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146)

作品数:7 被引量:119H指数:6
相关作者:王艳玲何园球朱红霞周晓冬金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红壤
  • 5篇
  • 3篇磷素
  • 2篇有机质
  • 2篇施肥
  • 2篇长期施肥
  • 1篇有机酸
  • 1篇素积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壤
  • 1篇培肥
  • 1篇培肥途径
  • 1篇全氮
  • 1篇紫金山
  • 1篇磷素积累
  • 1篇母质
  • 1篇环境风险
  • 1篇环境风险分析
  • 1篇供能

机构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王艳玲
  • 5篇何园球
  • 2篇朱红霞
  • 2篇周晓冬
  • 1篇张耀鸿
  • 1篇李仁英
  • 1篇李成亮
  • 1篇李平
  • 1篇吴洪生
  • 1篇王琳
  • 1篇章永辉
  • 1篇李少鹏
  • 1篇金飞
  • 1篇王燕

传媒

  • 3篇土壤通报
  • 3篇土壤学报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两种培肥途径下红壤磷素储供能力的动态变化被引量:9
2010年
以长期施肥的旱地红壤为材料,研究了单施无机肥、有机-无机配施两种途径下,红壤的磷库储量及其供磷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培肥途径均可以稳定并提高红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化学磷肥的合理施用可在4~5a内重建红壤磷库,使之达到磷素肥沃水平(Olsen-P约为20mgkg-1),而配施猪厩肥只需2a时间,配施花生秸秆的效果不显著。两种培肥途径均可以提高红壤中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尤其是可以显著增加最有效的Al-P含量,从而大大增强了红壤的供磷能力。当红壤磷素的自然供给能力降至最低时,如NK处理的全磷量小于0.3gkg-1时,土壤中所有不同形态的磷(包括Olsen-P)都可视为无效或者说土壤无有效供磷能力。
王艳玲何园球周晓冬
关键词:红壤培肥途径
紫金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的碳氮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2年
有机碳氮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保持并提高土壤碳氮储量,是稳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以南京紫金山土壤为研究对象,依照海拔高度进行采样,对比分析了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紫金山土壤有机碳氮受地表植被的影响比较大,混交林>林地>草地,土壤有机碳氮总量随海拔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土壤碳氮比高达34~45,且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紫金山土壤有机碳与全氮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氮素主要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于有机质中.
朱红霞王艳玲张耀鸿周晓冬
关键词:紫金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机质全氮
成土母质与利用方式双重影响下红壤团聚体的组成特征与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在江西省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8°04′~28°37′N,116°41′~117°09′E)外,随机选取了第四纪红黏土、第三纪红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林地、灌丛、旱地和稻田共12个类型组合的红壤,采用干-湿筛法,对不同成土母质与利用方式下的红壤进行了团聚体粒径组成与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2个类型组合的红壤中,除花岗岩发育的灌丛红壤外,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粒径组成大小顺序均为(>2 mm)>2~0.25 mm>0.25~0.053 mm>(<0.0.53 mm);浸水湿筛后,>2 mm的水稳定性团聚体所占比例显著降低,2~0.25 mm、0.25~0.053 mm和<0.053 mm的粒径数量增加显著。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d)与红壤结构破坏率(PAD)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用来表征红壤结构稳定性的大小,MWDd与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w)之差(△MWD)与PA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MWD值越大,红壤的稳定性就越差。不同成土母质与利用方式影响下红壤团聚结构组成与稳定性变化差异显著,因此,在红壤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二者的交互作用,以提高红壤资源利用的实效性与高效性。
王艳玲王燕李凌宇李少鹏
关键词: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
红壤基质组分对磷吸持指数的影响被引量:24
2012年
在红壤旱地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8年)中,选取了无机肥试验区的NPK、NP、NK、PK,有机无机配施试验区的CK、CK+猪厩肥(BM)及CK+花生秸秆(SR)等7个施肥处理土壤,测定了土壤磷吸持指数(Phosphate sorption index,PSI),分析了PSI与红壤最大吸磷量(Xm)的相关关系,讨论了土壤pH、有机质、黏粒、铁铝氧化物及无机磷酸盐等基质组分对PSI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磷或配施有机肥均可显著降低红壤PSI值,随着土壤pH的升高、有机质及铁结合态磷酸盐(Fe-P)含量的增加,红壤PSI显著降低;土壤游离铁铝氧化物及黏粒含量越高,PSI也越大。PSI与Xm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Xm=0.5PSI+412.8,n=15,r=0.967**,p<0.01),因此,可以用PSI替代Xm来表征土壤固磷能力,亦可由PSI的大小来推断土壤磷的供磷能力。
王艳玲章永辉何园球
关键词:红壤有机质PH
长期施肥对红壤磷素持续供应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9
2010年
以长期施肥(始于1988年)的旱地红壤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讨论了红壤全磷累积量与有效供磷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通过有效磷的连续提取实验研究了红壤的持续供磷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施肥的过程中约有76.9%~86.8%的磷素积累在旱地红壤中,有效磷水平是红壤磷素肥力高低的直观表现,随着土壤全磷累积量的增大而增加;土壤磷素的纯盈余量又决定着全磷与有效磷的供应水平。由连续提取实验结果可以初步推测,如果现在减少或停止施用磷肥,红壤现有的供磷水平至少可以满足3~4季作物的磷素需求。因此,应在兼顾土壤磷素的农业效应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建立新的施肥制度,使磷素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化。
王艳玲何园球李成亮李平
关键词:长期施肥红壤
长期施肥下红壤磷素积累的环境风险分析被引量:34
2010年
以长期(始于1988年)施肥的旱地红壤为材料,研究了土壤磷积累与磷吸附的关系,通过分析土壤磷素吸附特征参数及面向环境的土壤磷素表征值的变化,讨论了长期施肥下旱地红壤磷素积累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长期施磷可显著增加红壤磷素的累积量,降低土壤对外源磷的固持能力,提高土壤的有效磷及易解吸磷的量。供试的7个试验处理,除NK处理及花生秸秆本田还田处理外,土壤有效磷均高于20mg kg-1,已达到丰磷状态,但只有配施厩肥处理的土壤磷素存在环境风险。因此,应在兼顾土壤磷素的农业效应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建立新的施肥制度,使磷素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化。
王艳玲何园球吴洪生李仁英金飞
关键词:长期施肥红壤环境风险
有机酸对红壤磷素吸附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2
2011年
以不同供磷水平的旱地红壤为材料,探讨了柠檬酸、酒石酸和草酸对红壤磷素吸附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有机酸培育后的红壤磷的吸附曲线与Langmuir方程吻合性很好,相关系数可达0.949-0.999。有机酸可使磷的吸附曲线类型发生转变,柠檬酸可使土壤磷的吸附等温线由第Ⅱ类型转化为第Ⅲ类型,酒石酸可改变CK与NPK处理的吸附类型,而草酸没有影响。柠檬酸可使土壤的Xm降低30%-75.3%,以PM处理中的降低程度最大。酒石酸和草酸却在不同程度上使土壤的Xm增大,二者可使Xm分别增加0.8-2.3倍和0.1-0.3倍。三种有机酸均可减小平衡常数K值,提高土壤磷素的吸附饱和度,对磷素吸附特征值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柠檬酸〉酒石酸〉草酸。在磷素利用率低的红壤中,增施有机肥或配施有机肥是提高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的最佳途径。
王艳玲朱红霞王琳何园球
关键词:有机酸红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