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AMZ001)

作品数:12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范可胡艳华杨渝东袁利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长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民族
  • 4篇民族国家
  • 3篇多民族
  • 3篇多民族国家
  • 3篇少数民族
  • 3篇公民
  • 2篇政治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变迁
  • 2篇权利
  • 2篇自为
  • 2篇自在
  • 2篇边疆
  • 1篇移民
  • 1篇仪礼
  • 1篇仪式
  • 1篇葬仪
  • 1篇治理逻辑
  • 1篇中国农村社会
  • 1篇人口

机构

  • 10篇南京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范可
  • 2篇胡艳华
  • 1篇杨渝东
  • 1篇袁利平

传媒

  • 2篇思想战线
  • 2篇西北民族研究
  • 2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外国中小学教...
  • 1篇天中学刊
  • 1篇前沿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略论公民权与少数民族权利被引量:3
2010年
由于全球化的因素,公民权与少数民族权利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多方关注,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关系也因全球化的影响产生了新的问题。多民族国家应当在公民权的语境里来理解少数民族权利的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自身所诉求的权利。少数民族民众自身对权利的诉求反映了他们的公民意识的觉醒与成长。因此,当政者站在少数民族的立场上倾听来自少数民族民众的声音是多民族国家能够实现社会和谐的最起码的要求。
范可
关键词:公民权少数民族权利多民族国家
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研究的范式与困境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就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研究的代表作进行梳理,追溯其研究特点、范式困境及未来可能拓展的方向。该研究主要有三个特点:在研究主题上侧重于中国农村政治、经济变迁,以及由此衍生的文化变迁研究;在分析框架上多秉承"国家与社会"的西方范式;在理论和概念选择上有"概念化"和"内卷化"倾向。困境在于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研究没有形成本土的研究范式,最终落入西方范式的窠臼并产生路径依赖,应从范式本身的悖论来反思社会变迁研究。未来可能拓展的方向是从不变中研究变化,寻找研究的共同基础;同时关注农村社会变迁的派生性影响;全球化给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也可能是未来的议题。
胡艳华
关键词:社会变迁范式
社会变迁视野下的民间仪式记忆与认同危机
2013年
湖北王村丧葬仪式的变迁,呈现出民间生死观对"保持身体完整"记忆的重要性,以及由文化变迁引发的认同危机。随着丧葬形式的变化,民间对死亡仪式的习惯性记忆受到冲击,村民的文化认同凸显出代际差异,由此造成的个体困境加剧了个人在遭遇文化变迁后的过渡性危机。应在文化多元化的意义上讨论民间仪式变迁,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民间仪式改革,促进国家与民间在仪式问题上的良性互动。
胡艳华
关键词:社会变迁丧葬仪礼
“想象的共同体”及其困境--兼及不同国家的应对策略被引量:5
2015年
民族国家理念隐含着内在的紧张。这一紧张在境内不同于主流人群进入"自为"状态之后体现出来。今天,这一紧张与全球化时代的条件结合,使民族国家处于困境之中。对此,不同的国家有其自身的应对策略。总体而言,弱化各类涉及民族、族群的话语已经在许多国家的社会与政治生活中成为主流,这符合当今不同文化或者民族背景者的往来前所未有地增加的全球化时代。
范可
关键词:民族国家自在自为
历史脉络、权力与多民族国家——关于公民意识的若干问题被引量:3
2014年
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条件。一个社会即便在发展上达到所谓现代化,也并不意味着社会民众都具有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现代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虽然源自久远的过去,但在主要由广义上的自由人所构成的现代社会里,它是保证社会正常运作的基本条件之一。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历史文化,但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应成为遏制公民意识中所应有的超越民族国家价值之人本意义的理由。在当下全球化的世界里,不同文化的交流互渗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使我们的公民意识在具有家国情怀的同时,又具有世界性(cosmopolitanism)关怀。公民意识在原则上如此组合,将有益于我国软实力的发展。
范可
关键词:公民意识多民族国家权力权利少数民族
从艰难起步到历史跨越——葡萄牙基础教育课程演进中的公民教育变革
2013年
公民教育在最近十年作为一个公共与政治话语中明显一致的目标出现在葡萄牙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当前葡萄牙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重组,强调把学校相关性作为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全体教师的共同使命,同时,围绕把公民教育扩展到中等教育的选择和讨论中去。对葡萄牙基础教育演进中的公民教育变革的理性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葡萄牙公民教育的愿景。
袁利平
关键词:公民教育基础教育
移民与“离散”:迁徙的政治被引量:18
2012年
移民与"离散"在近些年再度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与讨论,这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有直接关系。移民现象早已有之,人类的历史可谓是迁徙的过程,但移民现象在民族国家出现之后有了不同的意涵。而"离散"则是一种认同政治现象,它是移民对故土的眷念和认同的表达。今天的"离散"则成为一种政治诉求的隐喻,运用该隐喻的现象说明,在认可多元族裔和文化贡献的社会条件下,少数族裔通过对移民历史境遇的追忆来参与所在国政治的行动,反映的绝不是对所居国的疏离感而是相反。所谓的"离散化"其实与真正意义上的"离散"没有多少关系,它也是一种隐喻,反映的是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某种吊诡关系。
范可
关键词:移民迁徙离散化跨国
论多民族国家语境里的族别问题被引量:2
2015年
族别划分存在于许多国家,虽然它作为政府治理术的重要部分而承付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但也引发了认同政治的问题。现代国家之所以要进行不同形式的族别确认或者划分,自然是由于族群多样性所导致的。族群和族裔的多样性在许多国家的历史上一直存在,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大量跨国移民的到来,使得许多国家重新思考境内的多族裔问题,这对原先业已存在的族别认同带来了挑战。族别划分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治理术,民族国家理念和原则本身可能刺激境内的少数群体——无论他们被类别化与否——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进入"自为"状态。如何在现有的国家框架里处理族群问题,是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
范可
关键词:多民族国家自在自为
山地苗族风险型耕作经济的形成与文化逻辑——以云南省某苗寨栽种三七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山地苗族的经济形态在近代发生了至少两次重大改变,第一次是从游耕经济变为保守型定耕农业经济,第二次是从保守型农业向市场化转变。在这当中,有些苗族村寨却一步迈入了风险型农业经济之中。他们的这种转变可从游耕经济所塑造的经济伦理的角度来理解。在游耕退而求稳、进而求险的"钟摆模式"中,栽种三七的风险投资也可用山地苗族的经济伦理来进行阐释。
杨渝东
关键词:经济伦理
“边疆发展”献疑被引量:11
2011年
通过剖析"边疆"这一概念对整体的解构意涵,着重讨论边疆发展战略出发点的迷失所在。国家试图通过发展地方经济来拉近边疆地区与内地在发展水平上的距离,来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和促进当地的民族关系。从国家的视角来看问题,这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这样的决策在多大程度上是站在当地不同民族民众的立场上来看问题的?如果决策者在思路上没法摆脱"边疆"与"内地"、"中心"与"边缘"、"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的两分法模式,那么,在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中事与愿违的后果将会不断地发生。从长远的维度来看,惟有在认知上最终消除上述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的分类,所谓的"边疆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范可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他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