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004)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李花张兆群刘丽萍陈冠芳杨兴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英文
  • 3篇中新世
  • 2篇迁移
  • 2篇晚中新世
  • 2篇鹿科
  • 1篇大熊猫
  • 1篇形态学
  • 1篇熊类
  • 1篇三趾马
  • 1篇鼠科
  • 1篇头骨
  • 1篇偶蹄目
  • 1篇鼢鼠
  • 1篇小种
  • 1篇决策树
  • 1篇扩散
  • 1篇化石
  • 1篇剑齿象
  • 1篇更新世
  • 1篇仓鼠科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卡尔加里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4篇张兆群
  • 4篇王李花
  • 2篇刘丽萍
  • 2篇刘艳
  • 1篇陈冠芳
  • 1篇郑绍华
  • 1篇崔宁
  • 1篇杨兴恺

传媒

  • 6篇古脊椎动物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甘肃秦安晚中新世-早上新世的化石鼢鼠(Myospalacinae,Cricetidae,Rodentia)兼论鼢鼠亚科的分类被引量:2
2013年
根据头骨上间顶骨存在与否、枕盾形状和位置、臼齿带牙根与否以及带牙根臼齿的高冠程度等,将Myospalacinae分成2族9属。记述了甘肃秦安董湾剖面中的3种原鼢鼠:Prosiphneus licenti Teilhard de Chardin,1926,P.tianzuensis(Zheng&Li,1982)和P.eriksoni(Schlosser,1924);1种上新鼢鼠:Pliosiphneus cf.Pl.lyratus(Teihard de Chardin,1942);3种日进鼢鼠:Chardina sinensis(Teilhard de Chardin&Young,1931),C.gansuensis n.sp.和C.truncatus(Teilhard de Chardin,1942);3种中鼢鼠:Mesosiphneus primitivus sp.nov.,M.praetingi(Teilhard de Chardin,1942)和M.intermedius(Teilhard de Chardin&Young,1931)。修订了原鼢鼠属(Prosiphneus)、上新鼢鼠属(Pliosiphneus)、日进鼢鼠属(Chardina)和中鼢鼠属(Mesosiphneus)的属征。根据古地磁年代记录,探讨了Pr.eriksoni→Pliosiphneus cf.Pl.lyratus,Pr.eriksoni→C.sinensis,C.gansuensis→M.primitivus之间的进化关系。
刘丽萍郑绍华崔宁王李花
关键词:鼢鼠
陕西蓝田晚中新世新罗斯祖鹿(鹿科,偶蹄目)(英文)被引量:3
2014年
描述了陕西蓝田地区蓝田组底部发现的新罗斯祖鹿化石。该种中等大小,具三分支鹿角,主枝弯曲,角基脊延伸至额骨上;年轻个体的角环与第一分支间距离长,眉枝长且弯曲;下颊齿的古鹿褶不发育或缺失。整理中国发现的祖鹿化石,认为中国晚中新世至早更新世应该有5个种存在:新罗斯祖鹿(Cervavitus novorossiae)、山西祖鹿(C.shanxius)、化德祖鹿(C.huadeensis)、最后祖鹿(C.ultimus)和凤岐祖鹿(C.fenqii)。新的生物年代学数据以及对比分析提示祖鹿可能起源于欧洲,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加强从保德期开始迁入中国。不同于新罗斯祖鹿,山西祖鹿为适应气候与环境改变而出现了较明显的形态改变。上新世之后冬季风的加强致使祖鹿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小,到更新世早期仅在中国南方有遗存。
王李花张兆群
关键词:晚中新世
中国三趾马研究现状
简要概述了旧大陆三趾马在分类和起源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详细论述了中国三趾马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其分类问题,仅简要介绍其起源问题。目前中国的三趾马包含4个属Hippotherium,Hipparion,Cremohippari...
刘艳
关键词:三趾马
文献传递
内蒙古大庙晚中新世仓鼠科—新种(英文)
2011年
晚中新世是古老仓鼠类型向现代属种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描述了产自内蒙古四子王旗大庙村附近DM02地点新发现的仓鼠科化石一新种,吴氏微仓鼠Nannocricetus wuae。该种臼齿低冠,齿尖呈尖锥形;m1的下前边尖呈单尖,具有向唇、舌两侧延伸的脊,无下中脊或极微弱;m2下前小脊很退化,下中脊有或无;M1前边尖窄,轻度二分;M3长大于宽。不同于被归入Cricetodontinae的Megacricetodon和Democricetodon,新种显示出牙齿结构的简化,上臼齿无前尖刺、前中脊和内外侧的附尖,下臼齿无下前小脊刺和内外侧的附尖,上臼齿3个齿根,下臼齿2个齿根。新种在牙齿形态上与陕西蓝田灞河组发现的原始微仓鼠Nannocricetusprimitivus和内蒙古二登图的蒙古微仓鼠N.mongolicus最为接近,前者的m1下前边尖完全单尖,下前边尖与后面齿尖的连接完全缺失或极微弱,上下臼齿的中脊(下中脊)在部分标本上存在。这3个种皆为中国北部的地方类群,显示出明显的演化趋势:m1下前边尖的二分,M2/m2中脊(下中脊)的退化和前小脊(下前小脊)的发育。根据形态特征推测吴氏微仓鼠可能起源于众古仓鼠(Democricetodon),并在中国渐进演化出原始微仓鼠和蒙古微仓鼠。依据吴氏微仓鼠的进化水平,参照已有的化石记录,并结合共生哺乳动物化石,推测该地点的时代可能为晚中新世最早期。
张兆群王李花刘艳刘丽萍
关键词:晚中新世
熊类头骨的三维几何形态学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骨骼形态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运用激光扫描可得到骨骼三维几何形态学的全部信息,用于骨骼形态的定量分析,对于建立客观的分类指标以及形态生态学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熊猫、亚洲黑熊、棕熊和北极熊为研究对象,为亚洲黑熊、棕熊和北极熊的共计28件头骨和对应下颌建立三维模型,提取熊类下颌的9个形态测量的比例指标和头骨的15个形态测量的比例指标,对下颌和头骨进行数学建模。使用Weka的J48算法,构建决策树,成功实现了模式分类。又在上述三维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23个下颌形态标志点和29个头骨形态标志点;以标志点的三维坐标为初始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比较4种熊类的下颌和头骨形态差异。结果显示大熊猫的下颌和头骨形态与其他3类熊差别显著;棕熊的头骨和下颌形态介于黑熊和北极熊之间。在此基础上,以同样方法将一例大熊猫小种化石头骨与4种现生熊类头骨形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大熊猫小种头骨形态与现生大熊猫相似,而又不在其种内差异的形态区间内。除去大小因素,大熊猫小种在头骨形态上与现生大熊猫仍有一定差异,略倾向于杂食熊类。
杨兴恺张兆群
关键词:大熊猫决策树
内蒙古四子王旗大庙中新世的真角鹿一新种(英文)被引量:4
2011年
描述了内蒙古四子王旗大庙中中新世化石地点(DM01)产出的真角鹿一新种:高枝真角鹿Euprox altus sp.nov.。新种具真正的角节,角节之上一定高度的两个分枝,长的角柄;牙齿低冠,上臼齿的前附尖和中附尖发育,新棱和齿带存在;p4的下后尖发育,下次凹存在;下臼齿具古鹿褶。这些特征可作为其归入真角鹿属Euprox的依据。Euprox altus最主要的特征是其分叉起始位置比属内其他种的高。分叉起始位置的标志是角基的突然变宽,它不同于分叉的位置,可作为一个新的鉴定特征。角冠表面纵向分布不均的沟棱、更低冠的牙齿、P4原尖后棱上的脊、p4不明显的下前凹和不是很发育的下三角凹、下臼齿上发育较弱的古鹿褶等特征都是新种区别于属内其他种的重要特征。Euprox altus所指示的可能是温暖湿润的生活环境,与大庙现在干旱、恶劣的景象截然不同。
王李花张兆群
关键词:中新世鹿科
中国新生代晚期的剑齿象(剑齿象科,长鼻目)及其扩散事件被引量:7
2011年
对我国新生代晚期的剑齿象(Stegodon)进行再研究,提出了下列几点看法:1)依据Ste-godon的特征,可将已命名的中国剑齿象种分为3类。一类为有效的剑齿象种,包括晚中新世的S.licenti Teilhard & Trasseart,1937;上新世的S.zdanskyi Hopwood,1935和S.officinalis Hopwood,1935;上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早期的S.zhaotongensis Chow & Zhai,1962;更新世的S.chiai Chow & Zhai,1962,S.orientalis Owen,1870,S.sinensis Owen,1870和S.huananensis sp.n.等种。另一类是从剑齿象属中分出,归入到其他属或科的种。属于这一类的有可能置入真象类(Elephantoidae)的Stegodon parahypsilophus He,1984,S.guizhouensis Li & Wen,1986,Stegodon cf.S.hypsilophus和S.primitium Liu et al.,1973以及归入Stegolophodon的Ste-godon baoshanensis Yun,1975。第三类为属种分类位置未定的种,以S.wushanensis Huang et al.,1991为代表。2)南亚更新世的S.elephantoides(Clift),1828可能在我国不存在。3)我国的剑齿象化石相当丰富,发现于东经99°以东、北纬38°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山西、陕西和甘肃以及华中、华南、西南和部分华东等地区),生存时代为晚中新世晚期至更新世。4)在新生代晚期我国的剑齿象可能经历了3次大的由北向南的扩散和迁移事件。第一次发生在晚中新世,第二次在晚中新世晚期至早上新世早期,第三次在更新世早期。5)剑齿象可能起源于亚洲。S.licenti是我国出现时代最早的剑齿象,也可能是剑齿象最原始的一种。
陈冠芳
关键词:剑齿象扩散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