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505001-001)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3
相关作者:申秀萍刘静柴振海张宗鹏姜凌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药物
  • 3篇毒性
  • 3篇药物毒性
  • 3篇药物评价
  • 3篇细胞
  • 2篇毒性评价
  • 2篇新癀片
  • 2篇研究方法
  • 2篇药物性
  • 2篇药物性肝损伤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物
  • 2篇吲哚
  • 2篇吲哚美辛
  • 2篇肝损伤
  • 2篇标志物
  • 1篇单细胞
  • 1篇单细胞凝胶
  • 1篇单细胞凝胶电...
  • 1篇蛋白

机构

  • 10篇天津药物研究...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厦门中药厂有...
  • 1篇天津市新药安...

作者

  • 5篇申秀萍
  • 4篇柴振海
  • 3篇张宗鹏
  • 3篇张建军
  • 3篇刘静
  • 2篇高绪聪
  • 2篇姜凌
  • 2篇张海娇
  • 1篇张金晓
  • 1篇胡金芳
  • 1篇吕晓静
  • 1篇邸志权
  • 1篇王晶晶
  • 1篇王磊
  • 1篇陆洁
  • 1篇葛鹏
  • 1篇刘艳菊
  • 1篇刘兆凤
  • 1篇杨佳梅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2015年(...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癀片中药成分对吲哚美辛胃肠毒性的减毒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研究新癀片中药成分对吲哚美辛产生的胃肠毒性反应的减毒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分别ig给予新癀片及相当剂量的吲哚美辛,每日1次,连续给予3 d,测定各组大鼠胃酸分泌量及胃蛋白酶活性;测定血清胃泌素、环氧化酶-1(COX-1)、环氧化酶-2(COX-2)等指标;大鼠分别ig给予新癀片及相当剂量的吲哚美辛,每日1次,连续给予2周,进行肝组织基因表达芯片分析,研究新癀片及吲哚美辛对胃肠毒性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吲哚美辛可促进大鼠胃泌素分泌,从而促进胃酸分泌及增加胃蛋白酶活性,新癀片能显著抑制胃泌素分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对胃酸分泌增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吲哚美辛可显著抑制COX-1活力,而与吲哚美辛比较,新癀片可以升高COX-1活性。吲哚美辛能显著下调基质金属肽酶2(Mmp2)表达,上调穿孔蛋白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免疫、凝血系统相关基因表达;与吲哚美辛比较,新癀片能显著上调Mmp2、紧密连接蛋白1(Cldn1)表达,下调穿孔蛋白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免疫相关基因、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表达。结论新癀片中药成分对吲哚美辛胃肠毒性的减毒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胃泌素分泌增加、提高被吲哚美辛抑制的COX-1活性,以及上调Cldn1表达,下调穿孔蛋白表达,增加细胞膜稳定性,上调免疫相关蛋白基因、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表达,促进伤口修复有关。
刘静邸志权王晶晶王春凤包侠萍申秀萍
关键词:新癀片吲哚美辛基因芯片胃溃疡减毒作用
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培养皿对Ames试验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培养皿对Ames试验的影响。方法:采用Ames试验平板掺入法,分别使用不同储存时间及是否通风等情况下的环氧乙烷灭菌培养皿,计数TA97、TA98、TA100、TA102及TA1535菌株的回变菌落数。结果:灭菌后存放1个月左右(25 d)的培养皿中环氧乙烷的残留在活化和非活化两种条件下均能引起TA100和TA1535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增多(TA100,约自发回变数的1.5倍;TA1535,约自发回变数的10倍),而经通风或延长培养皿储存时间可减少环氧乙烷残留并消除这种致突变作用。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培养皿对Ames试验中TA100、TA1535菌株有致突变性。
张建军姜凌张海娇柴振海
关键词:环氧乙烷培养皿AMES试验致突变性
体内彗星试验在药物遗传毒性评价中的研究方法
<正>彗星试验,又称单细胞凝胶电泳。1988年,Singh等建立了碱性(pH>13)电泳方法,可检测DNA的单、双链断裂,不完全修复位点,不稳定的碱基位点,DNA-蛋白质交联和DNA-DNA交联等。2011年11月,IC...
张建军张海娇申秀萍
文献传递
吲哚美辛对大鼠胃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对大鼠胃酸分泌及胃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吲哚美辛低、中、高剂量组。测定各组大鼠胃酸分泌量及胃蛋白酶活力,测定血清胃泌素含量。结果吲哚美辛可显著增加胃酸分泌量、增加胃酸分泌速度及增加胃蛋白酶活力,促进胃泌素分泌。结论吲哚美辛可显著促进胃酸分泌,增加胃蛋白酶活力,这与其促进胃秘素分泌有关。
刘静胡金芳刘兆凤申秀萍
关键词:吲哚美辛胃蛋白酶胃泌素胃酸分泌
药物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
药物性肝损伤是伴随药物使用而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肝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等传统标志物在药物性肝损伤的预测和诊断中的地位尚无可取代,但近年发现的血清药物-蛋白加合物...
高绪聪柴振海张宗鹏
关键词:肝损伤药物毒性药物评价
文献传递
体内彗星试验在药物遗传毒性评价中的研究方法被引量:2
2014年
体内彗星试验是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体内DNA损伤的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经济快速等优点。随着遗传毒性研究的发展,体内彗星试验已经成为重要的药物遗传毒性评价方法。对动物试验阶段和彗星试验阶段各操作步骤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相关方法学建立提供参考,并提出采用简化和标准化的研究方法将有利于体内彗星试验在药物遗传毒性评价的应用。
张建军姜凌柴振海
关键词:单细胞凝胶电泳药物评价遗传毒性
肾损伤分子1对顺铂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的预测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对肾损伤分子1(KIM-1)预测顺铂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进行研究。方法以顺铂为工具药,诱导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采集尿样、肾组织样本,对肾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造模是否成功。用ELISA法测定尿样中KIM-1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大鼠肾脏KIM-1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KIM-1的蛋白含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法定性定位分析大鼠肾组织中KIM-1蛋白表达情况,以确定急性肾损伤发生时KIM-1是否可以作为敏感的检测指标。结果当模型组大鼠肾脏皮髓交界处出现程度不等的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基底膜裸露等病理改变时,ELISA法检测尿KIM-1,RT-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中的KIM-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所有大鼠在肾皮髓交界部位可见大量的染色阳性的肾小管,该染色阳性区域与组织病理学检查中的异常肾小管分布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KIM-1可作为一种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对顺铂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进行预测。
杨佳梅刘妍张金晓申俊张宗鹏
关键词:顺铂肾损伤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及正常肝细胞在药物毒性器官选择中的应用
2015年
目的探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及人正常肝细胞(L-02)在药物毒性器官选择中的应用。方法以肾毒性药物庆大霉素、顺铂、环孢素A及肝毒性药物硫唑嘌呤作用于HK-2及L-02细胞24 h,考察并比较药物对2种细胞的形态、存活、凋亡及酶学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肾毒性药物在较低浓度下即可引起HK-2细胞的形态、存活、凋亡及酶学指标的显著性变化,肝毒性药物则在较低浓度下即可引起L-02细胞相关指标的显著性变化;比较4种药物的IC10值发现:3种肾毒性药物对HK-2的IC10值均小于对L-02的IC10值;而肝毒性药物硫唑嘌呤的IC10值则HK-2大于L-02。结论基于HK-2及L-02细胞评价药物的毒性器官选择性是可行性的。
王磊刘艳菊葛鹏张金晓申秀萍
关键词: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人正常肝细胞肾毒性肝毒性
药物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2年
药物性肝损伤是伴随药物使用而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肝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等传统标志物在药物性肝损伤的预测和诊断中的地位尚无可取代,但近年发现的血清药物-蛋白加合物、嗜酸性粒细胞、乳酸脱氢酶、谷氨酰胺脱氢酶及基因组学生物标志物等多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对弥补传统生物标志物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本文结合药物性肝损伤评价现状对传统生物标志物和近年发现的新的肝损伤生物标志物进行概述,为更好地预测和诊断肝损伤、减轻药物性危害提供可能的帮助。
高绪聪柴振海张宗鹏
关键词:肝损伤药物毒性药物评价
新癀片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研究新癀片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炎症模型大鼠角叉菜胶脚肿实验,测定造模前及造模后1、2 h踝关节肿胀度并测定血清中环氧合酶-2(COX-2)、组胺(HIS)、前列腺素E2(PGE2)、核因子(NF-κB)等指标、测定醋酸致小鼠腹膜炎模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结果]新癀片能显著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脚肿,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与抑制COX-2活性、减少血清IL-1α、IL-1β、组胺含量,增加血清IL-6含量相关。[结论]新癀片的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OX-2和NF-κB,降低PGE2含量,减少血清IL-1β、组胺含量,抑制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有关。
吕晓静刘静陆洁王春凤南淑华申秀萍
关键词:新癀片抗炎机制炎性介质细胞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