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AZD015)

作品数:45 被引量:282H指数:10
相关作者:严世芸王庆其陈丽云姜青松宋欣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甘肃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中医
  • 10篇中医学
  • 7篇意象
  • 7篇意象思维
  • 6篇文化
  • 6篇黄帝
  • 6篇黄帝内经
  • 5篇《黄帝内经》
  • 4篇传统文化
  • 3篇哲学
  • 3篇天人合一
  • 3篇中医药
  • 2篇药疗
  • 2篇药疗法
  • 2篇医药疗法
  • 2篇阴阳
  • 2篇杂病
  • 2篇整体观
  • 2篇治法
  • 2篇三焦

机构

  • 44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四川中医药高...
  • 3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石嘴山市第二...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12篇严世芸
  • 11篇王庆其
  • 10篇陈丽云
  • 7篇姜青松
  • 7篇宋欣阳
  • 6篇王颖晓
  • 6篇朱邦贤
  • 4篇李其忠
  • 4篇杨丽娜
  • 4篇谢朝丹
  • 3篇姚洁敏
  • 3篇尚力
  • 3篇田永衍
  • 3篇何世民
  • 3篇李明
  • 2篇王欢
  • 1篇陈慧娟
  • 1篇彭卫华
  • 1篇胡玉萍
  • 1篇胡蓉

传媒

  • 8篇中医杂志
  • 6篇南京中医药大...
  • 6篇中医药文化
  • 5篇上海中医药杂...
  • 5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医文献杂志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3篇2018
  • 9篇2017
  • 10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仲景之后医家对“和”法的发展被引量:14
2013年
东汉张仲景之后到金元前对"和"法进行专门探讨的医家并不多。金元以后,诸医家对"和"法的论述呈现方兴未艾之势。从金代成无己始,关于外感热病"和"法的探讨主要沿着"半表半里"的道路前行,代表性的医家及理论有四:其一即成无己之"和解少阳"法,其二为吴又可的"疏利开达"法,其三为叶天士的"分消走泄"法,其四为俞根初之"和解三焦"法。内伤杂病"和"法则张景岳倡其始,汪昂、程钟龄踵其后。此外,唐容川在血证治疗中善用"和"法,亦可看作是内伤杂病"和"法之重要发展。
田永衍王庆其凌鹏
关键词:和法和解少阳分消走泄
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之我见被引量:6
2014年
结合中医疾病体系及诊断规范管理上"重西轻中"等现象,分析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的形制与轨迹,探讨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的"不离之宗",提出中医各家学说学科建设在学术传承与创新中的历史使命。
朱邦贤尚力黄博韬
关键词:中医学传承学科建设各家学说
张仲景“和”思想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和"思想极其丰富。具体体现在:"和"是张仲景对天人正常关系及人体正常状态的描述;"和"是张仲景论治的目的与原则;"和"是张仲景治疗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田永衍王庆其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科杂病治法探要被引量:1
2014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科杂病治疗方法多样灵活,既对《内经》等经典有所继承与开拓,更独辟蹊径特色性疗法诸多,如贴敷法、熨蒸法、膏摩法、吹窍法、灌注法、食疗法等,特别是鲜汁疗法的运用,充分反映了此期的医疗水平。
胡蓉陈丽云严世芸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内科杂病中医药疗法
论阴阳、中和与中医学的关系被引量:14
2017年
"阴阳"与"中和"均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哲学思想,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影响着国人对事物与世界的认知,对中医学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围绕"阴阳""中和"与中医学基本理论展开,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阴阳育中和"对中医学生命观具有奠基性的影响,"中和调阴阳"是中医学的基本诊疗思路,"阴阳致中和"是中医学追求的健康目标和状态,并辅以图表以便阐述。
宋欣阳陈丽云严世芸
关键词:阴阳中医
六淫学说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从理论、实验、临床三方面对六淫学说近10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六淫概念是一个范畴,是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的综合概括;六淫的部分致病机理已在实验研究中得以揭示;临床上免疫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艾滋病等疾病的发生均与六淫有关。指出六淫理论的研究应回置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多角度多方面展开。
杨雪彬王颖晓
论以中医理论指导中药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从天人合一、气与三才、阴阳五行、四气五味、药物归经、道地药材等中医学基本概念出发,并结合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论述以传统中医理论进行中药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而言:天人合一理论是中药研究的指导;气是沟通天、地、人三才,理解中药功能作用的关键;阴阳五行、四气五味是沟通天、地、人的必要工具;同气相求是引经报使药的内在基础;道地药材理论是药材质量动态控制的最佳方法。
姜青松王庆其
关键词: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同气相求道地药材
《中医各家学说临床教程》课程设置思路与方法被引量:5
2014年
介绍了开设《中医各家学说临床教程》的基本思路与课程设计、考核方式,旨在探索符合历代相关医家诊疗学术思想,且与现代临床相结合的《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改革路径,实践"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学以致用、激发其学术辩难和积极探求未知精神"的教学改革目标,回归中医各家学说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本质属性。
尚力李明英洪友姚洁敏杨丽娜郎卿
关键词:中医各家学说教学改革
由“中和”反思中医“平衡论”被引量:3
2016年
中医常云"尚平衡",提出"平衡论"的观点。我们认为切不可将"中和"与"平衡"混为一谈,是选取"平衡"观还是"中和"观来指导中医发展,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大议题。从平衡的概念、阴阳观、生理基础、生命规律、健康方式、用语范畴等方面探讨"中和"与"平衡"对中医学的影响,由"中和"思想反思中医"平衡论",清本源以促中医发展。
宋欣阳陈丽云严世芸
关键词:平衡论中医学
三才思想与《黄帝内经》的三因制宜被引量:12
2015年
三才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其核心理念在于人与天地的辩证统一。三因制宜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说明天地人三因的特殊性对人的疾病特点与治疗方面的影响。从三才的角度,简论了三才思想在三因制宜思想中的应用和渗透。
姜青松王庆其
关键词:黄帝内经三因制宜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