人口的居住具有典型不稳定特征,分析其对流动人口身心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采用北京、深圳、上海等9个大城市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层级回归和分组回归,探讨影响流动人口身心健康的因素,关注"居住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内部多次迁居和城市间频繁流动对流动人口健康具有显著负面影响;住房因素中,自有住房和选择居住在本地人居多的邻里对其健康具有显著正面影响。另外,"性别"因素具有调节效应;居住不稳定性对主观幸福感和自评生理健康的影响程度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男性健康对时空因素更为敏感和脆弱,女性健康不佳多归因于住房和邻里。
程晗蓓刘于琪田明李志刚
关键词:流动人口健康性别差异影响因素
地方因素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0
2017年
利用东部和中部地区9个城市的流动人口问卷调查,采用多水平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差异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过程存在南北差异,并呈相同地域较接近的特征。城市区位、经济发展水平、以房租为代表的物价水平、以方言为主的地域文化、流动人口占比,社会保障的落实程度等地方因素,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产生显著影响,但城市人口规模影响不显著。地方因素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效应是复杂的、多向的,即使同一因素既有积极的方面,也存在消极的方面。推动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必须正视城市差异,因地制宜地提出包容性的社会政策。方言重的城市,尤其是这些城市的公共场所和公共办事窗口要推动普通话的普及,鼓励使用普通话;降低城市社会保障的准入门槛;房租高的城市,保障房建设要以公租房建设为主,把流动人口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要本着先易后难,同步推进的原则,优先推进省域内流动人口市民化,城镇化转移支付应向流动人口比例高的城市倾斜。
田明
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城市
留守家庭对外出劳动力的回流期望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2013年我国西部四省七村的留守家庭问卷调查,对影响留守家庭对外出劳动力的回流期望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家庭的回流期望与外出劳动力的回流意愿整体上趋于一致,局部上存在差异。研究发现留守人口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留守家庭的土地面积、相对贫困,外出人口的亲属关系、打工地、打工时长、回家时长、购房情况对回流期望有显著影响,验证了新迁移经济学的部分假设。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关注农村留守家庭的生活状况,通过改革土地制度、降低相对贫困、加强人口往来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留守家庭的回流期望,从而拉动农村外出劳动力主动回乡就业,加快西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孙健田明
关键词:留守家庭外出劳动力
农民工工作更换及更换方式对其工资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利用北京等9个城市近1700份农民工打工史调查问卷对其进城后工作流动与工资收入及收入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更换工作对其工资收入具有正向影响,更换工作次数越多收入越高,但并不是更换速度越快工资收入越高,工作时间与收入呈倒"U"型,工作稳定性和流动性需要保持平衡,工作时间超过2年工资收入由上升转为下降,这时更换工作的作用就体现出来。更换工作带来的收益在不同群体、不同人力资本劳动力和不同更换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女性、年长者更换工作带来的收入提升显著减弱,受教育程度方面只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才能通过更换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而其他学历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社会网络在更换工作中的作用不显著,而通过个人创业的方式更换工作对收入的正面效应显著。行业内的转换能够带来更为明显的收入增加,伴随职业地位上升的工作更换收入提升亦十分显著。
田明
关键词:工资变化农民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