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630013)
- 作品数:8 被引量:106H指数:5
- 相关作者:佟玉权邓光玉韩福文赵玲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海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景观——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新视角被引量:16
- 2010年
- 地理学及景观生态学中关于景观的学术思想,为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针对我国现阶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问题,分析了在景观视角下进行文化遗产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对文化遗产景观的整体性、系统性,遗产地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复合性,景观价值的多样性和景观空间、时间及其文化属性的统一性等特征的探索,阐述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与利用的合理途径。
- 佟玉权韩福文邓光玉
- 关键词:景观
-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组织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五千年的农业文明使我国广大农村积淀了极其厚重的非物质文化,如何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珍宝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民间文化组织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组织者,是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的促进者,是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社区利益的维护者,也是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者。通过有效的管理途径,积极发挥它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独特作用,是保障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持续传承和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 佟玉权邓光玉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组织
-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组织作用
- 2012年
- 五千年的农业文明使我国广大农村积淀了极其厚重的非物质文化,如何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珍宝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的民间文化组织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组织者,是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的促进者,是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社区利益的维护者,也是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者。通过有效的管理途径,积极发挥它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独特作用,是保障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持续传承和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 佟玉权邓光玉
- 关键词: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组织
- 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的几个认识误区被引量:5
- 2010年
-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日益复杂。就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农村文化遗产,在理论认识及保护实践中存在着主体作用弱化、文化"复古主义"、忽视文化自身价值及"碎片式"保护等误区。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实现农村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 佟玉权
- 关键词:农村文化遗产保护
-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探析被引量:16
- 2010年
- 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以及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我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文化生态在急剧恶化,传承环境的保护和培育已经成为做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关键所在。为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尊重农村的民间信仰及其习俗活动,改进公共文化服务和语言传承环境,并积极发挥教育和现代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改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保障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承和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 佟玉权
- 关键词: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
- 农村文化遗产的整体属性及其保护策略被引量:11
- 2010年
-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我国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变得日益复杂,并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按照文化遗产的属性划分,农村文化遗产是由农业文化遗产、乡土建筑遗产和乡村民俗遗产等关联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征。以促进农村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为目标,必须通过实施农村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动态保护和原真保护等策略,保障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 佟玉权
- 关键词:整体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产业化途径及评价体系被引量:13
- 2011年
- 面对我国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环境的日渐式微或被过度地商业化、庸俗化的现实,依据文化遗产的特性走适度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现实选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问题上,要把文化传承作为评价产业化发展质量的首要标准,把促进社区参与看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时还要通过现代科技和传媒的有力支撑,通过整合并做强文化产业链条,有效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力和传承效果。
- 佟玉权赵玲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参与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