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630093)
- 作品数:12 被引量:74H指数:5
- 相关作者:刘灵辉陈银蓉郑耀群徐攀更多>>
- 相关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水利工程更多>>
- 四川省乐山市棉竹镇“宅基地换房”模式研究
- 2015年
- 在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稳步有序推进"宅基地换房"工作,开辟了农村建设用地重新整合、流转和集约利用的新途径。"宅基地换房"能有效兼顾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等多重主体的利益,地方政府可以获得规划外的建设用地指标,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者地位在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置换与调配过程中会得到相应的体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也会大大的增加,因此,"宅地基换房"是促进城乡土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对四川省乐山市棉竹镇"宅基地换房"模式的操作程序、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进行系统的研究,对其他地区的"宅基地换房"工作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刘灵辉徐攀
- 关键词:宅基地换房
- 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的实现机制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发展家庭农场首先需要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其所需土地应满足三个基本要件:集中成片、长期稳定、规模适度。在农地权利交易市场上,家庭农场实现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的路径一般是先获得众多农户流转和退出的分散的、零碎的承包地,然后进行地块归并与权利整合。传统的高度兼业化的分散型小农经营模式在向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模式转变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瓶颈和障碍,为此,需要构建农地权利市场化配置下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的实现机制的理论框架,具体包括利益共享机制、权利均衡机制、冲突解决机制和配套政策机制。
- 刘灵辉郑耀群
- 关键词:家庭农场土地流转
- 城镇化进程中户籍非农化诱发的征地补偿收益分配冲突研究被引量:19
- 2014年
- 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下,农民城镇化进程中户籍非农化是必要环节之一。然而,征地补偿收益分配的成员资格标准依赖与农民户籍非农化所引致的成员资格瑕疵,征地补偿内容构成与农地权利体系的不对称性,以及征地补偿费用分配方案确定方式"村民自治为主,司法救济为辅"的内部依据标准冲突,致使在征地补偿收益分配中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转非"成员处于劣势地位,并诱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各产权主体间的利益冲突。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发现,在征地补偿收益分配过程中,"农转非"成员要维护自身土地的合法权益,就应克服成员间原子化个体分布的特征,组建土地权益维护联盟,政府应重视并积极应对"农转非"人员的维权行为。同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关联互动,规范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征地补偿收益分配关系,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收益分配以"地权"为依据,土地所有权补偿收益分配以"成员权"为依据。
- 刘灵辉
- 关键词:土地制度征地补偿
- 农村大学生城乡生活方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以农村大学生城乡生活方式选择意愿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村大学生城乡生活方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家庭距离县(区)中心距离和家庭收入结构对农村大学生城乡生活方式选择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男性、家庭距离县(区)中心越远、家庭收入结构越偏向于非农业、在城市的生活压力越小这四类农村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农村生活方式。因此,政府应该重点在这四类农村大学生中宣传和引导返乡创业,从农村大学生意愿"需求侧"和政策制定的"供给侧"的两个方面完善政策体系,吸引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投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
- 刘灵辉苏扬唐海君
-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城乡二元结构选择意愿人口流动
- 农村大学生“宅基地换房”机制构建与意愿研究——基于445名农村大学生的实证分析
- 2015年
- 由于高等教育、城市住房、高校就业等宏观政策的调整,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能力的有限性和宅基地等资产盘活的受限性,在城市购买住房成为农村大学生融入城市社会的最大门槛,住房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影响到农村大学生在城市的长远发展。本文在分析农村大学生融入城市面临'住房难'问题与家庭宅基地低效利用问题相并存局面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大学生'宅基地换房'的策略,深入分析'宅基地换房'策略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构建起农村大学生'宅基地换房'机制。然后,基于对445名农村大学生的调研,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农村大学生'宅基地换房'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大学生'宅基地换房'与家庭宅基地数量、家庭住房面积、是否独生子女、有无工作、购房情况、在城市的生活压力六项指标呈正相关,与家庭收入非农化程度呈负相关。最后,根据农村大学生'宅基地换房'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刘灵辉
- 关键词:宅基地退出农村大学生
- 进城农民土地资产处置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根据现行法律政策及地方实践,结合进城农民分化引致的土地权利处置方式的多元化需求,依据土地权利让渡程度的不同,构建进城农民土地资产处置模式体系:土地保留、土地流转和土地退出,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作为城镇化主力军之一的农村大学生土地资产处置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毕业参加工作、已婚、在城市租房居住或者已购买住房、户口迁出、对未来土地价格预期越乐观、家庭收入越高、家乡所在地人均GDP越高、政府组建的专门负责土地退出机构的资金实力越雄厚和盈利能力越高,则农村大学生越倾向于部分或者完全让渡土地权利;家庭农业人口占比越高,则农村大学生越倾向于选择保留土地。
- 刘灵辉
- 关键词:进城农民土地资产土地流转农村大学生
-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大学生“非转农”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被引量:15
- 2016年
- 在高校扩招背景下,农村大学生群体成为助推城镇化战略的主力军之一。然而,近年来部分地区农村大学生精英群体的"非转农"现象对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巩固和推进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基于"推拉理论"深入挖掘影响农村大学生"非转农"意愿的内在机理,利用1 219名农村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微观数据,选用有序Logistic模型对农村大学生"非转农"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从农村土地制度、征地补偿制度、户籍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破除引致农村大学生"非转农"行为的各种内在和外在诱因,实现高校扩招与城镇化战略相互协调促进发展。
- 刘灵辉
-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大学生意愿影响因素
-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的影响与社会福利改进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以农业安置为主,移民的迁入增大了安置区的土地承载力,使安置区居民遭受了承包地数量减少、收入水平下降等福利损失。由于农用地用于水利水电建设能给工程所在地等地方政府带来巨额的投资及土地用途转换所产生的增值收益,而安置区的农用地用于安置移民更多的是一项政治任务,并不会带来巨额的投资及土地增值收益,因此,移民安置也需要协调迁出地政府与迁入地政府之间的利益。本文分析了安置区土地流转对原居民、移民及政府的福利影响,并通过构建福利模型,分析了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社会福利改进的条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刘灵辉陈银蓉
- 关键词:水库移民土地流转福利影响
- 农地自由流转下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化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家庭农场既保留了农户经营的优势,又克服小农户经营的弊端,是未来中国农业微观经营组织的重要形式。家庭农场获得集中成片且期限稳定的土地是其发展的重要前提,农地流转是家庭农场土地集中的重要途径。由于农地流转存在着时空分散性、期限议定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价格过高过低的不可控性以及农民中途违约的可能性等问题,农地自由流转与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集中相衔接存在着诸多障碍。通过构建农民土地权利处置体系,在遵循农民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将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划分为土地保留分户经营区、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区和土地退出集中经营区三大区域,为家庭农场获得成片稳定的土地资源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并详细分析了方案实施的时间节点和资金运行流程;最后,从制度政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农地权利处置方式动态调整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刘灵辉
- 关键词:家庭农场
- 农村大学生非农化过程中承包经营权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基于319名农村大学生的调查被引量:2
- 2014年
- 农村大学生非农化过程中的土地问题是由于户口、职业非农化引致的成员资格瑕疵与承包经营权物权支配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所引起,同时,农村大学生融入城市难度增大与农民身份利益凸显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得农村大学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土地权益。农村大学生非农化过程中的承包经营权问题主要包括:集体非法收回,土地征收补偿收益分配混乱。根据农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四种应对策略:土地保留、土地流转、土地置换与土地退出,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刘灵辉
-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