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项目(2011NZ0098-15)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沈学善屈会娟黄钢王宏陈红琳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四川省财政基因工程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马铃薯
  • 2篇栽培
  • 2篇栽培因子
  • 2篇紫色
  • 2篇紫色甘薯
  • 2篇作物
  • 2篇甘薯
  • 1篇一年三熟
  • 1篇三熟
  • 1篇施钾
  • 1篇施钾量
  • 1篇水稻
  • 1篇紫色马铃薯
  • 1篇紫薯
  • 1篇硝酸盐积累
  • 1篇小葱
  • 1篇马铃薯产业
  • 1篇花青素
  • 1篇花青素合成
  • 1篇花青素苷

机构

  • 6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成都市农林科...
  • 1篇凉山州西昌农...
  • 1篇南充市农业科...
  • 1篇绵阳市农业科...

作者

  • 5篇沈学善
  • 4篇屈会娟
  • 3篇黄钢
  • 2篇吴翠平
  • 2篇王宏
  • 1篇王西瑶
  • 1篇陈尚洪
  • 1篇王平
  • 1篇王晓黎
  • 1篇陈红琳
  • 1篇肖勇
  • 1篇潘俊锋
  • 1篇李艳
  • 1篇余显荣
  • 1篇胡然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2015年中...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四川马铃薯创新团队的合作机制与技术推广模式被引量:5
2014年
文章阐述了四川马铃薯创新团队通过实现三大科技资源系统整合、建立"五新联动、六良配套"的技术链条、探索"三带三突破"的基地示范方式、构建"六个结合"的合作推广机制等措施,建立了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长效合作机制,并以多功能核心示范基地为依托、以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为突破口、以先进实用新技术培训为载体、以整体推进核心示范县为重点、产学研联合共同打造马铃薯科技产业链,形成了"创新转化一条线"的技术推广模式,推动四川省马铃薯面积和总产均跃居全国第一位。
沈学善屈会娟黄钢胡然王宏
关键词:技术推广模式
栽培因子对马铃薯等作物花青素苷合成与积累的影响研究进展
<正>2015年1月6日,农业部召开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将推动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中国第四大主粮作物。紫色马铃薯是马铃薯栽培种中的一种类型,富含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花青素苷。花青素苷的合成与积累过...
吴翠平沈学善屈会娟黄钢王西瑶
关键词:马铃薯花青素苷栽培因子
文献传递
北川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正>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是传统农业大县。该区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6℃,年均日照时数924.3 h,年均降水量1 400 mm。海拔高度在5404 769 m,立体气候明显,春、秋、冬...
王晓黎沈学善王宏桑有顺丁凡周全卢
关键词:马铃薯产业机械化进程
文献传递
安宁河谷一年三熟“稻-葱-薯”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新模式效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为实现凉山州贫困山区“吨粮万元”的发展目标,高效利用安宁河谷地区秋冬光温资源,本研究在安宁河谷地区设置“水稻-小葱-马铃薯”一年三熟种植新模式、“水稻川、麦”和“水稻.油菜”2种传统模式。结果表明:“水稻-小葱-马铃薯”模式较当地传统的“水稻-小麦”和“水稻.油菜”模式复种指数提高了50%。原粮产量与“水稻-油菜”模式相当,总产值和净产值比“水稻川、麦”和“水稻.油菜”模式提高了3.6~4.1倍。扣除劳动力成本后,“水稻-小葱-马铃薯”模式的纯收益较“水稻-小麦”模式提高3.19倍,较“水稻-油菜”模式提高6.16倍,且其新增纯收益率达到4.19~6.16元/元。“水稻-小葱-马铃薯”一年三熟种植新模式在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区实现了“吨粮万元”的发展目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余显荣李艳沈学善潘俊锋肖勇邹洪珍
关键词:一年三熟
栽培因子调控马铃薯、甘薯等作物花青素合成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紫色马铃薯、紫色甘薯等紫色作物富含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花青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推动紫色马铃薯、紫色甘薯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收集了部分有关马铃薯、甘薯等作物花青素合成和积累的研究报道和数据,对施肥(氮肥、磷肥、钾肥、硒肥、有机肥、复合肥)、种植技术(密度、收获期、覆盖方式、遮荫、海拔高度)、外源物质(糖类、激素类、生根粉)等栽培因子调控马铃薯、甘薯等作物地下部块茎、块根中花青素合成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研究方向,为紫色马铃薯、紫色甘薯花青色合成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吴翠平沈学善屈会娟黄钢王西瑶王平
关键词:紫色马铃薯紫色甘薯花青素栽培因子
施钾量对南紫薯008干物质生产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施钾量对紫色甘薯干物质生产和硝酸盐积累的影响,为川中丘陵区提高钾肥生产效率和改善紫色甘薯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南紫薯008为材料,于2011~2012年在四川省金堂县开展田间试验,设5个施钾水平(0、60、90、120、150 kg/ha),测定紫色甘薯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块根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等指标。【结果】K2O施用量为0~150 kg/ha时,随施钾量的增加,南紫薯008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群体光合势、群体干物质积累及单株干物质分配、鲜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120 kg/ha处理最佳。块根硝酸盐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120 kg/ha处理硝酸盐含量为40.73~42.98 mg/kg,较0 kg/ha处理降低了46.35%~51.25%。块根亚硝酸盐含量为2.14~2.75 mg/kg,但不同钾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川中丘陵区南紫薯008适宜的施钾量(K2O)为120 kg/ha。
沈学善黄钢屈会娟王宏陈红琳陈尚洪
关键词:紫色甘薯施钾量干物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