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149)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杨光伦涂刚袁杰罗浩军李振华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乳腺
  • 9篇乳腺癌
  • 9篇腺癌
  • 8篇他莫昔芬
  • 7篇细胞
  • 3篇人乳
  • 3篇人乳腺癌
  • 3篇迁移
  • 3篇细胞迁移
  • 3篇耐受
  • 3篇耐药
  • 2篇人乳腺癌MC...
  • 2篇乳腺癌MCF...
  • 2篇乳腺癌细胞
  • 2篇细胞株
  • 2篇腺癌细胞
  • 2篇癌细胞
  • 2篇GPR30
  • 2篇MCF-7细...
  • 1篇蛋白

机构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杨光伦
  • 5篇涂刚
  • 4篇袁杰
  • 3篇李振华
  • 3篇罗浩军
  • 3篇朱庆
  • 3篇陈茂山
  • 2篇柳满然
  • 2篇付伟杰
  • 2篇莫志强
  • 2篇杨丽
  • 1篇朱克鹏
  • 1篇李维东
  • 1篇杨海兵

传媒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他莫昔芬对不同乳腺癌细胞株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SKBR3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SKBR3和MDA-MB-231细胞进行实验,其中增殖抑制实验给予0.10,0.20,0.50和1.00μg·mL^-1他莫昔芬分别干预24,48和72 h;凋亡实验和蛋白检测均给予1.00μg·mL^-1他莫昔芬分别干预72 h和24 h。用噻唑蓝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抑制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细胞的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Bcl-2和Fa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他莫昔芬浓度升高和干预时间延长,他莫昔芬对MCF-7、SKBR3和MDA-MB-231细胞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其中对MCF-7和SKBR3细胞的抑制作用均显著强于MDA-MB-231细胞。MCF-7和SKBR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1.15±5.01)%和(42.28±8.03)%,明显高于MDA-MB-231细胞的(9.24±3.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24 h后,MCF-7和SKBR3细胞的Fas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78±0.106)和(0.980±0.110)均明显高于MDA-MB-231细胞的(0.654±0.108),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51±0.106)和(0.349±0.112)均明显低于MDA-MB-231细胞的(0.641±0.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他莫昔芬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SKBR3和MDA-MB-231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存在时间-剂量效应,且对MCF-7和SKBR3细胞的影响强于MDA-MB-231细胞。
李啸天陈欢杨光伦
关键词:他莫昔芬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MDA-MB-231细胞凋亡
整合素β1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对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构建整合素β1(integrinβ1,ITGβ1)基因干扰慢病毒载体,并研究ITGβ1对他莫昔芬耐药乳腺癌MCF-7细胞(Tamoxifen-resistant MCF-7,MCF-7R)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针对ITGβ1靶序列设计合成4条sh RNA序列及1条阴性对照序列NC,构建ITGβ1RNAi慢病毒载体及对照病毒载体,并分别进行病毒包装,通过内源性筛靶,选取干扰效果最好的组病毒感染MCF-7R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TGβ1蛋白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成功构建4条慢病毒干扰重组质粒,并分别包装成病毒,通过内源性筛靶挑选出干扰效果最佳的慢病毒组,感染MCF-7R细胞后ITGβ1基因的蛋白表达量较NC组明显降低(P=0.000),且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弱于NC组(P=0.000)。结论:慢病毒介导的sh RNA可有效地干扰MCF-7R细胞中ITGβ1的表达,并且抑制MCF-7R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袁杰涂刚陈茂山朱庆杨丽成宏杨光伦
关键词:整合素Β1慢病毒乳腺癌
S100p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他莫西芬耐受和细胞迁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乳腺癌MCF-7细胞系他莫昔芬(Tamoxifen,TAM)耐受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S100p对MCF-7细胞TAM耐受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提取MCF-7和耐药型MCF-7(简称MCF-7R)细胞系总RNA,应用安捷伦(Agilent)基因芯片检测二者差异表达基因。随机选取差异表达基因,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验证;基因干扰技术下调MCF-7R细胞系S100p的表达,研究S100p对细胞耐药与迁移能力的影响;生存曲线(KM plot)分析过表达S100p与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 free survival,RFS)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 free survival,DMFS)的相关性。结果检测出显著差异基因4 108个,与MCF-7细胞系相比,MCF-7R上调表达1 983个,下调2 025个。S100钙结合蛋白家族基因多个成员均有显著差异表达;与MCF-7相比,MCF-7R细胞系中S100p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干扰其蛋白表达后,MCF-7R TAM耐受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减弱(P<0.01);KM plot分析与低表达S100p乳腺癌患者比较,高表达患者RFS(P<0.01)及DMSF(P=0.01)均显著降低。结论 S100p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TAM耐受和增强细胞迁移能力。
付伟杰杨光伦涂刚李振华罗浩军袁杰
关键词:S100P迁移
新型雌激素受体GPER在乳腺癌MCF-7细胞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MCF-7R中新型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对促凋亡蛋白Bim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CF-7和MCF-7R经过浓度为1μmol/L的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处理后细胞形态的变化;qRT-PCR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其他莫昔芬耐药株MCF-7R中促凋亡蛋白Bim(Bcl-2L1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株Bim蛋白表达水平和两种细胞中总的GPER和膜上GPER的表达水平;两种细胞中分别以(无水乙醇、TAM、GPER特异性抑制剂G15+TAM、GPER特异性激动剂G1)处理后,检测Bim的蛋白表达水平;MCF-7R细胞中分别抑制PI3K-Akt及MAPK/Erk两条信号通路后,再加入TAM,检测Bim的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发现MCF-7细胞经TAM处理后细胞大部分变透亮且悬浮,而MCF-7R无明显变化;MCF-7R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im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较MCF-7都降低(P<0.05);耐药细胞中总GPER的蛋白表达量较MCF-7无明显变化而膜上的表达量升高(P<0.05);MCF-7经TAM处理后,Bim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而MCF-7R中却无明显变化,但在MCF-7R中加入GPER特异性抑制剂G15后再用TAM处理,Bim蛋白水平增加(P<0.05);耐药细胞中PI3K/AKT及MAPK/Erk信号通路处于活化状态,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后再加入TAM,耐药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量增加(P<0.05);在MCF-7中加入TAM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MCF-7R经TAM处理后无明显差异,但抑制GPER或Erk信号通路后,再加入TAM处理,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乳腺癌TAM耐药细胞MCF-7R中TAM作为GPER的激动剂,活化信号通路MAPK/Erk抑制Bim表达。抑制GPER或MAPK/Erk信号通路,可使耐药细胞对TAM恢复敏感性。
朱庆伍俊仪袁杰杨海兵陈茂山杨光伦
关键词:乳腺癌BIM
GPR30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受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PR30)是一种新型膜性结合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及其代谢产物4-羟他莫昔芬(4-hydroxtamoxifen,OHT)是GPR30激动剂。GPR30的激活可能导致TAM耐药性的发生,GPR30可反式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介导E2增殖效应,可能与ERα具有协同作用,参与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行为。TAM作为ERα(+)的竞争性抑制剂,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应用TAM的耐药限制了其临床应用。EGFR及ER相关信号途径,在TAM耐药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证实GPR30可反转TAM变成促生长激动剂,促进肿瘤生长。本文从GPR30的作用机制和TAM的耐药性机制联系为出发点,探讨GPR30在TAM耐药性中的作用。
朱克鹏杨光伦涂刚
关键词:他莫昔芬耐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人乳腺癌MCF-7他莫昔芬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构建人乳腺癌细胞MCF-7他莫昔芬(Tamoxifen,TAM)耐药细胞模型,并鉴定其耐药性。方法采用高浓度短时间4-羟他莫昔芬(4-hydroxytamoxifen,OHT)冲击法,诱导人乳腺癌MCF-7/TAM耐药细胞株。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细胞倍增时间、药物毒性实验、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蛋白BIK和Caspase-7的检测,评价MCF-7/TAM耐药细胞株的耐药性。结果成功构建MCF-7/TAM耐药细胞株,其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为(13.88±2.93)(P<0.05)。与其母细胞相比,MCF-7/TAM耐药细胞株不仅细胞形态发生了变化,生长增殖能力增强(P<0.05),细胞倍增时间缩短(P<0.05),而且对OHT介导的毒性效应有较强的抵抗能力(P<0.05),OHT不能促进MCF-7/TAM耐药细胞内BIK和Caspase-7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通过高浓度短时间OHT冲击法诱导的MCF-7/TAM耐药细胞株对TAM产生一定的耐药性。
莫志强涂刚罗浩军李振华杨光伦
关键词: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株
MCF-7细胞他莫昔芬耐药过程中F-actin细胞骨架的重构促进细胞迁移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细胞MCF-7获得他莫昔芬(tamoxifen,TAM)耐药过程中发生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构及其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高浓度短时间4-羟基他莫昔芬(4-hydroxytamoxifen,OHT)冲击法诱导人乳腺癌MCF-7/TAM耐药细胞株(Tam-R)。运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动态变化,免疫荧光分析E-钙粘蛋白在野生型MCF-7细胞(MCF-7W)及Tam-R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pull-down和Westernblot检测小GTP酶Rac1活性,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评估F-actin骨架重构对Tam-R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MCF-7W细胞中F-actin富集于毗邻细胞膜周边,呈典型鹅卵石形态,E-钙粘蛋白分布与F-actin相似,可在毗邻细胞膜周边形成完整的黏附连接;而Tam-R细胞中F-actin纤维出现板状伪足和应力纤维两种异常形态,细胞外围不能通过E-cadherin与周围细胞形成完整的黏附连接。在Tam-R细胞中,PI3K抑制剂Wortmannin(WM)可抑制OHT引起的F-actin骨架重构、Rac1的活化和细胞迁移(P<0.05),而ERK1/2抑制剂U0126对OHT引起的F-actin骨架重构无明显影响。结论 OHT可能激活PI3K,促进Rac1活化,通过诱导F-actin骨架重构促进Tam-R细胞迁移。
李振华涂刚李维东莫志强杨光伦罗浩军柳满然
关键词:乳腺癌他莫昔芬肌动蛋白迁移
人乳腺癌MCF-7他莫昔芬耐受细胞株EMT表型的鉴定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乳腺癌细胞MCF-7发生他莫昔芬耐受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现象,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乳腺癌细胞MCF-7及其他莫昔芬耐药株MCF-7R细胞的形态;qRT-PCR、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EMT相关标志蛋白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两种细胞的迁移能力;分别抑制PI3K-Akt及MAPK/Erk信号通路,检测MCF-7R细胞的迁移能力及EMT表型的变化。结果 MCF-7细胞间的联系紧密,发生他莫昔芬耐受后,细胞间隙明显增大;MCF-7细胞发生他莫昔芬耐受后迁移能力明显增强,并发现E-钙粘素(E-cadherin)分布从细胞膜向细胞质转移,波形蛋白(vimentin)及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耐药细胞中PI3K-Akt及MAPK/Erk信号通路均处于异常活化状态,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能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同时能使波形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乳腺癌MCF-7细胞发生他莫昔芬耐受后其迁移能力增强可能与其发生EMT样表型有关。
袁杰杨丽陈茂山朱庆付伟杰成宏柳满然杨光伦
关键词: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细胞迁移
沉默GPER1表达逆转乳腺癌细胞三苯氧胺耐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沉默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对乳腺癌MCF-7细胞三苯氧胺(TAM)的逆转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TAM耐药细胞株MCF-7 TAMR及其亲本非耐药细胞株MCF-7,采用MTT法检测MCF-7 TAMR细胞对TAM的耐药性。shCtrl、shGPER1-1、shGPER1-2和shGPER1-3分别转染MCF-7 TAMR细胞为shCtrl组、shGPER1-1组、shGPER1-2组和shGPER1-3组,另设空白对照组(CTL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鉴定转染效果。采用MTT法和Ca 2+荧光检测法检测shGPER1-1组细胞增殖活性和Ca 2+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和Beclin 1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细胞自噬泡的形成情况。结果MCF-7和MCF-7 TAMR对TAM的半数抑制浓度(IC 50)分别为1.15 nmol/L和19.47 nmol/L。MCF-7 TAMR的耐药指数(RI)为16.93。MCF-7细胞和MCF-7 TAMR细胞中GPER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8和1.27±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GPER1-1、shGPER1-2、shGPER1-3组中GPER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5±0.09、0.66±0.08、0.91±0.07,均较CTL组和shCtrl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GPER1-1组经TAM作用1~2 min内细胞内Ca 2+浓度迅速升高,而CTL组和shCtrl组变化不明显。0.01、0.1、1、10、100 nmol/L TAM对shGPER1-1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44±1.79)%、(17.64±2.34)%、(40.56±3.79)%、(69.51±3.70)%、(76.62±4.15)%,高于CTL组和shCtrl组细胞(P<0.05)。IC 50为2.41 nmol/L。shGPER1-1组对TAM的敏感性较CTL组增加7.08倍。shGPER1-1组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5±0.10、0.33±0.07,低于CTL组和shCtrl组(P<0.05);shGPER1组LC3-Ⅱ荧光斑点的数量明显少于CTL组和shCtrl组。结论沉默GPER1表达可逆转MCF-7 TAMR细胞对TAM的耐药性,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保护性自噬有关。
李啸天薛国军杨光伦
关键词:乳腺癌三苯氧胺耐药性自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