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KJ2009386)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杨芳冯毅童嘉毅李鹏马根山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微泡
  • 1篇H2O2
  • 1篇L-精氨酸
  • 1篇超声
  • 1篇超声联合微泡

机构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篇宋佳贤
  • 1篇陈龙
  • 1篇马根山
  • 1篇李鹏
  • 1篇童嘉毅
  • 1篇冯毅
  • 1篇杨芳

传媒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超声联合微泡作用下即时产生非酶化一氧化氮的实验
2011年
背景:一氧化氮是体内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近年来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可以在无一氧化氮合成酶存在的条件下合成,即非酶化一氧化氮合成,而非酶化途径合成一氧化氮,可能是许多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之一。目的:观察超声联合微泡是否可以实现或者增效一氧化氮非酶途径的产生。方法:将L-精氨酸和H2O2按照1︰1,10︰1,10︰0.1,1︰10的比例混合,应用频率为1MHz,输出功率为0.5,1.0,1.5W/cm2的超声分别持续辐射60s,论证最优的L-精氨酸和H2O2的浓度比例以及最适的超声输出功率。确定最适浓度比和超声输出功率后,实验设立4组,分别进行超声联合微泡、单纯超声、微泡进行干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比较各组一氧化氮生成量。结果与结论:体外试验中,L-精氨酸和H2O2的浓度比例以10︰1为最佳,选择1.5W/cm2声强作为超声最优值。以此最适浓度比和超声输出功率干预,超声联合微泡组的一氧化氮生成量多于超声组(P<0.01);超声组一氧化氮生成量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微泡组的一氧化氮生成量与空白对照组没有差异。结果表明超声联合微泡可以增效一氧化氮的非酶合成。
李鹏童嘉毅冯毅杨芳马根山陈龙宋佳贤
关键词:超声微泡L-精氨酸H2O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