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1034-699)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孙二琳范晓东韩瑞发刘春雨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重组BCG
  • 1篇卡介苗
  • 1篇Α-2B
  • 1篇CG
  • 1篇IFN
  • 1篇IFN-Α
  • 1篇IFN-Α-...

机构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刘春雨
  • 1篇韩瑞发
  • 1篇范晓东
  • 1篇孙二琳

传媒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重组hIFN-α-2B-BCG的生物学特性的观察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构建hIFN-α-2B-BCG重组体,探讨其对膀胱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对重组BCG与常规BCG生长情况和形态学进行比较;生长10代后,ELISA法测定菌体内、外表达hIFN-α-2B量。重组BCG体外作用于膀胱肿瘤细胞EJ、MB49后行电镜和MTY检测细胞抑制率。结果常规BCG与重组BCG生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d为近似对数生长期,600nm处吸光度(A)值从0.1升到1.2左右,然后进入平台期。重组BCG和常规BCG抗酸染色均为阳性,均保持相互连接的特点,但重组BCG稍大,余无明显异常。1ml重组BCG分泌IFN—α-2B为997.2pg,菌内含量为99.3pg。连续传10代的重组BCG分泌量为990.3pg,与第一代无明显差别,二者形态学也未见明显差异。重组BCG作用于肿瘤细胞后可见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胞质内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性,核染色质溶解,细胞质坏死。重组BCG对两种细胞的抑制率都显著高于野生BCG(P〈0.05)。结论重组hIFN-α-2B-BCG的分泌性表达持续稳定,其生长和形态特征与野生型基本一致。重组BCG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杀伤作用强于野生BCG。
孙二琳刘春雨韩瑞发范晓东
关键词:卡介苗重组BCG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