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630081)

作品数:5 被引量:74H指数:4
相关作者:李祥妹张荣敏曹丽萍刘亚洲朱云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钦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长三角
  • 1篇地理
  • 1篇地理加权回归
  • 1篇地理加权回归...
  • 1篇动态演化分析
  • 1篇运输成本
  • 1篇人口
  • 1篇收敛性
  • 1篇收敛性分析
  • 1篇双重差分
  • 1篇双重差分模型
  • 1篇铁路
  • 1篇铁路建设
  • 1篇同城化
  • 1篇同城化发展
  • 1篇同质性
  • 1篇宁镇扬
  • 1篇区域产业结构
  • 1篇物质代谢
  • 1篇流线

机构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钦州学院

作者

  • 4篇李祥妹
  • 2篇张荣敏
  • 1篇黄远林
  • 1篇沈建芬
  • 1篇刘亚洲
  • 1篇曹丽萍
  • 1篇朱云峰
  • 1篇杜渐

传媒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经济经纬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空间权重下区域产业结构收敛性分析——以长三角经济区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文章根据长江三角经济区25市1996-2014年宏观统计数据,基于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探讨研究区三大产业的β收敛性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第一产业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在地理和经济距离影响下,研究区内二、三产业呈现绝对β收敛,而第三产业收敛速度高于第二产业,其中科技、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收敛性;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前提下第三产业的空间相关性远高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发现忽略空间权重矩阵下产业结构收敛性差异将导致区域发展研究误差,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应以不同空间权重模型下产业结构收敛性研究为基础,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和经济一体化。
李祥妹张荣敏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宁镇扬地区同城化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笔者以南京、镇江、扬州(宁镇扬)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及产业特征。结果表明:(1)与传统OLS参数估计相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因有效显示空间发展非稳定性而更有利于表征空间作用微观机理;(2)宁镇扬三市之间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同构性及异质性,但区域间互动性差,"辐射遗漏"现象明显;(3)从产业结构特征看,区域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不断上升,趋同性明显,然而,由于区域同城化发展水平低,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及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未来产业发展应进一步破除行政壁垒,整合区域资源、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加强产业合作、促进产业集聚、推动错位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同城化。
李祥妹杜渐沈建芬
关键词: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同城化发展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及动态演化分析以长三角经济圈为例被引量:7
2015年
以长三角经济圈2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法,从自身发展潜力和外在支撑潜力两方面对其2007—2013年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演化格局进行实证分析,以此探究影响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变化的空间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整体平稳处于0.692—0.791之间,但区域和个体差异明显;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集聚效应不断加强,并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旅游产业发展结构。
朱云峰李祥妹
关键词:旅游产业发展潜力
高速铁路建设对人口流动空间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8
2014年
作为快速交通流线的主要形式,高速铁路建设能有效拓展区域人口流动空间、增强区域联系度。本研究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为例,基于宏观经济联系及问卷调查,通过构建经济联系强度模型、人口流动空间联系指数以及产业人口联系指数,定量分析城际高速铁路建设对区域人口流动空间的影响,探讨沪宁地区"一轴双核"经济结构运行机理。研究发现:①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建设有效拓宽了城市间人口流动时空,缩短了区域经济距离,以南京市和上海市为核心的人口、产业以及经济空间集聚效应明显,宁镇扬(南京、镇江、扬州)和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一体化程度增加,并且上海市与苏锡常地区相互联系增强,人口、产业、经济发展均质化程度提高;②高速铁路建成后,南京及上海周边地区呈现人口集聚的极核效应,上海与苏州、无锡与常州、南京与镇江的人口流动联系强度加强,高速铁路沿线区域"一轴双核"空间发展特征明显,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③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建成后,沿线居民出行频次增加,尤其是20-44岁之间的有较高职业声望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动频次增加显著,这种微观变化一方面表征了区域经济联系度的增加,另一方面体现了区域人力资本之间的融合与相互依赖,是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表现形式;④高速铁路服务水平、舒适度、准时性、高效性等是居民选择乘坐高速铁路的主要影响因子,居民出行及相互交流更注重实效;⑤结合区域产业分工与人口集聚,上海、南京的批发和零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镇江市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的产业人口流动趋势指数为正值,这些产业人口的流动是区域人口集聚的主要因素;同时苏州、无锡的制造业、常州的金融业等产业人口流动趋势指数为负值,从而导致这些城市人口呈现扩散趋势。
李祥妹刘亚洲曹丽萍
关键词: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经济联系强度
快速交通流线建设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物质代谢动态模拟被引量:1
2015年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区域经济规模、发展速率、发展潜力3个维度共12组变量,以快速交通流线建成通车为虚拟变量,通过断点回归(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Method,RD)和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 Strategy,DID)模型分析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对城市群物质代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区域产业空间演变特征.研究认为:(1)城镇密集区快速交通流线建设有效解决了运输成本与时间竞争的矛盾问题,改变了区域物质代谢特征,促进了部门间生产流量空间配置,快速增加了居民储蓄总额;(2)从区域产业空间演变看,随着快速交通流线建设,尤其是长三角一小时交通圈的建成和完善,区域产业集聚与空间分异进一步优化,其中上海市23个制造业部门向邻近地区转移和延伸潜力加快,空间延展性和连续性增强,与苏州、无锡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分工与联动邻里关系;(3)从城市物质代谢的空间相互作用看,南京、镇江、扬州、常州四市同城化趋势明显,二、三产业逐渐由行业内竞争转变为产业集聚与合理分工;总之,通过本研究发现,快速交通流线建设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二三产业增长速率显著加快,发展潜力增强,区域物质代谢和产业集聚不断优化.
张荣敏黄远林
关键词:双重差分模型运输成本长三角城市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