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基金(2005[52])

作品数:13 被引量:77H指数:6
相关作者:赵新明张敬勉王建方张召奇王颖晨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显像
  • 7篇PET/C
  • 7篇PET/CT
  • 5篇PET/CT...
  • 4篇断层显像
  • 4篇正电子
  • 4篇正电子发射
  • 4篇正电子发射断...
  • 4篇正电子发射断...
  • 4篇正电子发射断...
  • 4篇显像术
  • 4篇核素
  • 4篇核素显像
  • 4篇发射型计算机
  • 4篇放射性
  • 4篇放射性核素
  • 4篇放射性核素显...
  • 3篇肿瘤
  • 3篇肽核酸
  • 3篇脱氧

机构

  • 14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赵新明
  • 12篇张召奇
  • 12篇张敬勉
  • 11篇王建方
  • 11篇王颖晨
  • 8篇李德志
  • 6篇戴春暖
  • 4篇赵秀娟
  • 3篇戴萌
  • 2篇任秀春
  • 2篇孙莉
  • 2篇刘亚丽
  • 1篇付立萍
  • 1篇李晓峰
  • 1篇韩静雅
  • 1篇张荣泽
  • 1篇朱希燕
  • 1篇张海燕
  • 1篇江志华
  • 1篇王娜

传媒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F-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7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后18F-FDGPET/CT显像结果。并与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18F-FDGPET/CT显像在淋巴瘤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结果]18F-FDGPET/CT对97.70%(85/87)淋巴瘤治疗后患者进行了准确疗效评价。而单纯CT对74.71%(65/87)的淋巴瘤患者进行了准确评价。18F-FDGPET/CT在诊断准确性方面明显优于单纯CT,差异有显著性。[结论]18F-FDGPET/CT在淋巴瘤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张敬勉赵新明王建方王颖晨张召奇戴春暖李德志
关键词:淋巴瘤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脂质体介导^99Tc^m-EGFR mRNA反义肽核酸在荷SKOV3卵巢癌裸鼠体内的分布及显像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评价脂质体介导对^99Tc^m-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mRNA反义PNA体外靶细胞摄取、荷瘤裸鼠体内特异显像及生物学分布的影响.方法 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带有短肽螯合功能的EGFRmRNA反义PNA与部分互补寡核苷酸杂交,再以配体交换法对反义探针进行^99Tc^m标记,然后以脂质体包裹反义探针,用HPLC法鉴定标记物的标记率.分析脂质体介导及非脂质体介导^99Tc^m-EGFR mRNA反义PNA在体外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的摄取率及滞留率的差别,同时分析两者在荷SKOV3卵巢癌裸鼠模型体内生物学分布及显像情况的差异.数据分析采用两样本t检验(或t'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脂质体介导及非脂质体介导^99Tc^m-EGFR mRNA反义PNA6h内标记率均在95%以上.两者在注射后1、2、4、6、12及24 h后的细胞摄取率分别为(28.90±1.12)%、(32.76±1.20)%、(38.20±3.11)%、(41.23±1.60)%、(46.63±1.55)%和(46.78±2.14)%,(3.51±0.39)%、(3.90±0.40)%、(4.69±0.18)%、(5.91±0.26)%、(5.30±0.22)%和(5.39±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1~58.67,Z=2.80,均P<0.05),两者滞留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7.25~11.55,Z=2.80,均P<0.05).注射两探针后1h荷瘤裸鼠肿瘤部位均可显像,但脂质体介导使肿瘤显像更为清楚,肿瘤摄取高峰T/NT由3.95上升至5.02,并明显增加注药后各时间点T/NT(t=3.96,t'=12.65~ 14.69,Z=2.83~5.29,均P<0.05).分子探针主要分布在肿瘤、肾脏及肝脏组织中.肿瘤摄取量随时间逐渐增加,1h时非介导组为(1.49±0.09) %ID/g,介导后为(2.15±0.21) %ID/g;6 h时分别为(3.90±0.65) %ID/g和(5.00±0.10) %ID/g;脂质体介导后可增加注药后各个时间点的肿瘤/肌肉(t=11.24,t'=3.96~ 11.94,均P<0.05).结论 脂质体介导可以明显促进^99Tc^m-EGFR mRNA反义PNA进入细胞,并提高对EGFR高表达肿瘤的显像效�
赵新明韩静雅贾立镯王娜张敬勉王建方张召奇
孤立性肺病变18F-FDGPET/CT显像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对孤立性肺病变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2例孤立性肺部病变患者18F—FDGPET/CT显像结果。将PET/CT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F—FDGPET/CT显像在孤立性肺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其误诊原因。应用SPSS16.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SUV。。及SUV。。变化率(ASUV…)与病灶直径大小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32例孤立性肺部病变中,恶性病变22例,良性病变10例。18F.FDGPET/CT对68.75%(22/32)患者进行了准确定性诊断。18F—FDGPET/CT显像假阴性5例,假阳性5例。22例肺部恶性病变中,6例恶性病变早期SUVmax〈2.5,5例恶性病变ASUVmax〈15%。10例肺部良性病变中,2例良性病变早期SUVmax≥2.5,4例良性病变ASUVmax≥15%。良恶性病变SUVmax及ASUVmax有交叉。32例肺部病变中,孤立性肺部病变最大直径≤3cm共26例,最大直径〉3cm共6例,平均(1.98±1.08)cm。SUV。。与病变直径大小呈正相关(r=0.690,P〈0.01),ASUVmax与病灶直径大小无相关性(r=一0.08l,P〉0.05)。结论18F—FDGPET/CT在肺部孤立性病变定性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单纯依靠SUVmax存在不足,应将PET与CT综合分析。
王颖晨赵新明王建方张敬勉张召奇李德志戴春暖孙莉江志华
关键词:脱氧葡萄糖
^(18)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治疗后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18氟标记的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在胃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分析其对胃癌治疗后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治疗后患者55例,分别于静脉注射18F-FDG后60 min及120 min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延迟显像于患者饮水使胃适度充盈后进行。必要时行增强CT检查。分别从肿瘤复发、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外转移3个方面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对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分别测量胃癌复发与吻合口炎症早期及延迟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SUVmax变化率(△SUVmax%),评价饮水胃充盈后18F-FDG PET/CT延迟显像的价值。所有患者的诊断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SAS 9.13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8F-FDG PET/CT诊断胃癌复发的准确性96.4%(53/55)高于CT(85.5%),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92.0%)、准确性(96.4%)、阴性预测值(93.8%)均高于CT(60.0%、81.8%、75.0%),诊断淋巴结外转移的灵敏度(81.8%)、准确性(90.9%)均高于CT(45.5%、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8F-FDG PET/CT显像使34.5%(19/55)的患者TNM分期发生改变,21.8%(12/55)的患者治疗方案改变。(3)胃癌复发患者及吻合口炎症患者△SUVmax%分别为(22.8±9.8)%、(8.6±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可早期探测胃癌复发、转移,将成为胃癌治疗后有效的监测手段;且18F-FDG PET/CT显像对临床再分期及合理治疗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饮水胃充盈后18F-FDG PET/CT延迟显像有助于肿瘤复发与吻合口炎症的鉴别。
张敬勉赵新明王建方王颖晨张召奇赵秀娟
关键词:肿瘤复发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螺旋计算机
核素骨显像胸骨单发浓聚灶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核素全身骨显像胸骨单发浓聚灶的特点及联合C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近7个月全身骨显像中发现的胸骨单发浓聚灶42例,并行胸骨局部CT检查。按核素浓聚灶位置、形状及CT影像表现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42例胸骨单发浓聚灶患者中有骨转移瘤37例(占88.1%),退行性变3例,手术创伤2例。胸骨单发浓聚灶胸骨体多见(28处),其次是胸骨柄(16处)和诸切迹(5处),形状以团块状为主。结论核素骨显像胸骨单发浓聚灶联合CT有助于对胸骨病变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李德志赵新明张敬勉王建方王颖晨张召奇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体层摄影术胸骨
CT与全身核素骨显像联合诊断单发骨转移瘤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评价全身骨显像、CT及二者联合诊断在单发骨转移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2例全身骨显像表现为单发异常核素分布的恶性肿瘤患者行骨病变部位CT扫描。全身骨显像、CT及二者联合分别做出诊断,并与随访结果和病理对照。结果 102例患者,经随访和病理证实有53例为骨转移瘤。全身骨显像、CT与二者联合诊断骨转移瘤灵敏度分别为90.57%(48/53)、86.79%(46/53)、100%(53/53);特异度分别为61.22%(30/49)、97.96%(48/49)、91.84%(45/49);准确率分别为76.47%(78/102)、92.16%(94/102)、96.08%(98/10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64%(48/67)、97.87%(46/47)、92.98%(53/5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30/35)、87.27%(48/55)、100%(45/45)。CT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优于全身骨显像(P<0.05)。二者联合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单纯全身骨显像(P<0.05),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单纯CT(P<0.05)。结论 CT有助于区分全身骨显像单发病变的良恶性。全身骨显像与CT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肿瘤患者单发骨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
王建方赵新明张敬勉王颖晨张召奇李德志孙莉戴春暖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显像
^(18)F-FDG PET/CT显像对淋巴瘤疗效评价的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18氟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对淋巴瘤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4例淋巴瘤治疗后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与治疗后单纯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结果经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结果最终共发现病灶219处,其中恶性208处,良性11处。18F-FDG PET/CT评价淋巴瘤治疗效果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9.52%(207/208)、90.91%(10/11)及99.09%(217/219),均明显优于单纯CT检查(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淋巴瘤疗效评价方面明显优于CT,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早期客观的科学依据,是淋巴瘤疗效监测的有效手段。
张敬勉赵新明王建方王颖晨张召奇李德志戴春暖
关键词:淋巴瘤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肺病变患者(80个病灶)行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计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早期、延迟显像SUVmax的变化幅度(ΔSUVmax),并与病理及随访结果对比。利用ROC曲线计算SUVmax和ΔSUVmax诊断肺病变的最佳阈值。比较PET/CT与PET及CT的诊断效能。[结果](1)65例共计80个肺内结节中良性结节38个,恶性结节42个。恶性结节组早期相SUVmax值为5.35(4.6),高于良性结节组的1.7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46,P=0.0001)。恶性结节组双时相ΔSUVmax值为30.54(2.0),高于良性结节组的16.8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1,P=0.0042)。(2)ROC分析显示早期显像SUVmax值>2.45和双时相显像ΔSUVmax值>24.66%是两者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结节时的最佳阈值。早期相SUVmax值>2.45诊断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0%、63.16%、76.25%、72.55%、82.76%,双时相ΔSUVmax值>24.66%时,分别为64.29%、71.05%、67.50%、71.05%、64.29%。(3)PET/CT诊断肺病变的准确率优于PET和CT(P<0.05),诊断灵敏度优于CT(P<0.05)。[结论]18F-FDGPET/CT诊断肺恶性病变,早期相SUVmax值及双时相ΔSUVmax值的最佳阈值为>2.45和>24.66%;并需结合病灶CT形态学特征及临床病史进行综合诊断。
赵秀娟赵新明王建方张敬勉张召奇王颖晨
关键词:肺肿瘤18F-FDGPET/CT
99Tcm—survivinmRNA反义肽核酸制备及荷瘤裸鼠基因显像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制备99Tcm标记的survivinmRNA反义肽核酸(PNA)探针,并进行荷瘤裸鼠体内基因显像,研究其对肿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化学合成survivinmRNA的反义、无义PNA,在5’端连上4个氨基酸[Gly一(D)Ala—Gly—Gly],形成1个类似N。结构的强螯合基团;为消除空间阻碍,引入1个1一氨基丁酸(Aba)作为隔离物,利用配体交换法进行99Tcm标记。用HPLC及ITLC对标记物的标记率、放化纯进行鉴定。并对反义、无义组各5只人肺癌A549荷瘤裸鼠行99Tcm一survivinmRNA反义、无义PNA体内显像。注药后1,2和4h分别显像,利用ROI测得肿瘤与对侧组织的rr/NT比值。结果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99Tcm一survivinmRNA反义PNA即刻标记率为(95.48±1.92)%,放化纯〉95%,且标记物体外稳定性好,与血清保温24h后标记率仍〉85%。无义PNA标记率与之基本一致。99Tcm一survivinmRNA反义PNA在肿瘤组织内特异性浓聚,随时间延长,浓聚程度逐渐增加,1,2和4hT/NT值分别为2.70±0.28,3.44±0.35和4.21±0.63。无义PNA在肿瘤组织中稍有浓聚,但在4h内变化不大,4h时T/NT值(3.12±0.50)与反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8,P:0.019)。结论99TcmsurvivinmRNA反义PNA即刻标记率高,稳定性好,无需纯化即可用于显像,在肿瘤组织中特异性浓聚,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有潜在价值。
赵新明
关键词:反义肽核酸放射性核素显像肿瘤细胞
^99Tc^m—survivin mRNA反义肽核酸基因显像在肿瘤与炎性反应模型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99Tc^m-survivin mRNA反义肽核酸(PNA)显像在肿瘤特异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99Tc^m标记人工合成的12碱基单链survivin mRNA反义PNA。20只荷瘤(A549)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5只。每只裸鼠经尾静脉注入^99Tc^m-survivin mRNA反义PNA,3组进行体内分布研究,其余进行显像研究。用同样方法对20只炎性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进行分组、体内分布和显像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99Tc^m-survivin mRNA反义PNA在肝内分布最高,其次是肾,注射后4h肿瘤组靶/非靶(T/NT)比值明显高于炎性反应组,分别为3.69±1.13,2.03±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2)。肿瘤组在注射药物后0.5h即可见肿瘤清晰显影,至4h时显影仍较清晰,而炎性反应部位始终未见明显显影。结论^99Tc^m-survivin mRNA反义PNA基因显像可通过其在肿瘤组织中的特异性浓聚区分肿瘤与炎性反应,为肿瘤的特异性诊断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方法。
赵新明刘亚丽戴萌任秀春王建方张敬勉王颖晨张召奇赵秀娟戴春暖李德志
关键词:肽核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